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社会因素与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2012-09-20李淑杏张海艳陈长香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绝经期妇女综合征

李淑杏,张海艳,陈长香

(河北联合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更年期(Menopause)又称围绝经期(Perimenopausal period),指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一年内的时间[1]。研究表明,女性围绝经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潮热、烦躁、心悸、身心及躯体疲劳、适应力下降、失眠、记忆力减退、焦虑和抑郁、骨质疏松等症状和体征,同时伴有明显心理障碍,严重影响了中老年妇女的生活质量[2]。因此,了解影响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因素,找到可控因素早期给予干预,对维护妇女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研究就有关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了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河北、湖北、山西等22个省市,每个省市随机抽取50人,年龄为45~55岁,智力正常,无听力障碍,愿意配合完成调查者,共计1110人。

1.2 调查方法

(1)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调查问卷进行当场回收,共发放问卷1110份,回收问卷1090份,有效问卷1051份,有效率为96.4%。(2)问卷由基本资料部分、Kupperman 评分表[3]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4]组成。Kupperman 评分表用来评定更年期的躯体症状,<5分为无问题,5~10分为轻度,11~25分为中度,>25分为重度。CES-D 是美国目前应用的抑郁自评量表,具有只集中于抑郁心境而不包括抑郁躯体表现的优点,主要用来反映主观抑郁感受,共20 项。根据症状发生的频率,每一项分为4级,0分为没有或几乎没有,1分为少有,2分为常有,3分为几乎一直有。要求被调查者按自己最近一周内的实际情况作答。参照有关研究[4],剔除掉4 项反向问题后,总分≤15分认为无抑郁感受,总分16~19分为可疑的抑郁症状,总分≥20分,为肯定的抑郁。

1.3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χ2 检验。

2 结果

2.1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情况

1051名更年期妇女平均年龄为(50.04 ±3.14岁),初中及以下602人,高中(包括中专)318人,大专103人,本科25人,硕士及以上3人。没有更年期症状的85人(8.1%),轻度症状的238人(22.6%),中度症状 601人(57.2%),重度症状 127人(12.1%)。

2.2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见表1)

表1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表中显示:更年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同,抑郁症状的出现情况不同(P<0.01),差异有显著性。

2.3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分析(见表2)

表2 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抑郁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围绝经期一般为45~55岁的女性,此时机体从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逐渐衰老,性激素的减少可致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5],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显示1051名更年期妇女中,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91.9%,显著高于陈长香[6]等报道的唐山市社区人群的82.73%和江雪芳[7]等报道的广东5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人群的68.5%,低于刘海娟[8]等报道的河北省城乡人群的95.22%。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存在一定地域差异,但全国水平的发生率较高,更年期妇女的健康应受到积极关注。

围绝经期的症状是可以通过采取非药物干预措施来缓解的。因此,找到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心理社会因素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在婚姻质量、伴侣健康状况、与子女邻里同事的关系、睡眠质量、遇困难是否向他人倾诉方面,更年期妇女的症状轻重存在差异。婚姻质量不好、伴侣有病、与子女邻里同事关系不好、睡眠质量差、遇事闷在心里的更年期妇女症状较重,主要与上述原因造成的心理孤独感、寂寞感、无助感增加,使得更年期的症状明显加重有关。而更年期症状严重程度又使妇女情绪低落而影响其抑郁的发生。因此,应针对更年期妇女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干预工作,如告知患者改善睡眠质量,增加与亲属、同事、邻里的互动交流,改善人际关系,以减轻她们的工作和心理压力。同时指导相关人员关注影响更年期妇女症状的相关因素,改善其心理状况,将有助于缓解病人的躯体化症状,提高更年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2]张文伟.应用新医学模式对女性围绝经期保健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4,19(8):40.

[3]程园钧,刘建立.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替代疗法[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5,2(30):123-127.

[4]吴文源,张明园,俞勤奋.忧郁量表在社区老人中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1989,7(3):139-141 .

[5]Neri I,Demyttenaere K,Facchinetti F.Coping style and climacteric symptoms in a clinical sample of postmenopausal women[J].JPsy chomsom Obstet Gynaecol,1997,18(3):229.

[6]陈长香,郑春华,李丹,等.唐山市社区妇女更年期综合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9,25(10):1155-1156.

[7]江雪芳,田凤莲,赵庆国,等.围绝经期妇女饮食习惯与围绝经期综合征关系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6):667-669.

[8]刘海娟,陈长香,李建民,等.河北省部分地区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2):2937-2939.■

猜你喜欢

绝经期妇女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Chandler综合征1例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延经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