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沪教版《奇妙的二氧化碳(第1课时)》教学设计

2012-09-06李德前

化学教与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温室效应石灰水碳酸

李 伟 李德前

(徐州市西苑中学 江苏 徐州 221002)

现行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第2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任务,笔者计划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主要学习CO2的性质,以及它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第2课时主要学习CO2的实验室制法。

【设计理念】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素养,笔者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一些性质,注意紧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探究情景;在探究的过程中,笔者较多的使用了实验手段,既尊重了课本实验,也增加了“CO2密度比空气大”、“灯火试验法不可靠”等实验,还改进了“CO2溶于水”、“CO2熄灭烛火”等实验,这样安排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笔者注意呈现生产生活中一些涉及CO2的健康、安全事例,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有害浓度。为了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并树立低碳生活理念,笔者重视引导学生关注温室效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CO2的状态变化、溶解性和密度;知道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认识CO2能与水、Ca(OH)2等物质反应;了解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知道减缓温室效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知道检验CO2有害浓度的简易方法;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CO2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增强环境意识,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教学过程】

[引言]同学们在生物课上就已经知道,CO2既是动物呼出的废气又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今天,我们就从化学的视角来研究这种奇妙的气体。

[板书课题]奇妙的二氧化碳

[过渡]本节课我们首先研究CO2的性质,然后研究CO2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板书]一、CO2的性质

[投影]有关CO2三态变化的视频。

[板书]1.通常是无色气体,固态CO2叫干冰(易升华)。

[分组实验](1)用电子天平称量一瓶CO2的质量,倒去CO2后再称这瓶空气的质量 (装置见图1),发现CO2的质量比同体积的空气质量大,说明CO2密度比空气大。

(2)在集满CO2的集气瓶里倒入约1/6容积的水,盖上玻璃片后振荡,再把集气瓶轻轻地倒过来,玻璃片不会掉下来(装置见图2),说明CO2能溶于水。

(3)用一次性注射器先吸入10mL水,再吸入10mL CO2,封闭针管后振荡,活塞会自行前推到12 mL刻度处停止(装置见图3),说明1体积水里大约能溶解0.8体积的CO2。

[板书]2.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0.8)。

图1

图2

图3

[讲述]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里约能溶解0.8体积的CO2,如增大压强,会溶解得更多。汽水、啤酒等饮料里大量的CO2就是通过加压溶解进去的,所以含CO2气体的饮料瓶内的压强较大。若饮料瓶是玻璃的(如啤酒),我们在搬运、开启时一定要规范操作,以防爆炸(适时投影工人头戴“玻璃啤酒瓶安全防护罩”在生产流水线上的图片)。

[过渡]紫色的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红,在化学上我们常用它去检验酸的存在。

[学生实验]向上一步实验得到的CO2水溶液里滴加紫色的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它溶于水时有酸生成。

[板书]3.二氧化碳 +水 → 碳酸

(CO2) (H2O) (H2CO3)

[讲述]CO2溶于水时只有1%的能跟水化合成H2CO3,另外99%的CO2仍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中。

[提问]汽水为什么又叫碳酸饮料?

[讲述]在喝汽水时,如果喝猛了鼻子就会酸溜溜的,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猛喝汽水时会有一部分CO2跑进鼻腔,跟鼻粘膜上的水化合成H2CO3,正是H2CO3的刺激使得鼻子酸痛。

[学生实验]用力振荡上一步实验得到的红色CO2水溶液(或取样微热),溶液又变紫色,说明碳酸极不稳定。

[板书] 碳酸 → 水+二氧化碳

(H2CO3) (H2O) (CO2)

[讲述]在天气炎热时,喝碳酸饮料为什么会有凉爽的感觉呢?原来,碳酸在人体内极易分解,而分解会吸热;同时,汽水在人体内极易挥发出大量的CO2(逸出体外),而挥发也会吸热。

[学生实验]把CO2缓慢倒入插有2支燃着蜡烛的烧杯里(装置见图4),发现下面的烛火先灭、上面的烛火后灭,说明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同时说明它的密度比空气大。

图4

[板书]4.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过渡]读小学时我们就知道了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来,CO2与石灰水中的Ca(OH)2反应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CaCO3。

[板书]5.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 → 碳酸钙 + 水

(CO2) [Ca(OH)2] (CaCO3) (H2O)

[展示并提问]盛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上常附着一层白色固体,它是哪种物质呢?

[过渡]初中阶段学习的几种气体中,只有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故常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CO2。

[学生实验]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有CO2,进而可知CO2不能供给呼吸。

[板书]6.不能供给呼吸。

[介绍]空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对人就有害处,达到5%时会使人气闷、头晕,达到10%时就会使人死亡。而人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高达4%,所以教室里要经常打开门窗换气,以降低CO2浓度,保证室内空气新鲜。

[讲述]由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使得枯井、地窖里含有较多的CO2。因此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为确保人生安全,必须先检验CO2的浓度是否有害。

[过渡]教科书上(第110页)推荐了“灯火试验法”检验CO2的有害浓度,这种方法真的可靠吗?

[模拟实验]将燃着的蜡烛分别放入CO2体积分数为5%、10%、15%的空气中,发现烛火在CO2体积分数为5%、10%的空气中均无明显变化,在CO2体积分数为15%的空气里才慢慢熄灭,所以不能用“灯火试验法”检验CO2的有害浓度。

[介绍]实验证明,使用石灰水检验CO2的有害浓度不仅准确,而且方便。

[展示]“地窖空气取样仪”(见图5)。它用无色透明的矿泉水瓶做成,系在瓶口的细绳用来升降瓶子,系在瓶底的细绳提起后可把瓶中的水倒出,这样窖内气体就会进入瓶内;再向瓶内加入适量的石灰水振荡(见图6),若变浑则CO2浓度有害。

图5

图6

[讨论]假如地窖内的CO2浓度有害,那么如何降低CO2浓度呢?教师巡视、参与、指导。

[小结]用鼓风机把窖内空气抽出,使窖内外气体发生交换;或者向窖内泼水,使CO2溶解;也可向窖内喷洒石灰水,以吸收CO2。

[过渡]CO2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用途。

[板书]二、CO2的用途

[讨论]根据CO2性质推断其用途;教师引导、参与、总结。

[板书]用于灭火、人工降雨;配制碳酸饮料,作温室肥料等。

[投影]有关光合作用、灭火器灭火、人工降雨的图片或视频。

[介绍]在扑灭1987年、2004年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时,均使用了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每次作业的增雨效果都非常显著。1993年5月,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开幕式将于9日在虹口露天体育场开幕,岂料上海市区9日会下大雨。为使开幕式不受阴雨天气影响,气象部门利用干冰影响天气,使9日本来要下到上海市区的雨水,提前降落到上海西部的太湖地区。

[过渡]同学们已经知道,空气中CO2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危害人类生存环境(已提前一周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

[板书]三、减缓温室效应

[交流与展示]学生把收集到的有关温室效应的资料在班级交流、展示;教师参与、点评。

[投影]课本 40 页图 2-15(CO2在自然界中的循环)。

[讲述]要想减缓温室效应,保持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平衡,我们在生产生活中就要:大量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少用化石燃料、多用无碳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

[板书]节能减排、植树造林、倡导低碳。

[交流与评价]新课结束,学生用最精炼的话语说出CO2的奇妙之处(如:碳酸饮料我主配、石灰水清我搅浑、墙上石灰见我硬、呼风唤雨我操纵、降服火魔我不惧、光合作用显神通、随意排放我发火……);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探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布置作业]1、完成课本45-46页的习题;2、预习本节课剩下的内容。

[1] 李德前.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的改进二则[J].实验教学与仪器,2004,(12):14-15

[2] 李德前.二氧化碳性质实验综合设计[J].化学教育,2008,(10):49

[3] 李德前.CO2溶于水的实验设计[J].化学教学,2003,(6):12

[4] 李德前.探寻“二氧化碳有害浓度检验方法”的实验设计[J].化学教育,2009,(2):60-61

猜你喜欢

温室效应石灰水碳酸
废弃混凝土碳酸化再生利用技术进展
冒泡的可乐
树木为啥穿“白衣”
神奇的樽海鞘
制冷工质的温室效应及其敏感性分析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知识梳理
树木为啥穿“白衣”
树干为何冬天穿“白衣”
善变的石灰水
镧石型碳酸镨钕向碱式碳酸镨钕的相转变反应特征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