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助学金认定中的感恩教育

2012-08-15齐敬席滕晓青王青青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助学金贫困生资助

齐敬席,滕晓青,王青青

(1.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山东 济南 250100)

高校贫困助学金认定中的感恩教育

齐敬席1,滕晓青2,王青青

(1.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2.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山东 济南 250100)

贫困生助学金减轻了贫困生的家庭和生活负担,然而在当前贫困生资助认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从管理者和学生两个角度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三个对策:提前做好思想工作;建立助学金感恩积分制度;加强监督,建立信息公示、替补监督、信用档案等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使那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得到帮助,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建和谐校园,培养能自强、会感恩的新时代大学生。

贫困助学金;思想教育;感恩教育

近年来,高等教育市场化、产业化和大众化趋势进一步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贫困生也日益增多。很多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都是带着全家的期望,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来求学。如何救助这些同学,成为了学校的当务之急。高校贫困生工作也已成为了全社会都关心的工作。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力度不断加大,贫困生的资助标准逐步提高。贫困生助学金减轻了贫困生的家庭和生活负担,有助于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在贫困生资助认定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不少媒体曝光,很多不够格的贫困生甚至“富二代”“官二代”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以获取每年2000元甚至更多的助学金。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真正贫困的学生无法得到急需的资助金。这种现象出现在很多高校,在学生们中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健康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一、高校贫困助学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不够格”的贫困生“弄虚作假”获得了助学金,严重影响了贫困认定的公正性;贫困助学金认定过程中,有些学校靠民主投票选举贫困生,但“票选”有很多的弊端,导致有些真正贫困的学生无法拿到助学金。

案例1:据他(亚辉)所说,他并不是“名正言顺”的贫困生。他表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可以享受一年2000元的助学金,而且学校的很多补贴都针对贫困生。例如学校图书馆的勤工俭学机会以及各种生活补助也都对贫困生才能发放。“想得到2000元的助学金和其他补贴,只要几张证明就能办理,我为什么不去争取呢”亚辉面对记者的提问回答道。

案例2:近日,石家庄市某学校通过民主测评投票的方式“选举”出贫困生,引起了部分学生的非议。票选,是现代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不过,也必须看到,票选并不适用于我们工作生活的全部领域。尤其是学校通过“票选”方式来确定贫困生的做法,是何等的荒唐!在这一事件的背后,充分暴露了我们的一些社会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还非常低下,民主意识十分淡薄。但石家庄这所学校却不是“开先河”者,类似的做法近年来在其他地方的高校也出现过。这让我们不能不反思,“票选贫困生”仅仅是学校的荒唐吗?

其实学校也有很多的无奈,现在一些家长和学生竟然把“贫困”当成了谋取额外利益的手段和方式,贫困不再是一个现实状态而成了一个享受政策救助的工具,这显然是道德观和荣辱观的错位。还有就是“票选贫困生”背后也有政策的荒唐。即我们的一些政策总是乐于规定一个固定比例,为什么不能按照贫困生的实际数量进行名额分配呢?政策的这种僵化和机械,也是催生“票选贫困生”的重要因素。固定的“贫困比例”等于让有的单位“贫中选贫”,让有的单位“富中选贫”,如此以来只能进行“票选”了。[1]

案例1反映了高校中有很多学生“弄虚作假”骗去了本该属于更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案例2反映了当前学校贫困生认定中的很普遍做法“票选”的无奈和弊端。试想一个偏远地区的贫苦生,信息相对闭塞、目前当地学校教育仍偏重应试教育,在言谈、煽情、处理同学关系、拉选票方面能超过像上文提到的“亚辉”那样的家境较好、经历过长期锻炼的人吗?但是来自偏远地区、不善言谈、内向的贫困生更需要助学金。

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包括贫困生户籍所在地政府民政部门开具贫困证明时不负责的原因;贫困生来自五湖四海、挨个进行实地确认成本高、不现实等原因。当然这些显然是我们高校普通认定人员没法改变,无能为力的。笔者只结合自己高校贫困认定的实践来分析产生上述现象的学校内的原因。

二、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上述现象在很多学校也时常会出现。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下面两个方面:

1.管理者的原因

当前制度下,对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操作人员来说,投票选举是有些“荒唐的”,但也很多的好处。一方面,这是最省事的办法:到班上组织投票,当场唱票,很快就出结果了,可以节省大量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这是最保险的方法:当有人对结果持有疑问时、有意见的时候也可以很轻松的拿票数说事情,把票数当成“挡箭牌”。有些辅导员担心,不按照票选,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有很多的麻烦。

但是这种民主的方法有很多不恰当之处。一、对于刚入学的大一新生,彼此相互不是很了解。很难凭借选票选出真正的贫困生。二、很难杜绝人情票、关系票、老乡票。

当然有些辅导员为了能够使同学们有所了解,采取在全班面前公开讲述自己的“悲惨的身世”,这样能实现一些信息公开的功能,但是也有很多的负面的影响。这就涉及到贫困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2.学生的原因

(1)自尊心过强,一时的羞涩可能导致一年得不到救助。有些自尊心很强的同学,长期处在偏远农村,虽然长期家境贫寒,早已经形成了自尊自强的性格,不愿意在同学们面前公开自己尘封已久的痛苦,而是选择了沉默。尤其是刚进入大学校园,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很多人还不是很适应。

现行的贫困生制度都是刚开学就评比,同学们还没有来得及相互深入理解。但是评比一次影响一年。这次没有公布自己的内心的极度痛苦,以后了解了学校、现状,再想评比已经没有机会了。有的贫困生以后在对同学的逐渐了解中,看到比自己条件好的一年拿好几千块钱,心里会极不平静,对学校、对社会都会产生很多不好的认识,甚至影响到贫困生的价值观。

(2)相反的方面,一些家庭不是最贫困,但是一些之前得到过锻炼、特别会表现、会煽情的同学。在众人面前一哭,得票数肯定会名列前茅。而事后,很多同学发现,人家能说会道,但不是最困难的,很多比这些能说会道的同学困难很多的来自偏远地区的比较内向的同学却没有选上。

学生一旦被认定为贫困生,在一年内,除发生重大违纪现象,一般不会被取消资格。但是资助后教育却十分薄弱,对后期思想教育不够重视,导致后续问题不少。这样就会影响到贫困生的思想政治和价值观念,容易形成一种不好的导向,同学们都想着怎么去表现,为了钱而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热衷于弄虚作假,严重背离了助学金设立的初衷。

三、相关对策

笔者结合自己评选贫困生的经历,学习参照全国各地很多的辅导员、管理者的思路,针对上面的分析,特提出下列对策:

1.提前做好思想工作

首先,贫困认定未动,思想工作先行。选准真正贫困生,同时防止贫困生“物质贫困变成思想贫困”,进而引发很多连锁问题,确保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建设和谐校园。

在思想上启发引导困难学生,人穷志不穷,资金有限,有很多自强的方式,开导他们把钱让给最需要的同学。采取个别谈话,查阅档案、电话落实等,进行核实了解,杜绝单凭一纸贫困证明就能申请助学金的现象。通过大量思想工作,贫困生之间的对比等,最好使不是很贫困的学生能够自己退出。通过笔者本人实践及其它辅导员、班主任的实践证明,思想工作可以使申请人数三分之一的人员自动放弃申请。如果还有很多学生没有退出,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比如:让申请者在全体贫困申请者及班级贫困生认定小组面前陈述理由,相互比较,尽可能地使不太贫困的自动退出。笔者在2010年外语学院评选贫困生时候,就通过思想工作、个别谈话、调阅档案、和家长通话、和同宿舍的同学座谈等形式,使6个同学自动退出了,当时班上34个人有17个人申请,劝说放弃的人数占开始申请人数的大约三分之一。笔者一位同事也通过劝说方式使办理三十多申请的同学,自动退出了10个,也是三分之一。

笔者鼓励这些相对不是最贫困的和暂时没有选上的同学们通过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形式自立自强。这样就减轻了后面的评选工作的压力,同时保全了这些学生们的面子,使他们能够学会体谅其他同学、学会礼让、学会实事求是,学会自强。事实证明,这样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外语学院2010级商务英语班的付某、刘某某两位同学来自菏泽市经济欠发达地区,家里兄妹众多,家里亲人身体不好、生病,家庭负担很重。他们虽然退出了评选,把机会让给了其他更需要的同学,但是我给他们做好了思想工作后,她们都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自强不息。她们参加学校里的勤工助学,打扫教室、语音室卫生,认真负责,工作干的很好,深受老师同学们的好评。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到外面餐馆等地打工,既能够挣到生活费用又减轻了家庭负担,同时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付某同学还在校学生会卫生部里面担任干部,每周都到宿舍检查卫生,自强不息、锻炼了能力,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当然还有很多例子,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2.建立助学金感恩积分制度

当代大学生感恩精神的缺失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前报纸报道很多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导致很多资助大学生的人撤销了资助,给贫困生的资助事业、整个大学生形象及社会道德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在享受贫困助学金的同学中开展感恩教育对于他们的思想健康和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提高十分重要。

为了更好地发挥助学金的作用,笔者认为学校相关部门可以设立助学金感恩积分制度。助学金感恩积分制度可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劳动感恩,给同学提供机会,让获得资助的同学必须每个学期通过帮助同学、协助教师管理、义务劳动等形式进行回馈感恩积分活动。根据活动时间、强度每次活动记1-5分。另一方面学习感恩,为了鼓励贫困生刻苦学习、成才报国,学习成绩也积分,学习进步积5分,进入班级前5%积20分,前10%积15分,前20%积10分,前30%积5分。感恩积分采取个人申报,专人负责审核管理,一学期每位获助学金的同学积60分为合格,否则取消资格。因为只有懂得感恩的学生才值得人们的帮助。以上制度还需要在今后实践中逐步完善。

助学金感恩积分制度强调权利义务对等,有助于受助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贫困大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和能力的社会个体,而目前的资助模式是重权利轻义务,只获取无付出,会助长贫困生不劳而获的消极思想,所以,高校应构建权利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贫困生要获得资助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劳动,也就是接受资助的权利主体只有履行了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权利主体的资格,才能得到资助。权利义务对等的资助模式可以帮助识别贫困生,因为“假贫困生”只想要权利而不要义务,不愿意付出“额外”的劳动,而贫困生会接收这种与权利对等的义务,这样可以迅速找准资助主体,节约贫困生的认定成本。[2]

助学感恩积分制度能压歪风树正气,防止学生陷入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错误境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杜绝没有感恩之心的贫困生占用了本该给有着正确价值观贫困生的资金,有些贫困生不能正确面对生活的艰辛或者无视学校纪律和基本的做人准则,幻想投机取巧、不劳而获,这种贫困生应加强甄别、排除,同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转变他们的投机观念,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

助学感恩积分制度能够促使贫困生心怀感恩的心,更好地锻炼贫困生,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心怀感恩,贫困生才会自强、自立,靠着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同时,在贫困生感恩积分的过程中,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些贫困生,帮助这些贫困生,表现好的还可以提拔为干部、发展为党员。这样使学生能够自信、自强,能够更快地从精神上脱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物质上、精神上都脱贫的贫困生,能够带动一批贫困学生,这样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3.加强监督,建立信息公示、替补监督、信用档案

一旦评选出来后,必须加强监督。如果一朝选出来就不加强管理,如果“弄虚作假者”混入享受助学金的行列,这就会给广大同学思想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可以采取信息公示、替补监督、信用档案等机制来强化监督,确保评审后的公平公正。

信息公示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需要资助原因的公示,做到评选公正、公平、公开透明,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将贫困生的一些信息公开,比如贫困生家庭成员情况、家庭人均年收人、家庭人均年支出、家庭资产总值、家庭负债总额等指标。二是日常消费公示。贫困生评选前应当签订公开承诺书并自觉接受监督。承诺书及承诺的兑现情况要存入档案,使弄虚作假者知难而退。贫困生获得资助后,必须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贫困生评定机构要随时抽查调查贫困生的消费情况,定期公布贫困生助学金使用中的不合理信息;鼓励大家监督、检举不当消费,比如说是否拥有电脑、数码相机、游戏机等高档产品,衣食是否节俭,娱乐消费如何等等。这样可以使贫困生时刻处于监督下,有效制止与纠正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惩罚或取消贫困资助的措施,从而帮助贫困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助学金。

替补监督机制:贫困生较多的情况下可以安排一个替补,随时取消弄虚作假、铺张浪费学生的资助资格。如果这次选上的同学有做不到承诺、或者说信息公开时有严重违规行为,这个替补作为第一监督人和代替人,可以提出来把没有发放的助学金发给该替补者。这样的监督力度较强,在贫困生较多的情况下,在新生评选时相互不太了解的情况下,十分有效。可以有效的避免一些会表演、会煽情的人在刚入校情况下“弄虚作假”抢走助学金。

信用档案机制:为贫困生建立信用档案,包括贫困生的家庭情况(包括贫困生家庭人员组成、职业、收入来源、经济状况、贫困证明等)和个人情况(包括诚信承诺书、受资助情况、个人资料、学习成绩、助学金感恩积分等)两个方面,并及时进行信息调整。贫困生信用档案作为第一个信用记录,是大学生的一份宝贵资源,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每位学生都会珍惜它、维护它。这样信用档案机制不仅能使“假贫困生”因害怕产生不良的信用记录而不再或者不敢获取本不属于自己的贫困资助,而且会使贫困生注意自己的行为,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的发生。[3]

四、结语

针对上述问题,负责贫困生认定的一线人员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采取诸如提前做好思想工作;建立助学金感恩积分制度;加强监督,建立信息公示、替补监督、信用档案等措施来最大限度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获取助学金行为情况的发生。

高校借助贫困生认定,不仅可以引导贫困生自强不息,更能教育他们懂得感恩,学会做人。做好贫困生认定,通过认定工作树立正气,帮助所有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建和谐校园,培养能自强、会感恩的新时代大学生,应当成为每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鲁生.“票选贫困生”不仅是学校的荒唐[J].教育,2010(20):5.

[2]徐晓军.权利与义务对等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探讨[J].人文杂志,2004(2):166-170.

[3]任琪.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面面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2-134.

G641

A

1008—3340(2012)02—0037—03

2012-03-20

齐敬席(1982-),男,山东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滕晓青(1980-),女,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教师,中学一级教师。

王青青(1982-),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助学金贫困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对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发放的思考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