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2-09-27丹,李革△,李勤,龙

重庆医学 2012年32期
关键词:咽痛中位数扁桃体

黎 丹,李 革△,李 勤,龙 江

(1.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教研室 400016;2.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防所 400042)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迅速传播,很短时间内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区的疫情呈快速上升的趋势。截至2010年10月,全国31个省份累计报道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2.7余万例,其中境内感染12.6万例,死亡病例800多例。本文拟通过对重庆市所有确诊病例的全面调查,明确其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为甲型H1N1流感防治提供相关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国家疾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的数据,对2009年6月13日至2010年6月30日期间,全市40个区县的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2 411例进行调查。实际调查病例2 077例(失访率13.85%),其中轻症病例2 051例(98.75%),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共26例。

1.2 调查方法 设计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所有的轻症病例进行面对面访谈或电话调查(14岁以下儿童对其家长进行访谈),填写调查问卷;查录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在发病期间就诊过的医院的相关病例,摘录病例的生命体征、临床信息和治疗情况,并对问卷进行完善。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颁发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2009)第三版》标准,所有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 data 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数据录入,用SAS 8.1和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采用中位数描述集中趋势,对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热病例热程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2.1.1 年龄及性别分布 2 077例病例中,男1 200例,女877例,男∶女=1.37∶1.00;年龄0.08~84岁,中位数是14岁;其中,≤5岁(5.2%),5~18岁(76.02%),>18~45岁(17.43%),>45~65岁(0.96%),>65岁(0.39%)。

2.1.2 职业及文化程度分布 所有确诊病例中,17类职业以学生(大中小学)为主,占84.11%(1 747/2 077)。1 961例有文化程度记录,病例人数最多的是初中(660例),其次是小学(531例)和高中/中专(440例),3者共占总病例的83.17%(1 631/1 961)。

2.1.3 体质量指数(BMI) 根据BMI(中国)的定义:BMI<18.5为轻体质量;18.5≤BMI<24为健康体质量;24≤BMI<28为超体质量;28≤BMI为肥胖。1 917例有记录的确诊病例中,轻体质量病例638例(33.28%),超体质量和肥胖病例分别为114例(5.95%)和17例(0.89%)。

2.2 既往健康信息

2.2.1 慢性基础疾病 有慢性基础疾病史的病例35例,占总病例的1.69%(35/2 077)。其中,慢性肺部疾病16例,心血管疾病病例6例,慢性肝脏疾病2例,肿瘤/癌症2例,癫痫、肾小球肾炎、糖尿病各1例;同时有两个系统慢性疾病的病例5例;同时有4个系统慢性疾病的病例1例。

2.2.2 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史 在2008、2009年发病前接种过季节性流感疫苗的病例94例(4.53%);接种疫苗的病例中,年龄小于或等于18岁病例占95.74%(90/94);仅有1例病例在发病前2日接种过甲型H1N1流感疫苗。

表1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症状情况

2.3 发病情况

2.3.1 病例来源 2 077例病例中,来源于暴发疫情占54.65%(1 135/2 077),来源哨点医院监测和学校晨检占45.35%(942/2 077)。病例发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在0~70d之间,中位数为3d。

2.3.2 预防用药情况 发病前预防用药的病例62例(2.99%),其中发病前1周预防用药仅有9例(14.52%)。预防用药以板蓝根冲剂为主(43.55%);其次是抗病毒冲剂(24.19%)。预防服药的天数为1~14d,中位数为3d,预防服药至发病间隔时间为0~105d,中位数为15d。

2.4 临床症状

2.4.1 发热及热程 出现发热症状的确诊病例1 982例(95.43%),未发热的确诊病例95例(4.57%)。发热病例的体温在37.5~42.8℃,平均为(38.68±0.62)℃。1 965例发热病例的热程在0~19d,中位数为2d。

2.4.2 扁桃体肿大 所有病例中,无肿大的病例1 436例(69.14%),出现扁桃体肿大的病例641例(30.86%)。出现扁桃体肿大的病例中,Ⅰ级肿大的病例515例(80.34%),Ⅱ级肿大的病例119例(18.56%),Ⅲ级肿大的病例7例(1.09%)。

2.4.3 其他症状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临床症状情况,见表1。

2.5 治疗情况 根据病例就诊史,按照是否到医疗机构就诊分为就诊病例和居家病例两类。其中,根据是否有住院记录,将就诊病例分为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根据是否有药物服用史,将居家病例分为居家用药病例和无任何治疗病例。2 077例确诊病例中:住院病例324例(15.60%)、门诊病例753例(36.25%)、居家用药病例933例(44.92%)、无任何治疗病例67例(3.23%)。

2.6 住院病例实验室检查

2.6.1 血常规 有血常规检查记录的219例住院病例中,116例(52.97%)病例的第1次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见表2。

表2 219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住院病例血常规结果分析

2.6.2 生化指标 有生化指标检查记录的114例住院病例中,49例(42.98%)病例第一次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其中37例(32.46%)病例的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值升高(>40U/L),18例(15.79%)病例的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值升高(>200U/L,>24U/L)。

2.6.3 胸部影像学检查 131例住院病例第一次胸部X线片检查时41例(31.30%)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19例,双肺或支气管炎症表现15例,右肺病变7例,双肺间质性改变4例,左侧少许胸膜增厚和左肺中部点状硬结病灶各1例。6例住院病例第一次肺部CT检查时,1例以双肺广泛弥漫渗出为主,1例双肺炎变(以间质性病变为主),其余病例结果正常。

2.7 并发症

2.7.1 受累器官 所有确诊病例中30例(1.44%)病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肺部受累(含非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和ARDS)病例22例,肺部受累合并肝功能不全4例,肺部受累合并心力衰竭2例,肺部受累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2例。

表3 并发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7.2 住院病例并发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对影响住院病例并发症的12个因素(性别、年龄、BMI、慢性基础疾病、发热热程、是否咽痛、咽痛时长、是否咳嗽、咳嗽时长、是否头痛、头痛时长、扁桃体肿大程度)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慢性基础疾病、热程、咽痛、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程度对出现并发症有影响,见表3。

2.8 病例热程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对可能影响热程的6个因素(性别X1、年龄X2、BMI X3、慢性基础疾病X4、治疗类型X5、并发症X6)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程为Y=7.364+0.359 X1+0.007 X2+0.113 X3-0.019 X4+0.148 X5-2.598 X6,结果显示:治疗类型和并发症对热程的长短有影响(P<0.05),见表4。

表4 热程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 论

3.1 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学生较多 2009年6月13日,重庆市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截止2010年6月30日,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共计2 412例;由于人口流动因素,本次研究共调查确诊病例2 077例(失访率13.85%)。病例年龄集中在6~18岁(76.02%),与有关报道一致[1],而其他类型的季节性流感的易感人群主要是老年人[2];各年龄组呈现男性多发,职业以学生(中小学)为主(84.10%),一方面与男性的户外活动较多和学生的集体活动方式有关,其易于流感病毒的传播和出现爆发疫情;另一方面与发现病例的方式有关,部分确诊病例来源学校的晨检。而且相关研究表明:由于年长病例已经存在某种对甲型H1N1流感可产生交叉免疫作用的病毒抗体,青少年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更易感[3]。因此,当学生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回家休息,待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再回学校读书。

3.2 季节性流感疫苗和药物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作用94例有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史的病例年龄主要在18岁及以下,而81.22%的确诊病例也处于同一个的年龄段,说明季节性流感疫苗对甲型H1N1流感无明显预防作用。2.99%病例曾发病前一周预防用药,药物以板蓝根冲剂为主,其次是抗病毒冲剂,病例的患病说明这些药物对预防此次流感无明显作用;另外,预防用药至发病间隔时间的中位数是15d,而预防用药天数的中位数是3d,两者之间的时间差可能是预防用药无明显作用的原因。

3.3 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表现与普通季节性流感一致调查中95.43%的病例出现发热症状,发热是甲型H1N1流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1 965例发热病例的热程在0~19d之间,中位数为2d。对可能影响热程的6个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不同的治疗类型是热程的危险因素,说明治疗方式间的差异对病例发热时间长短有影响;但并发症的出现对热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示并发症出现后的用药可能影响到发热的时间长短。病例出现的其他18种临床症状中,比例最高前5位分别是:咳嗽占64.08%、咽痛占54.79%、头痛占42.95%、乏力占36.01%、流涕占23.93%;30.86%的病例有扁桃体肿大的体征表现,与墨西哥[4]、美国[5]病例临床表现也基本类似。这些临床表现与季节性流感的症状没有明显区别,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医务人员应加强认识,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6]。

3.4 居家治疗是控制疫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2 077例病例的治疗方式中:住院病例占15.50%,门诊病例仅治疗时在医院,多数时间也在家中;而甲型H1N1流感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因而对家中的病例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宣传,包括药物的使用、病例的隔离及相关健康知识等;有关部门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甲型H1N1流感病例居家治疗指南》,从而有效的控制疫情。

3.5 住院病例的并发症受BMI、慢性基础疾病、热程、咽痛、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的影响 住院病例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1)52.97%病例的第一次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异常,其中以降低为主,淋巴细胞也表现为同样的趋势,提示有炎症反应;有关研究表明:导致血液中白细胞总数不升高或降低的原因,与甲型 HIN1流感病毒引起血液中白细胞凋亡有关[7]。(2)脏器功能异常中,42.98%病例第一次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其中AST升高发生率32.46%,CK和CK-MB升高发生率15.79%,提示甲型 H1N1流感会损害脏器是肝脏和心脏[8]。(3)肺部影像学检查中,31.30%病例第1次胸部X线片检查时出现异常,主要表现为肺部炎症。出现并发症的病例均出现肺部受累,77.73%病例仅仅是肺部受累,其余出现并发症的病例中还合并肝脏、心脏和血液系统的受累,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一致。相关报道显示:在肺部受累的并发症中,呼吸衰竭是甲型N1N1流感直接致死的主要原因[9-1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BMI、慢性基础疾病、热程、咽痛、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是出现并发症的影响因素,这说明肥胖和有慢性基础疾病史的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易感,对这些人群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相关研究表明:BMI指数异常的病例更容易由轻症病例转为重症病例[12-13]。热程、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程度是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治疗时应重点注意控制病例的发热、咳嗽和扁桃体肿大的临床症状;咽痛对控制并发症有保护作用,说明咽痛症状的出现能提示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减少并发症出现的可能性。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内容中多为回顾性调查,故问卷收集的信息存在一定的回忆偏倚。国家疾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病例数据来源于哨点医院的监测、学校的晨检报告和暴发疫情的调查处理,大量的社区病例仍有待发现。此外,对于病例的详细治疗情况,由于涉及的药物种类较多,将作进一步详细分析。

综上所述,重庆市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病例集中在6~18岁,学生(大中小学)较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痛、头痛、乏力和流涕。不同的治疗类型和并发症的出现对热程的有影响,肥胖和有慢性基础疾病史的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易感;热程、咳嗽时长和扁桃体肿大程度是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咽痛能提示病例及早的采取治疗措施,对控制并发症有保护作用。

[1] 刘映霞,杨大国,谢靖靖,等.深圳市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9,27(10):582-585.

[2] 周颖,余荣环,陈姬华.甲型HIN1流感与其他类型流感的临床对比初步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602-604.

[3]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I N1)Virus Investigation Team.Emergence of a novel swine-origin influenza A(H1NI)virus in humans[J].N Engl J Med,2009,360(25):2605-2615.

[4]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Update:novel influenza A(HI NI)virus infection-Mexico,March-May,2009[J].Morb Mortal Wkly Rep,2009,58(21):585-589.

[5] Shinde V,Bridges CB,Uyeki TM,et al.Triple-Reassortant wine Influenza A(H1)in Humans in the United States,2005-2009[J].J Wildl Dis,2009,45(2):519-521.

[6] 刘小玲,朱艳.2009年池州市甲型H1N1流感148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14(4):444-445.

[7] 张衡,王革非,高媛丽,等.H1N1亚型流感病毒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研究[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9,36(6):770-775.

[8] Takagi Y,Yasuhara T,Gomi K.Creatine kinase and its isozymes[J].Rinsho Byofi,2001,116:52-61.

[9] Phua J,Badia JR,Adhikari NK,et a1.Has mortality from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decreased over time?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9,179(3):220-227.

[10]Oliveira EC,Lee B,Colice GL.Influenza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J].J Intensive Care Med,2003,18(2):80-91.

[11]Fowler RA,Lapinsky SE,Hallett D,et al.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J].JAMA,2003,290(3):367-373.

[12]Díaz E,Rodríguez A,Martin-Loeches I,et al.Impact of obesity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09influenza A(H1N1)[J].Chest,2011,139(2):382-386.

[13]Morgan OW,Bramley A,Fowlkes A,et al.Morbid obesity as a risk factor for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due to 2009pandemic influenza A(H1N1)disease[J].PLoS,2010,5(3):e9694.

猜你喜欢

咽痛中位数扁桃体
浅谈经方半夏汤论治寒湿咽痛*
中位数计算公式及数学性质的新认识
流感和感冒是一回事吗
醋和酱油能治咽痛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喉咙痛及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