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50例

2012-08-21庄捷邓书超王虹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5期
关键词:补阳偏头痛头痛

庄捷 邓书超 王虹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50例

庄捷 邓书超 王虹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0例;两组分别予布洛芬片0.2 g,3次/d,盐酸氟桂嗪胶囊5 mg,睡前服。治疗组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1月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79.2%,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客观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优势。

补阳还五汤; 偏头痛; 中医药疗法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厥头痛、头痛等范畴。中医临床多见气血失调,久病多伴有血瘀的表现。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补益气血加活血化瘀药,以补阳还五汤为主方加减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2008年2月~2010年10月住院或急诊患者,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48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3~69岁,平均49岁。病程5个月~12年。所有患者均为急性发作期就诊。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偏头痛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制定的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拟定及《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头痛诊断标准[2]拟定:(1)偏头痛以精神紧张、躯体疲劳、情绪因素、外界刺激、月经来潮、环境改变等为诱因;(2)头痛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疼痛或扯痛、昏痛、胀痛等,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一般不超过24 h,偶有持续长达1周者,间歇期如常人,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病程多迁延数年;(3)偏头痛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耳鸣或失眠、心烦等症状;(4)神经系统等理化检查无特殊。全部病例治疗前均检查血常规、脑血流图,部分检查脑电图、脑地形图,重者作头颅CT和MRI检查。

1.3 治疗方法 两组分别予布洛芬片0.2 g,3次/d,盐酸氟桂嗪胶囊(商品名: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5 mg,睡前服。治疗组同时予补阳还五汤,处方如下:黄芪50 g,桃仁、当归、川芎、红花、地龙、赤芍、陈皮、半夏各10 g等,肝郁气滞者加郁金、绿萼梅各10 g;瘀血重加乳香、没药各10 g;阴虚加地黄、枸杞各10 g;前额痛加白芷10 g;颞部疼痛加蔓荆子、菊花各10 g;枕部疼痛伴项强加羌活、独活、葛根各10 g;巅顶头痛加防风、藁本各10 g;睡眠不佳加茯神20 g,远志、夜交藤各10 g;胸闷呕恶与小半夏汤合用。治疗时结合六经辨证,根据头痛不同部位选用藁木、白芷、羌活等引经药。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对照组仅予口服布洛芬片、盐酸氟桂嗪胶囊。两组均服用1月为1疗程。

1.4 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脑血流图正常;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有复发现象,脑血流图基本正常;好转:头痛发作程度及伴随症状减轻,脑血流图有改善;无效:治疗1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见表1。

表1 两组间疗效比较(n,%)

3 案例

患者,女,15岁。2009年2月6日初诊。患者2岁时即患有头痛,为反复发作性,严重时头痛难以言状,伴恶心、呕吐,饮食及睡眠皆受严重影响,间歇期正常,经省级多家医院确诊为偏头痛,服药量、类无数,疗效不佳,仍频繁发作。来诊时精神差,气怯言低,脉沉细乏力,舌质暗见瘀斑。辨证为气血亏虚、血瘀脉阻脑络型头痛,予以补阳还五汤:黄芪50 g,桃仁、当归、川芎、红花、地龙、赤芍各10 g,配伍陈皮、半夏各10 g,山药、山楂20 g。加用布洛芬片0.2 g,3次/d,盐酸氟桂嗪胶囊5 mg,睡前服。服药10 d诸症明显缓解,继续加减巩固治疗20 d痊愈。随访两年无复发。

4 讨论

现代医学对偏头痛研究,目前诊断标准尚未完全统一。研究认为伤害刺激导致中枢脑电活动异常,这种脑电活动异常或起源于皮质或起源于三叉神经核团或其他核团,导致偏头痛发作。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基因水平,为找到药物作用的新靶点提供了依据。偏头痛急性发作时,治疗上可以镇痛药与止吐药同时应用,并强调对于预防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3]。

中医认为偏头痛以内伤居多,与中医对内伤头痛的致病因素的认识一致,不外气、血、风、火、痰、瘀几方面。笔者认为,机体诸精上聚于头,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上注于脑以滋养脑髓,若气血不调或者思虑过劳耗伤气血,或七情不舒致气血运行失调皆可导致神机失用而发为头痛。持续的情志失调可引起气血失和,脏腑功能紊乱,又产生风、火、痰、瘀等致病因素,使脉络痹阻不通,导致和加重头痛。《普济方·头痛附论》曰:“若人气血俱虚,风邪伤于阳经,入于脑中,则令人头痛也”。严用和《济生方·头痛论治》曰:“凡头痛者,气血俱虚”。张介宾《景岳全书·头痛》云:“凡诊头痛者,当先审久暂,次辨表里,盖暂痛者必因邪气,久病者必兼元气”。偏头痛作为一种具复发倾向的发作性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日久气血俱虚,痰浊瘀血遂生,脉络痹阻。因此,辨治偏头痛应辨清邪气的性质、疾病的久暂及虚实盛衰,切忌因实致虚、因虚致实之弊。

补阳还五汤系王清任治疗气虚血瘀的代表方,现代广泛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临床效果甚佳。根据“气滞则血滞”、“不通则痛”的理论,有的试用于治疗瘀血头痛,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为主药,气足才能推动血行,营养周身;配合当归、川芎、白芍药、桃仁、红花活血行血;地龙通经络;共同组成补气活血、疏通经络的方剂。笔者临证用药时,认为除重用黄芪以外,川芎也为治偏头痛之要药,其祛风止痛之功颇佳,又兼升散之性上行头目,尤如张元素所称,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能疏肝经之风,为治疗少阳厥阴经头痛及血虚头痛圣药”,唯肝肾阴虚火旺者慎用。同时,对病程迁延、反复发作者,选择加用虫类药。叶天士云:“久则邪风混处其间,草本不能见其效,当以蚁虫疏络逐邪”。本组治疗结果显示,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且未见明显副作用,客观证实了中医药治疗偏头痛的优势。

[1]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 -696.

[2]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 -109.

[3]刘春梅.偏头痛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J].疑难病杂志,2009,9(12):953 -955.

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010

233600安徽省涡阳县人民医院(庄捷);安徽省涡阳县中医院(邓书超);安徽省华佗中医院(王虹)

庄捷

2011-12-13)

(本文编辑:连胜利)

猜你喜欢

补阳偏头痛头痛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头痛怎样保健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8例临床疗效观察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注意!头痛可能预示着甲状腺问题
偏头痛吃紫菜干
会变身的烦恼
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性水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