APP下载

不同文化情境下非语言交流技巧教学法初探

2012-10-15胡明霞

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

胡明霞

摘要:非语言技能可以传递丰富、复杂、微妙的信息,作为语言的辅助工具,有时候它可以起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正确、合理地运用非言语交际手段,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而且对于实际国际交流具有极强的辅助作用。教员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非语言技巧的教学方法,使非语言因素与语言有机组合,协调运用,得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文化情境;非语言技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1-0048-03

一、引言

随着国家对外交流的机会不断增加,军队对外开放的程度也不断加大。不仅仅一些知名军事院校加入了各种军校学员的长效访学机制,军队中的某些野战部队也经常参加国际性的军事演习活动。这些,都要求军队相关人员具有良好的外语交流能力。然而,语言交流并不仅仅是书面语言的交流,它还包括与其相关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内容交互的过程。其中一方面,就是與这种语言所在文化相一致的独特的非语言元素,比如手势、衣着、面部表情等。这些非语言因素被统称为体态语,它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是某个社会长期历史和文化积淀而成的共同习惯,为某一社会群体内的成员所共有,代代相传,从而构成了该群体的文化的一部分。萨莫瓦说过:“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美国有的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是整个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但是,在以往的语言教学中,语言的教学还是占主要部分,对于语言以外的非语言因素如体态语等并没有过多关注。即使在有相关的外事活动中,也只是做一个简单的礼节培训,对于具体与各国文化相关的体态语并没有系统的培训课程。

二、非语言交际的重要性

当语言教学研究者在不断探索各种语言教学法时,往往忽视了一样最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当两者进行交流时,交谈者心中均有一定预期,那就是语言的流利度要和文化的理解度成正比。尤其与本族人进行交谈时,本族人想当然地认为外语流利的人也十分清楚他们的行为准则,于是违反准则的行为往往被理解为故意的,不友好的,其结果必然导致交际失败。在一般情境下,这种文化上的冲突可能只是产生一定的误解。但是,如果在复杂环境下,这种误解很容易产生冲突。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曾在《军事情境下的人类行为》研究报告中指出,倘若不是萨达姆同父异母的兄弟对美国当时的国务卿詹姆士·贝克在会晤中一些非语言动作的误解,第一次海湾战争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又如,在中国军人维和防暴的一次行动中,当维和队员的翻译与示威组织者沟通时,示威人群的领头人员和翻译用双手试探性地触摸、捧住对方的头部,交流都属于试探性触摸。倘若对当地文化不理解的话,在中国抱住对方头部并不算一个友好的动作。在示威情境下,如果中方采取防御式行动,很有可能促使矛盾升级,引起冲突。

相反,恰当地运用姿态、手势能收到极好的交际效果。1981年,一艘日本货轮不幸沉没,这完全是美国潜艇造成的。事后,美国驻日本大使曼斯菲尔德拜会日本外相,代表美国政府对事件深表歉意。他按日本方式向外相深深鞠一了躬,这使旁边的海军武官目瞪口呆。第二天,这张照片出现在全日本所有报纸的头版。这一鞠躬不仅为美国政府赢得了谅解,而且为大使本人赢得了“非常了解日本人心态的难得的外交家”的美誉。

三、国内非语言教学现状

不少学者曾对各个高校学生进行过一些内容相似的社会文化测试。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受试者的语言能力优于社会文化能力,普通文化能力优于正式文化能力,普通文化中语言行为能力优于非语言行为能力,且二者差距均相当显著。据此推断总体情况,可以说我国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还大大落后于语言能力,还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的需要。造成目前这种状况有各种原因:

1.学术研究领域对于非语言交流研究的缺失

国外对于非语言交流有了一定的研究,比如美国的Paul Ekman对于体态语做了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测验和培训项目的开发。然而在国内,非语言交流只是跨文化交际研究教学中的一小部分,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礼仪教学中,可能会涉及一定的体态、服饰等方面的培训,但是并没有将非语言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培训对象,进行系统的教学研究。而且,非语言由于其与实际的语言相交汇的只有副语言部分,即语音、语调等方面。而在语言学研究领域,语言语调的研究难度较大,所以相关研究很难展开,其研究成果也未能及时应用于外语教学。所以,非语言所处的各学科交汇的尴尬境地,是造成目前教学重视度缺失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

2.各学科一线教师一般亦对非语言交际体系缺乏系统了解

各学科一线教师本身一般亦对非语言交际体系缺乏系统了解。即使教师培训过程中对于非语言交流的技巧有一定的介绍,但是却没有介绍各种具体文化相关的非语言技巧的区别,教学大纲对此也没作要求,因而造成外语教学中这个领域的知识空白。其具体体现是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有严重缺陷,非语言行为的交际能力更是几乎呈一片空白。

四、非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方面,是不同文化间对时空利用的具体区别,即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利用方式的区别。其中包括时间系统、时间的分类、时间的特点、体距、“个人领地”、空间取向、座次安排,等等。比如美式晚宴中,女主人宣布晚宴就绪後,男主人引领着客人依次入座,而女主人则走在最后面。有些细心的主人尚会在餐桌上放置姓名卡,以表示座次,若没有此项安排,则其原则如下:座次安排以男女分隔而坐为原则。男主客优先入坐,其位置在女主人右边,而女主客则在男主人右边。其他夫妇则以对角方式而坐。男女夫妇分坐显示出美式宴会之开放与活泼,期藉由宴席上座次的安排,增进彼此间之熟稔,并使用餐话题多样化,气氛和乐。入坐原则系客先入坐,长者较年轻者先入坐,已婚较未婚先入坐,陌生人较熟识客人或家人先入坐。这种座次原则不同于中国的宴会座次安排。

第二方面,是关于身体行为,其中包括静态的身体行为和动态的身体行为。静态身体行为包括“个人身体环境”,如体型、体形、个子、气质、体味、体毛、肤色、体重、发型(含假发)、笔迹、装饰品(如化妆品、衣着、戒指、衣饰、头饰),等等;此外,眼睛行为中,眼睛的交流方向及凝视时间的长短;各种处于静态的身体姿势站姿、坐姿、卧姿等也应属此列;这一方面,与个人特质相关,在教学过程中无需着重强调。此外是动态身体行为,包括身体各部位的各种动作,如手势、握手、拥抱、亲吻、微笑、头部动作、腿部动作、面部动作、眼睛动作(如眨眼、瞳孔的运动),等等。动态身体行为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占主要部分。因此,在非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员必须将重点置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动态身体行为特征上。

第三方面,是声音行为,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声音的控制,比如不同情绪下声音表达的差异、沉默的表现等。

第四方面,是环境语言。包括影响交际的环境因素,如颜色、灯光、对环境的适应;还包括声音(如嘈杂声、汽笛声、警笛声),等等;另外,艺术作品如音乐、雕塑、绘画、建筑设计(含园林、民居等);客体语言如个人身体装饰外的物品的使用、室内设计与陈设、私人小汽车、戏剧中的面具、自然崇拜物,等等。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对于执行任务的相关人员,对环境的解读将有利于具体策略的调整。

五、非语言教学之教学方法

非语言教学,应该按“教学做”三合一的原则,根据不同文化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且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对于非语言教学,除了在授课过程中,教员通过自身的肢体语言,根据不同场景表现出非语言交流的技巧之外,还有以下几种教学法。

示范互动法。教员将各种视频场景与学员的个体感受、集体感知训练相结合。采用互动法,可使学生更直观地从现场示范和视频演示中学习,并即刻亲身實践,大大增加学员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学员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员进行交流时,如何处理该文化背景中的禁忌,如何安排座次等内容时,教员应现场示范,学员跟随实践,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加强学员实际交流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情境模拟法。这种教学法预设各种在未来海外作战、各国联合反恐任务等可能的交流场景,将多种单项技能融合在某一个具体的情境当中,学员分角色进行模拟实战演练。通过模拟,学员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求得理论的升华和职业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进行“联合反恐作战演练战略布置”综合实训时,学员6~8人一组,成立模拟联合反恐作战指挥部,就所设计的一次恐怖袭击模拟一个场景,将日常交流、不同文化中运用英语交流表达方式的区别等运用于其中进行演练。此类训练项目应提前一周布置,给予学员充分的准备时间,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各组首先针对具体的恐怖分子袭击的情况设计解决方案,其中学员代表不同国家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员对不同国家文化的意识。学员在明确个人所代表国家的角色后,设计自己的交流方法和讨论方案再进行排练。上课时进行仿真模拟演练。之后通过学员互相打分和教员评分,选出1~2个优秀小组和6~8个最佳个人,最后,由教员进行总结讲评。

任务驱动法。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为主线,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中。教员安排任务,学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出问题,经过思考,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教员点拨,学员自己解决问题。学员在探求任务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动手能力,加强了探索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以做定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六、结语

非语言技能可以传递丰富、复杂、微妙的信息,作为语言的辅助工具,有时候它可以起到语言起不到的作用。正确、合理地运用非言语交际手段,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形象,而且对于实际的国际交流具有极强的辅助作用。教员应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环境、针对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设计合理、有效的非语言技巧的教学方法,使非语言因素与语言有机组合,协调运用,得到完美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罗青兰,甄国红.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工程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2]田芳.“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3]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Human Behavior in Military Contexts[R].Washington,D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8.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
融入数学语言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冠心病见习教学中应用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探索立体几何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应用数学模型发展生物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以Excel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应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