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脂异常相关性分析

2012-08-21赵丽卢江远赵敏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5期
关键词:赵丽脂蛋白内皮细胞

赵丽 卢江远 赵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脂异常相关性分析

赵丽 卢江远 赵敏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脂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2008年8月~2009年8月本院内分泌科228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比较两组血脂异常的情况,分析血脂异常与DR的关系。结果 血脂异常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脂异常与DR密切相关,提示早期诊断血脂异常和干预可以预防DR。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脂异常; 相关性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眼部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呈上升趋势,DR已成为四大致盲眼病之一[1]。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其脂代谢紊乱是导致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大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对此已达成共识,但血脂异常对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报道不多,因此,笔者对本院228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DR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内分泌科2008年8月~2009年8月入院的糖尿病(DM)患者228例,其中男132例,女96例,平均年龄(52.5±10.5)岁,DM病程平均(9.5±7.5)年,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

1.2 方法 所有入选者均为空腹8~12 h,于晨6时抽取肘静脉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医学SPSS 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血脂异常与DR的关系。

2 结果

2.1 DR组与NDR组血TG、TC、LDL-C、HbA1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脂异常与DR的关系,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脂异常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比值比OR=2.1(1.4~3.1),P<0.05;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DM病程等影响因素后,发现血脂异常仍然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1.0~2.8),P<0.05。

表1 DR组与NDR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并发症,一旦出现视力损害,往往不可逆转,因此,寻求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及早干预对避免患者致残至关重要。DR主要表现为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前者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瘤、出血点、渗出,后者有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积血、纤维血管增殖、玻璃体机化,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不具备正常血管的生理功能,而且造成眼内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是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2]。

本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相关性,DR组与NDR组患者的TC、TG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血脂异常是DR的危险因素之一。血脂异常和DR的发生密切相关。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ETDRS)发现,血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与DR患者视网膜硬渗严重程度有统计学关联,DR的进展与血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有联系[3]。血脂异常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有直接的影响,它能增加内皮细胞表面血管-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血脂异常患者脂蛋白在内皮细胞表面的沉积增加,刺激内皮细胞氧化LDL,使OX-LDL水平增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脂异常患者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清除之间失去平衡。许多自由基清除剂活性降低,从而产生大量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它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导致内皮细胞退行性变和通透性增加。DR为微血管病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被认为是DR发生的主要环节,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产生及分泌血浆内皮素(ET-1)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就会减少,ET-1/CGRP分泌失衡可能导致视网膜内皮细胞和外皮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紊乱,影响血管张力,改变血流动力学,激活凝血系统和血小板,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增加血浆成分的渗出,引起局部微循环功能障碍,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视网膜血管强烈持久收缩,管腔狭窄,可诱发微血栓形成;局部毛细血管脆性和通透性增大,引起视网膜出血和渗出病变;反复的内皮细胞损伤和再生可引起血管基底膜增厚,形成微血管瘤、大片毛细血管闭塞和无灌注,导致视网膜缺血、缺氧,刺激血管生长因子释放,内皮细胞增殖,产生大量无结构的新生血管,促进DR的发生[4]。本研究显示,DR的发生与DM病程、HbA1c也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血脂异常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发现DM患者的血脂异常,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DR的发生。

[1]胡伟,王立,刘春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1998,19(1):41 -44.

[2]Aiello LM.Perspectives on diabetic retinopathy[J].Am J Ophtha -Lmol,2003,136(1):122 -135.

[3]王玉,范传峰,舒相汶,等.住院糖尿病人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9,27(9):1045-1047.

[4]张小玲,邱曙东,陈艳炯,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5,5(6):1239 -1241.

10.3969/j.issn.1674 -4985.2012.05.091

022150内蒙古牙克石市人民医院(赵丽);内蒙古牙克石市乌尔其汉林业医院(卢江远,赵敏)

赵丽

2011-12-15)

(本文编辑:连胜利)

猜你喜欢

赵丽脂蛋白内皮细胞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脂蛋白(a):携带武器的坏蛋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Development of a data acquisition an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 neutron flux monitor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黄芪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我要起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