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

2012-09-20杨小青贾莅彦何朝辉关艳红马雪春樊娟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儿科

杨小青,贾莅彦,殷 梅,何朝辉,关艳红,马雪春,樊娟娟,冶 星

(1.昌吉卫生学校,新疆 昌吉 831100;2.昌吉州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100;3.昌吉市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100;4.昌吉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疆 昌吉 831100)

当前在卫生职业教育儿科护理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我们儿科护理教学团队为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教学方法,引入了“角色扮演法”和“角色换位法”两种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走向讲台,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好评。现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进行介绍、总结及讨论,以供各位同仁指导和借鉴。

“角色扮演法”是给学生设定一种工作情境,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服务对象和自己所要担当的工作角色),通过体验自己担当角色的心理情感、工作方式、沟通方法等,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受到启示,然后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角色换位法”是指将原有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对换,让学生走上讲台,尽情发表各自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看法和体会,教师和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讨论、补充并相互交流、学习,以期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双向式的教学方式。

1 “角色扮演法”的具体应用

1.1 确定学习内容

选择儿科护理学中的“日常生活护理与传染病预防”为学习项目,内容涵盖了小儿每个年龄阶段(即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的日常生活护理,其内容包括小儿喂养与营养、日常清洁护理、生活习惯培养、日常观察、大小便训练、体格锻炼、智能训练、安全管理、教养与教育、预防接种等的主要管理内容及其原则。

1.2 课前布置阶段

课前两周,教师将每班按4个大组分配一个小儿时期的护理指导内容,如第一组表演新生儿期的生活护理指导;第二组表演婴儿期的生活护理指导;第三组表演幼儿期的生活护理指导;第四组表演学龄前期的生活护理指导。强调表演的主要内容及重点,明确表演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1.3 自学准备阶段

各组学生自学、讨论,从相关网络或育儿书籍中查找有关的知识扩充学习内容,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工作场景、编排小品,以表现对各自负责的相应年龄段的小儿生活护理指导的内容和过程,设置编排过程中教师给予辅导。

1.4 角色扮演阶段

教师主持引导4个大组按年龄表演内容中护理对象的阶段由小到大依次上台表演小品,主要表现如何对小儿日常生活护理进行指导。设置不同的工作场景,如社区卫生保健院、儿科保健门诊、小儿家庭访视、育儿电视节目采访等。扮演的角色有小儿、家长、医生、护士、育儿专家、育儿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展示的内容包括如何对小儿进行保暖、喂养、清洁护理、大小便训练、生活习惯培养、体格锻炼、智能训练、意外预防等的指导和健康教育。

1.5 讨论补充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随堂对每组的表演进行补充和评价,最后进行总结重点,完善学习内容。

1.6 学习评价阶段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效果和学习收获。

1.7 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本堂课中的经验,找出缺漏,使下一次教学得以提高和完善。

2 “角色换位法”的具体应用

2.1 确定学习内容

选择儿科护理学中的“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为学习项目,内容涵盖了婴儿、幼儿、学龄前小儿、学龄儿、青春期少年等5个年龄阶段住院患儿的心理反应及应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

2.2 自学讨论阶段

教师安排每组学习一个某年龄阶段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内容。学生分组认真讨论不同年龄阶段住院患儿的各种心理反应,相互提供见习和生活中的实例和经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选出一名“小老师”准备讲解,根据讨论学习的内容设置场景。

2.3 换位讲解阶段

教师主持,由各小组选派的“小老师”上台讲解其所选择的某年龄阶段住院患儿主要心理反应及护理内容,同时,本组其他学生穿插表演住院患儿的具体表现,“小老师”对场景进行分析,讲解心理护理措施,提出具体护理方法和沟通技巧。

2.4 讨论补充阶段

教师组织学生随堂对每组的表演进行补充和评价,完善学习内容,同时,引导学生对展示的住院患儿的具体反应及表现提出多种护理方法和沟通技巧。

2.5 学习评价阶段

教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生自我总结学习效果和学习收获。

2.6 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本堂课中的经验,反思教学过程,找出缺漏,使下一次教学得以提高和完善。

3 结果

本教学团队共对15个班级采用了上述两种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和学习后,我们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收获和感受,结果如下。

(1)发放“角色扮演法”效果调查表210份,回收203份(见表1)。

(2)发放“角色换位法”效果调查表180份,回收173份(见表2)。

4 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都很满意。通过自学、自编、自排、自演,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自我发挥能力、沟通能力、专业素质的培养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沟通能力、自我发挥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角色扮演法”中,学生通过扮演患儿、家长、医生、护士等角色,演绎护理患儿的过程,在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和指导的同时,也使学生理解到了患儿及家长的心情,感受和体会到了儿科护士的责任。“角色换位法”中,学生通过以“小护士”的角度学习讨论,以“小老师”的身份上台讲解住院患儿的心理护理内容,体会到了儿科护士所需要的态度和方法,强化了儿科护士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今后进入护理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教学效果显著,起到了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效果。此外,两种教学方法还在发挥学生特长、增强学生自信心、锻炼学生讲解及宣教能力等方面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是深受学生欢迎并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

另外,“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如学生在感言中表示“学会了关心、理解患儿”,“体会到了儿科护士的责任,学会了耐心和细心”,“学会了与患儿的沟通和护理”,“体会到了患儿的感受和母亲的艰辛”等,并认识到

表1 “角色扮演法”效果调查总结[n(%)]

表2 “角色换位法”效果调查总结

要做一名合格的儿科护士,需学会对、患儿和家长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并愿意努力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儿科护理。由此可见,两种教学方法在加强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调查结果还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占68%~76%),这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在专业素质教育上收获到了可喜的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和学生一同打破课堂的宁静,走下讲台,与学生共同参与学生的表演和讲解、讨论感受和体验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课堂教学设计,还要分析和估计学生在“互动”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自己该怎样指导解决等;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较广的临床知识面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以便及时解决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及时调控教学内容。所以,教师备课所花的时间比一般教学要多得多,课堂也比一般教法难于驾驭、调控。这对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5 改进方面

上述两种教学活动还需不断地总结和提高,根据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施,我们总结出以下改进建议。

5.1 加强课前辅导

“角色扮演法”在学习和编排小品过程中应用时,有些学生对所要展示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学习,需要教师课前给予辅导和纠正,以防“偏离主题”,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能力和专业知识也要给予指导和加强。

5.2 加强课堂中的评价和补充

每组学生在表演和演讲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和总结,包括仪容仪表是否端庄整洁、教学内容是否生动有创新,讲课是否流利以及从讲课中反映出的集体备课是否到位等方面。以使学生的特长得到肯定,欠缺的内容得到完善。在参与过程中,学生乐于得到教师的认可,而得到教师认可的组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光荣,从而极大地增强了其团队的凝聚力和荣誉感。通过总结学习经验、补充欠缺点能使学生对知识印象深刻,加深记忆,从而达到掌握本节课学习内容的目的。

5.3 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在采用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内容所限,每组的展示及表演只能有部分学生参与,因而使没有参与机会的学生感到失望。所以,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可采取多种参与形式,有的可以查阅资料、编写剧本;有的可以进行排练指导;有的可以设计道具;两次教学方法分别启用不同的学生等,尽量做到全班或全组参与,这样能够使优秀生带动落后生,突出和发挥学生的特长,使各层次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带动,即能起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作用。

5.4 建立评价体系

两种教学方法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通过自学、编排、表演和讲解,充分发挥其各方面的才能。每次实施此两法教学,教师都把每个组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跟踪记录,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平时成绩之一,使学习成绩体现出综合全面的原则。有了评价体系,才能分出好与差,才会有竞争,学生才会乐意去做,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6 结语

“角色扮演法”、“角色换位法”注重参与和互动,使学生和教师都互相“动”起来,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自主权,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此实现了教师由做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到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引导者,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到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由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等转变的过程,这种主体性的教学活动还能达到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习内容的目的,因而,成为我们儿科护理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儿科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浅谈角色扮演法在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中的应用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性分析
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