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溴-3,3,3-三氟丙烯的制备

2012-09-21徐卫国徐宇威

浙江化工 2012年7期
关键词:三氟丙烷水溶液

徐卫国 徐宇威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氟化工

2-溴-3,3,3-三氟丙烯的制备

徐卫国 徐宇威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3)

以3,3,3-三氟丙烯和溴为原料,经加成反应合成了中间产物1,2-二溴-3,3,3-三氟丙烷,随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消除反应制备了目标产物2-溴-3,3,3-三氟丙烯,通过试验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

3,3,3-三氟丙烯;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制备

2-溴-3,3,3-三氟丙烯是一种很重要的含氟中间体,有着十分广泛的用途。我们以3,3,3-三氟丙烯为原料,经溴化、消除二步反应合成了2-溴-3,3,3-三氟丙烯。

1 主要原料

三氟丙烯,工业品,含量≥99%;溴,工业品,含量≥99%;氢氧化钠,化学纯,≥95%;其它均为AR或CP试剂。

2 反应原理

3 实验过程

3.1 二溴三氟丙烷的制备

在一带有磁力搅拌、回流冷凝器、气体导入管的反应瓶中,投入溴后启动搅拌,待到达反应温度后,慢慢通入三氟丙烯气体,反应毕冷却,未反应的溴用5%碳酸钠水溶液洗去,再经水洗,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最后经减压蒸馏得到产品。

3.2 溴三氟丙烯的制备

在一个带有磁力搅拌、恒压滴液漏斗、温度计和蒸馏装置的三口烧瓶中先投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升温到指定温度,在一定时间内滴加入1,2-溴-3,3,3-三氟丙烷,滴毕,保温一定时间,反应期间产品就通过蒸馏柱和冷凝管馏出到接收瓶中,粗品蒸馏得到产品。

4 结果与讨论

4.1 加成反应

4.1.1催化剂的选择

据日本特开2000-169404介绍,某些金属如铁粉、铝粉、锑粉及路易斯酸如三氯化铁、三溴化铁、三氯化铝、三溴化铝、三氯化锑、三溴化锑、五氯化锑、四氯化钛等对此加成反应有加速作用。为此,我们选用了铁粉和无水三氯化铁这二种催化剂进行了研究。反应时投入60 g溴,反应温度控制在40℃~45℃,三氟丙烯(TFP)的流量为60 mL/min,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加入催化剂Fe比加入催化剂FeCl3的反应速度要快,但不加入催化剂时,反应速度更快,而且,TFP/Br2摩尔比小,收率高。这说明催化剂对此加成反应无催化剂效果,反而抑制了反应的顺利进行。

4.1.2溴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由于溴容易挥发,再加上TFP是气体,此反应实际上是一气液反应,因此,为了增加TFP在溴中的溶解度,我们考虑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如果选用其它的溶剂,会给后处理带来不少的麻烦,为此我们选用1,2-二溴-3,3,3-三氟丙烷作反应的溶剂。反应时以60 g溴为基准,温度为40℃~45℃,三氟丙烯(TFP)的流量为60 mL/min,考察溶剂的量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溴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溴浓度的降低,收率有明显的提高,这可能与TFP的溶解度提高,从而使溴的转化率提高有关。但溴浓度过低,收率反而下降,这可能是因为溴的浓度太小,从而降低了溴分子与TFP分子之间碰撞几率,同时浓度太低也减少了产能。因此合适的溴浓度为35%。

4.1.3三氟丙烯流量对反应的影响

由于TFP价格较高,我们设想通过调整其流量来提高其利用率,为此,我们对其流量对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考察。试验时,控制TFP/Br2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40℃~45℃,溴浓度为35%,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三氟丙烯流量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TFP流量对反应速度有影响,流量大有利于反应速度的提高,对收率影响不大。但流量过大,降低了TFP的利用率而使收率下降。因此,合适的TFP流量为78 mL/min。

4.1.4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试验时,控制TFP/Br2摩尔比为1.1,反应时间2 h,TFP流量78 mL/min,溴浓度为35%,考察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的提高,收率先增加后降低,另外,由于溴是一强腐蚀性物质,温度高会对设备形成比较大的腐蚀,因此合适的反应温度为40℃~45℃。

4.1.5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试验时,控制反应温度为40℃~45℃,反应时间2 h,溴浓度为35%,考察TFP/Br2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随着配比的提高,收率有明显的提高,但配比从1.5增加到1.7,收率变化已经不大,因此我们认为合适的配比为1.5。

4.1.6稳定重复试验

经条件试验得到了比较优惠的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进行多次的稳定重复试验,其结果见表6。

表6 稳定重复试验

从表6可以看出,重复试验的稳定性是很好的。

4.2 消除反应

4.2.1氢氧化钠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温度为80℃,氢氧化钠与原料1,2-溴-3,3, 3-三氟丙烷与的摩尔比为1.2,1,2-溴-3,3,3-三氟丙烷的滴加时间为0.5 h,保温时间为1 h,改变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来考察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如表7。

表7 氢氧化钠浓度对收率的影响

从表7中可以看出:氢氧化钠的浓度为20%和30%时,反应的收率最好。从反应现象来看,浓度大的反应速度较浓度低的慢,浓度越大溶液的粘度越高,会增加搅拌的困难,而浓度低会使反应的三废增加,同时废液的色泽加深,使后处理的难度增加。综合以上因素,我们认为30%的氢氧化钠水溶液浓度是比较合适的。

4.2.2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温度为8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30%,1,2-溴-3,3,3-三氟丙烷的滴加时间为0.5 h,保温时间为1 h,改变氢氧化钠与原料1,2-溴-3,3,3-三氟丙烷的摩尔比来考察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如表8。

表8 原料配比对收率的影响

从表8中可以看出:氢氧化钠与原料1,2-溴-3, 3,3-三氟丙烷摩尔配比提高有利于收率的提高,但是配比从1.1升高到1.2时收率没有明显的提高,因此我们认为配比为1.1是比较合适的。

4.2.3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氢氧化钠与原料1,2-溴-3,3,3-三氟丙烷的摩尔比为1.1,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30%,1,2-溴-3,3,3-三氟丙烷的滴加时间为0.5 h,保温时间1 h,改变反应温度来考察其对反应的影响,结果如表9。

从表9中可以看出:温度提高有利于转化率的提高,但是温度过高一方面反应过于剧烈导致产品逸出,另一方面浪费能源,因此我们认为反应温度为80℃是比较合适的。

表9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2.4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反应温度为80℃,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30%,1,2-溴-3,3,3-三氟丙烷的滴加时间为0.5 h,氢氧化钠与原料1,2-溴-3,3,3-三氟丙烷的摩尔比1.1,改变反应时间来考察其对反应收率的影响,结果如表10。

表10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从反应结果来看,时间适当增加有利于转化率的升高,但是时间增加到一定的程度转化率又会略有下降,这可能与随着时间的延长内温呈下降趋势有关,这与反应温度低,转化率下降的结果是一致的。所以我们认为反应时间为2~2.5 h是比较合适的。

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转化率的影响来看,如果不将反应生成的产物从反应体系中及时引出,反应要完全是比较困难的。

5 结论

(1)以1,2-溴-3,3,3-三氟丙烷为原料,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消除反应制备了2-溴-3,3,3-三氟丙烯的工艺是可行的。

(2)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80℃、原料1,2-溴-3,3,3-三氟丙烷与氢氧化钠的摩尔比1:1.1、反应时间2~2.5 h、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30%。

Preparation of 2-Bromo-3,3,3-trifluoropropylene

XU Wei-guo,XU Yu-wei
(Zhejiang Chemical Industr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Hangzhou,Zhejiang 310023,China)

A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2-bromo-3,3,3-trifluoropropylene was provided.First step,1,2-dibromo-3,3,3-trifluoropropane was synthesized by empolying 3,3,3-trifluoropropylene and bromine as starting materials.Second step,HBr was eliminated with NaOH aq.solution to obtain 2-bromo-3.3.3-trifluoropropylene. Optimized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3,3,3-trifluoropropylene;addition reaction;elimination reaction;preparation

1006-4184(2012)07-0001-03

2012-04-16

徐卫国(1965-),男,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含氟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猜你喜欢

三氟丙烷水溶液
2-氨基-3-氯-5-三氟甲基吡啶的合成方法
3,3,3-三氟-2-羟基丙酸乙酯的制备及应用进展
氧化铝煅烧温度对丙烷脱氢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气相色谱法测定2-氯-4-(三氟甲基)苯酚含量
预热空气温度对丙烷无焰燃烧特性的影响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图像易错题分析
判断电解质水溶液酸碱性的简单模型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血液中的1,2-二氯丙烷
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核心考点及复习策略
DMAC水溶液乙酸吸附分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