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

2012-10-09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颜珍

财经界(学术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法规会计人员

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颜珍

美国五百强排名第七的安然公司破产一案,不仅严重动摇了美国证券市场的信心,在美国各界也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们将问题归结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上来。我国出台的新《会计准则》针对目前会计信息失真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成为立法宗旨。新《会计准则》是否能切中真正的要害,能否有效的减少杜绝目前的状况,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的内涵是按规定的要求,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和有关的其他经济信息。它的真实性与否的衡量标准与信息使用者需求相关联。标准的选择与判别的结果会不一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至少可能相关、可比、全面、及时地描述经济组织在特定的时期发生的所有的真实事项,会计信息即使没有会计人员行为和道德风险,但由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假设性,政策运用的选择性以及数据处理、运用和技术差异性的存在,会计信息就必须存在个体差异。显然真实性就具有了相对性。因此,评价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应与信息提供者在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信息处理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恰当合理为依据。

二、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因

一般来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与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包括内在(主观)动因和外部(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就会计信息失真而言,内在动因是其主管基础,外部环境是其客观条件,只有这两个方面共同发挥作用,才会导致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一)会计信息生产者与会计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是产生虚假会计信息的内在动因

在与会计信息相关的利益中,处在首位的是企业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贷款或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其次,是个人利益。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获得职务、薪金、股票升值等利益。

(二)会计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来进行,这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职务上的方便

会计核算工作就其内容而言,不能完全隔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在日趋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核算程序的选择及财产价值的评估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就会失去客观和公正,这就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便利,这样形成的虚假会计信息往往非常隐蔽。

三、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因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还有赖于一定的外部条件,归纳起来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法律环境、政治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会计人员平均业务、道德水平等因素。

(一)法律环境的缺陷是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关键因素

一般来说,要想通过法律手段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必须以法律形式明确虚假会计信息的非法性,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首先,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制约。会计工作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规定,必须符合会计科学的一般规律,如果会计法规缺乏科学性,就会为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判断带来困难。其次,受会计法规的可操作性制约。制定会计法规要制定体现各种原则的具体措施和手段,为会计法规的贯彻执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会计法规可操作性不强,其贯彻执行就会大打折扣,虚假会计信息就会乘虚而入。

(二)政治经济环境中的问题也是促使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重要条件

我国当前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经济管理工作还必须依靠各种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门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工作职能,甚至袒护和纵容各种会计工作中的不法行为,就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温床。没有良好的经济秩序,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如果社会上的各种造假行为都极为严重,虚假会计信息泛滥成灾也就不足为怪了。

四、虚假会计信息的防范措施与建议

(一)治理虚假会计信息,应根据其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看,其治理应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消除虚假会计信息赖以产生的内部动因,二是改变有助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环境。消除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部动因,就是割断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产生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来看,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改变有助于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外部环境,主要是加强会计法制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和道德素质及规范和治理经济秩序。

(二)治理虚假会计信息,应采取过硬的具体措施

1、加强法制建设

在会计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与会计信息有一定利益关系的人员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行为加以限制。新《会计准则》明确了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失真所承担的责任,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企业负责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不利影响。

2、加大执法力度

一方面我国现有会计法规对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已有会计法规也未能得到充分贯彻,影响了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只有加大会计法规的执法力度,才能有效的发挥会计法规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中的作用,减少会计信息造假行为的发生。

3、加强学习研究

希望更多的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加紧会计职业道德和行为会计学的研究工作,以指导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

4、净化会计行为环境

净化环境,不是光靠会计职业界的努力能做到的,而要依托于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与协调,尤其是应与法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同步,才能建设好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实质上是向社会提出了提高道德觉悟、重视道德修养、净化环境的基本要求。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应自觉提高职业道德意识,从而营造出建设会计职业道德的和谐环境。因此,面对当前环境“出污泥而不染”应成为会计职业界的一种高尚追求,以赢得社会对会计职业的信赖与崇敬。

5、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必须依赖道德之完善来维护,在加强法律建设的今天,切不可忽视道德建设。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的直接制造者,虽然他们也要服从企业负责人的领导,但对于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他们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国家和会计工作管理部门,应不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的检查,促进会计人员思想的提高。

另外,我们可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制定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操作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如实行会计行业自律。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主要依靠会计人员的道德感和思想觉悟,因此会计职业道德的制定不宜由政府直接出面进行,而应该由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学会等民间组织、中间机构来制定、颁布与监督实施,实现会计行业自律。

总之,会计信息失真,虚假会计信息产生,其具体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极为复杂,要治理,就不能单纯靠一种措施,而必须注意对多种治理措施的综合运用,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很可能是灾难性的,治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刻不容缓,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界已提出各种对策,各种措施“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为此,应以会计法制建设为核心,辅以深入细致的行政管理,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规范经济秩序。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我国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做出努力。

[1]《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第33号令2007.1

[2]《财务会计》 杰里 J.韦安特,唐纳德E.基索,保罗 D.金梅尔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会计舞弊》杰夫·马杜拉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4]《会计职业道德》项怀成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3

[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现代企业》2008年第1期

[6]《会计人员职业价值与会计信息价值》《会计之友》2009年第3期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法规会计人员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司法职业道德》课的教学探讨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