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2012-08-15孙胜利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9期
关键词:脑水肿病史高血压病

孙胜利

脑出血一般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高血压是本病最常见的发病原因,据近几年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及年轻化趋势。本文对我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诊治的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0—2011年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共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男女比例为1.14:1;年龄45~62岁,平均53.5岁。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31例,占51.67%;否认高血压病史者29例,占48.33%;有高血压家族病史者7例,占11.67%;既往有脑卒中发作病史者8例,占13.33%。

1.2 高血压诊断标准 所有入选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2003年规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1mmHg=0.133 kPa)或舒张压≥90mmHg。且测量血压时须保持患者在安静舒适状态下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非同日连续两次收缩压不小于140mmHg,或舒张压不小于90mmHg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1.3 高血压性脑出血诊断标准 入选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均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且须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动静脉畸形等脑实质出血不合并高血压者。

1.4 方法 对发病方式、出血部位、出血量、发病特点、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进行总结分析。

2 结果

2.1 起病方式 活动状态发病37例,占61.67%;睡眠状态发病4例,占6.67%;安静状态发病3例,占5%;发病原因不明确者8例,占13.33%;情绪激动发病8例,占13.33%。

2.2 主要症状及体症 发病前后症状表现为头痛者39例,头晕者18例,头昏者13例,恶心、呕吐23例,言语不清14例,肢体麻木11例,肢体活动不利16例,偏瘫者13例,意识障碍者21例,其中嗜睡、昏睡状态5例,浅昏迷9例,深昏迷7例。患者发病后血压均高于正常,其中发病后血压高于200/120mmHg以上者17例,占28.33%;高于240/130mmHg以上者9例,占15%。

2.3 出血部位及出血量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颅脑CT检查,出血部位:壳核31例,占51.67%;丘脑13例,占21.67%;脑叶7例,占11.67%;脑干4例,占6.67%;小脑5例,占8.33%;出血量:<10ml者21例,10~20ml者25例,21~29ml者9例,30~40ml者3例,>40ml者2例。出血破入脑室者23例。

2.4 治疗 内科治疗主要为吸氧,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细胞,防止再出血;减轻血肿及脑水肿对脑组织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促进脑神经功能的康复;防治并发症的发生等。本文有17例采用手术治疗,余均内科保守治疗。

2.5 并发症 肺炎7例,消化道出血4例,呼吸衰竭2例,脑梗死3例。

2.6 临床转归 60例患者,其中好转38例,占63.33%;卧床、生活不能自理 8例,占 13.33%;死亡 14例,占23.33%。

3 讨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一般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亦称自发性或原发性脑出血,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主要认为是长期的高血压致使脑内小动脉或深穿支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或脂质透明样变性、小动脉瘤形成,当发生变性的血管壁或者已形成的小动脉瘤不能耐受血管内骤然升高的血压时,血液自此进入脑组织而形成血肿。临床上本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痛苦。

本病的临床发病特点多见于50岁以上患有长期高血压病,而血压控制不佳的病人,一般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活动状态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易发病,临床表现特点多为突然发病,病情凶险,变化快,常以血压升高、头疼、头晕等症状出现;病情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及循环衰竭而死亡[1]。本文所有患者在发病后经测量血压均证实患有高血压病,而发病前否认高血压病史者29例,占48.33%,将近有一半的患者还不知道自己病前已经患有高血压病,这一部分患者也是最危险的[2]。本文发病平均年龄为53.5岁,主要为中老年患者,但近年不少文献报道随血压发病年轻化,本病发病亦逐渐呈年轻化趋势。脑出血急性期的内科治疗主要是脱水降颅压,控制脑水肿,保护脑组织进一步受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出血量较大,危及患者生命,可行外科开颅手术治疗。本文60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后,仍有14例患者死亡,占23.33%,卧床、生活不能自理8例,占13.33%,进一步说明本病致死及致残率均较高。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原因。为预防本病的发生,主要在于平时控制好血压,并应积极进行高血压病知识的普及、宣教及预防,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是脑出血极其重要的病因,控制好血压可显著改善其预后。

1 张永花,刘晓玲.高血压性脑出血164例临床分析 [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13-115.

2 刘金磊.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3):335.

猜你喜欢

脑水肿病史高血压病
通过规范化培训提高住院医师病史采集能力的对照研究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