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育人”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探析

2012-09-11包敦峰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2年5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学生党员党组织

包敦峰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存在的问题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成长于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各种价值观念交叠碰撞的时期,也正处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年龄段,单纯的生活阅历明显不能适应复杂的价值环境,导致部分大学生党员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问题。一是入党动机不纯,功利主义色彩浓厚。学生的入党动机日益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功利化,狭隘地把入党当作是一种资本,而不是责任和义务;二是理想信念模糊,党员意识淡薄。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冲击下,由于预备党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教育和管理,表现出理想信念模糊,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淡薄,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三是理论知识贫乏,政治修养不高。部分高职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不强,形式机械、单一,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最基本理论知识都不清楚,缺少政治敏锐性与判断力,造成政治意识淡薄、政治观念淡化、政治素质下降等现象;四是党性修养不足,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一些学生入党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党员的形象,不注意党员党性的修养锤炼和道德修养的培养,无法体现出党员的先进性,未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群體辐射作用。

(二)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带来的难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制一般是三年,大多数入党积极分子在第三学年才被吸收为预备党员。这些学生党员预备期的教育考察要经过由学生到工人的大幅度的角色转换。并且,随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学生校外实习实训比重将继续增加,造成学生校内接受统一教育管理的时间大大缩短,校外实习期间的流动性、分散性加大,面对面交流培养的次数减少,按时参加党组织活动难度加大等情况。这在客观上对那些本身入党时间较短、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淡薄的学生预备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进入21世纪,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促使高职教育从封闭式的学校教育向开放式的社会教育转变。出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多元性”特点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这些独特的办学模式,必然对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带来新的难题。

(三)部分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以市场为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是高职院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在当前就业竞争日趋剧烈的形势下,“就业率”成了指挥棒,无形地指挥着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教学改革、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等成为学校工作的重心,而学生党建工作则处在“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即使有些学校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也只是局限在发展学生党员数量这个硬指标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工作。所以在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目标上不够明确,通常只将有关文件进行工作性宣传,被动地开展工作;在教育内容上较陈旧,只强调内容的政治性,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学生党员思想的变化;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管理的队伍上相对薄弱,他们一般由年轻的辅导员组成,而且年龄轻,党龄短,阅历简单,再加上忙于学生常规管理工作,只能按照党支部工作细则开展常规工作,党支部工作往往难以落到实处。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实践机制的构建

实践教育活动是实现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实践党员先进性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紧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步伐,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群体特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搭建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实践的活动平台。

(一)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实践机制的指导思想与总体要求

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实践机制要紧密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增强党性、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在教育内容的选取上要具有时代性、经典性;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紧密联系实际。既要注重对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更要突出社会实践教育的功效;在实践活动载体的设计上要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遵循高职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贴近学生党员的思想特点和群体特征,提高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搭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

第一,创新“两课”实践教学活动载体,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学生党员政治理论素养。“两课”教育教学对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师队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优势,鼓励他们根据党员继续教育培养的需要,指导学生党员成立党的理论知识学习社团,加强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学习,并有计划地组织、引导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主题辩论、党的历史知识竞赛、走访企业等,让他们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坚定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历史责任感。为更好的指导、评价学生党员在“两课”实践教学中的表现,给每个学生党员配备党员手册,用于记录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及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情况。

第二,构建学风建设实践教育活动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党员既是学生又是党员,还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党风正,则学风正,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要把学生党员的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各类活动当中去。要求学生党员除了自身刻苦发奋、学习成绩优秀外还必须在学风建设上起好示范作用。系部基层党可建立学生党员联系班级制度,要求每位党员联系一个班级,担任副班主任,协助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引导教育工作。对班级建设出谋划策,指导班委开展工作,起到引领学生刻苦学习、团结进步、健康成长的班级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校风、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帮助所联系班级建立良好的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第三,构建大学生党员公寓实践教育活动载体,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责任意识和“自我服務”的能力。成立学生公寓试点党支部,让大学生党员参加活动,增强自身政治意识,培养服务意识,学会承担责任,发挥党员群体的典范和辐射作用,发挥党支部和党员在公寓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实行“学生党员宿舍”挂牌制,更好地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进一步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真正实现“一名学生党员,一面先锋旗帜”的目标。同时可进一步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每位学生党员联系一个宿舍,指导和帮助所联系的学生宿舍营造和谐、文明的氛围,积极主动地帮助所联系宿舍的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真正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学生的知情人、知心人。

第四,构建大学生党员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教育活动载体,培养党员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建立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制度,要求学生党员主动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并积极参与筹划、组织和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活动,发挥党员在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方面的积极推动和带头示范作用。要求每位学生党员积极投身到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奉献社会、服务人民,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实践活动中要给学生党员压担子、交任务,在具体的工作中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精神。

第五,构建校企“联合培养”的生产劳动实践教育活动载体。高职院校党务工作者要紧跟高职院校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进行校企“联合培养”。充分利用好、管理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党员在生产一线参与生产劳动实践的锻炼机会,在社会大熔炉中锻炼、考验学生党员,让学生党员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验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无私奉献的精神。顶岗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党员定期向院系党支部汇报,并与实习单位的党组织联系,考核学生党员在实习工作中的表现。这更有利于学生党员在新岗位上严格要求自己,从一名优秀高职学生转变成优秀员工。为了便于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动态跟踪,也为了便于高校党组织与企业、社区党组织的联系,高职院校党组织可对每位学生党员统一进行编号,制作党员活动卡,记载毕业生预备党员的基本情况。学生党员也可以凭活动卡与学校联系,接受教育、监督,还可以凭此卡,与当地党组织进行联系,接受教育、监督。

总之,大学生党员是共产党员群体中的高素质、高文化、最年轻和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所以,大学生党员队伍质量、素质对于整个国家的未来和党的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面对复杂的社会形势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的诸多难题,高职院校基础党组织要结合学生党员的群体特点,构建“实践育人”的活动载体,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党员继续教育模式,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氛围,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高素质大学生党员。

参考文献

[1]冯大伟.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考察培养制度的探索[J].湘潮,2010(10):70.

[2]邱兴萍.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思考[J].求实,2011(1):272.

[3]王清宣.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28.

[4]将娇龙.当代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创新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

[5]嵇新浩.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联系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考,2010(7):35.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学生党员党组织
清华党组织公开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