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对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干预效果评价

2012-09-20冯思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2年20期
关键词: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条目

刘 华,冯思芳

(1.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艾滋病(AIDS)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流行趋势也日益严峻,艾滋病传播正在从有高危行为的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370393例,其中患者132440例,死亡68315例,艾滋病疫情呈持续上升趋势[1]。目前,在没有有效措施治疗艾滋病的情况下,健康教育被认为是预防艾滋病的最有效策略。护理专业学生是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者,树立对艾滋病患者的正确认识和态度,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本研究随机抽取大三的护生,在健康教育前后对其艾滋病知识、态度进行比较,探讨在护生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为相关的护理课程设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我校08级护理本科大三学生170名,平均年龄为(22 ±0.35)岁,其中男生7名,女生163名。将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5名。

1.2 方法

1.2.1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对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调查问卷为测量工具。该问卷由研究者在查阅大量文献[2]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包括一般资料、艾滋病知识问卷和艾滋病态度问卷。(1)一般资料,共4个条目,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来源、父母文化程度。(2)艾滋病知识问卷,共20个条目,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知识、非传播途径知识、预防及治疗知识等。所有条目中正向条目15个,反向条目5个,每个条目分为3级。正向条目3级评分标准为:答对计2分,答错计0分,不知道计1分。反向条目3级评分标准为:答对计0分,答错计2分,不知道计1分。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即得到知识问卷总分(0~40分),得分越高提示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越好。(3)艾滋病态度问卷,共15个条目,包括对艾滋病伦理道德方面的态度、对艾滋病的态度、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的态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等。所有条目中反映正向态度条目7个,反映负向态度条目8个,每个条目分为4级。正向态度条目4级评分标准为:同意计3分,不一定计2分,无所谓计1分,不同意计0分。反向态度条目4级评分标准为:不同意计3分,不一定计2分,无所谓计1分,同意计0分。将所有条目得分相加即得到态度问卷总分(0~45分),得分越高表示正向态度倾向性越强。在正式调查前,研究者选择50名调查对象测试了该问卷的信度,问卷总Cronbach’s α 为 0.80。

1.2.2 健康教育方法 健康教育方法包括:多媒体授课、角色扮演、观看录像和电影、小组讨论等。健康教育内容包括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预防治疗知识和国家相关政策。并且观看艾滋病患者生活及心理感受的录像、观看濮存昕与艾滋病患者在一起拍摄的宣传片等,重点强调艾滋病患者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同情,充分调动护生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和关爱。健康教育时间为3个月,每周3个学时,教育前、后用同一测量工具重复测量,以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1.2.3 质量控制 本研究中所有测试均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完成。正式测试时,由研究者向研究对象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填写注意事项,征得同意后向其发放问卷。所有问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当场收回。教育前发放问卷170 份,回收有效问卷166 份,回收有效率为97.6%;教育后发放问卷170 份,回收有效问卷168 份,回收有效率为98.8%。

1.3 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输入Epidata,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 1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统计学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指标,如构成比、均数、标准差;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前两组艾滋病知识、态度基线调查结果情况比较

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基线调查结果见表1 和表2,经均衡性检验,两组在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资料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艾滋病知识得分基线调查( ±s,分)

表1 艾滋病知识得分基线调查( ±s,分)

?艾滋病知识 干预组 对照组 t 值 P健康教育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总分1.96 ±0.3812.25 ±2.378.40 ±3.414.94 ±1.8927.55 ±4.611.97 ±0.3211.96 ±2.158.61 ±3.264.85 ±1.7227.39 ±4.570.350.480.420.570.39>0.05>0.05>0.05>0.05>0.05

表2 艾滋病态度得分基线调查(±s,分)

表2 艾滋病态度得分基线调查(±s,分)

艾滋病态度 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伦理道德的态度对艾滋病的态度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的态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总分3.77 ±1.056.10 ±2.3515.94 ±3.782.66 ±1.2528.47 ±5.23干预组 对照组 t 值 P 3.68 ±1.016.15 ±2.3516.03 ±3.822.63 ±1.2128.49 ±5.310.510.480.470.370.45>0.05>0.05>0.05>0.05>0.05

2.2 健康教育后两组护生艾滋病知识态度状况比较(见表3、表4)

表3 健康教育后两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s,分)

表3 健康教育后两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比较( ±s,分)

艾滋病知识 干预组 对照组 t 值 P健康教育前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艾滋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总分1.97 ±0.3813.25 ±2.3712.24 ±3.516.84 ±1.9334.30 ±5.791.96 ±0.3212.08 ±2.158.82 ±3.265.16 ±1.7928.02 ±4.510.410.535.474.137.82>0.05>0.05<0.05<0.05<0.05

表4 健康教育后两组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比较( ±s,分)

表4 健康教育后两组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比较( ±s,分)

艾滋病态度 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伦理道德的态度对艾滋病的态度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的态度对艾滋病相关行为的态度总分3.82 ±1.057.45 ±2.3820.12 ±4.573.16 ±1.3434.55 ±6.23干预组 对照组 t 值 P 3.71 ±0.986.28 ±2.2316.14 ±3.292.98 ±1.2829.11 ±5.470.513.274.380.896.32>0.05<0.05<0.05>0.05<0.05

3 讨论

3.1 护生艾滋病相关知识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艾滋病知识得分为(34.30 ±5.79)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8.02 ±4.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国内研究一致[3]。干预后护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传播途径的认识均处于较高水平,干预组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及防治知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干预组82%的护生认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马桶、浴池可感染艾滋病,89%的护生认为与艾滋病患者共用碗筷可感染艾滋病,97%的护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染艾滋病,健康教育后护生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这可能与本研究对象虽然已经接受了两年半医学知识的学习,但是没有将艾滋病知识纳入学习的范围,没有经过系统艾滋病知识的学习,因此,在艾滋病非传播途径方面有一定的误区,这与国内的研究结果较一致[4]。因此,教育者应将艾滋病知识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学生识别哪些日常活动不会造成艾滋病的传播,消除误解,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创造相对和谐的社会环境,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护生艾滋病相关态度

健康教育后,干预组艾滋病态度得分(34.55 ±6.23)分高于对照组(29.11 ±5.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在艾滋病伦理道德方面,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态度得分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由于护生已经学习有关护理伦理学,认为从伦理的角度出发对患病人群不应该采取冷酷的态度;对艾滋病的态度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态度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健康教育护生的态度发生了正向改变,由于人们常常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与一些不道德的社会行为联系起来,造成了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患者的歧视和排斥。在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的人值得同情这个条目中,干预组(2.89 ±0.42)与对照组(2.78 ±0.35)得分都较高。由于很多感染者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感染的,也是受害者,我们应该关怀、同情他们,不应把他们视为异己,避免其产生危害社会的行为,从而有效预防艾滋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散播。在艾滋病的相关行为态度方面,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分都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在健康教育干预后仅有21%的护生愿意护理艾滋病患者,虽然他们对艾滋病的知识掌握较好,但是担心因为护理患者而被染上HIV,这与国内的研究一致[4],这说明护生对艾滋病患者还存在着恐惧、焦虑甚至歧视的心理,这不仅需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传授,还需要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健康教育能提高研究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改变他们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因此,在目前艾滋病没有有效治疗措施的情况下,健康教育及专题讲座仍然是遏制艾滋病蔓延的主要手段。调查研究显示[5~7],随着对艾滋病知识掌握的增加,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态度就越积极。在我国主要采取“知—信—行”的教育方式,护生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中坚力量,将与艾滋病的防治有直接关系[8],因此,对护生进行艾滋病系统知识的传授,帮助护生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知识,改变其对艾滋病的相关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EB/OL].http://www.moh.gov.cn,2010-11-29.

[2]李小妹,周凯娜,谷利斌.健康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村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干预效果的研究 [J].护理研究,2010,9(24):2275-2280.

[3]黄静,绳宇.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教育及效果评价[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0):2432-2436.

[4]王红红,阳爱云,Ann B Williams.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态度与护理意愿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3,3(18):6-8.

[5]王靖.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的调查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7,8(28):652-654.

[6]陈英,丁贤彬.重庆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需求调查[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7(4):277-279.

[7]Jemmott LS,Jemmott JB,Crua-Collins M.Prediction AIDS Patients care intentions among nursing students[J].Nursing Research,1992(41):172-177.

[8]李志斌,王志瑾,刘永文.健康教育对于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教育,2002,18(7):418-419.

猜你喜欢

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条目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 世界艾滋病日》
病毒与偏见:两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抗争之路
SilentEpidemic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