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12-08-15施春红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老师

施春红

(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宿迁 223800)

提高高职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施春红

(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宿迁 22380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毕业生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此同时,社会对高职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人文素养的要求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要求在职业院校削减语文课时增加专业实践课的基础上,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方向等方面来及时作出调整,有针对性的采取多种方式,使学生在语文综合能力方面有明显提高,以适应社会的要求。

高职;语文;教学;策略

当前高职语文教学虽然摆脱了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干扰”,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讲究过度传授,强势介入。学生没有了自己的想象空间,缺少自我展示的机会,很多东西不是学生自己用心“悟”出来的,而是用耳从老师那里“听”来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有实际收获,很难在思维上和老师引起共鸣。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如何针对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优化高职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在了解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优化教学内容

时下语文教师往往致力于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却忽视了语文听说读写的内核,甚至不自觉地放弃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所以虽然语文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心血,高职学生也做了很多努力,但语文能力却总是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高职语文教学实际上还是在走中学应试教学的老路:首先进行知识的传授,其次才是讲究实践的应用。而这种做法对于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专生来说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虽说知识的传授和实际的运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但过多的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其实职业学校不仅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这就要求各类文化课教学要服务于专业技术这个大方向。比如让学财会的学生学会写财经应用文;让学导游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学文科的学生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学土木工程的学生能将工程制图阐释明白清楚;学市场营销的学生能进行公关营销、市场调查、商务谈判;学商务英语的学生能和客户进行沟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总之,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应当突出语文实际运用的特质,重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朗读、书法、演讲和应用文写作等多方面的能力。试想:一个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写一手好字、热情周到举止得体、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哪个用人单位不欢迎,哪个领导不赏识?因此,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将来可以从容地、自信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通过有效性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一)因学施教,让学生愉快学习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高职学生的底子参差不齐,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都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除了要备教材,也就是说在上课之前先把教材看懂、悟透,把重难点读懂、设计好,还要求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过程,这样学生才不是被动的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而教师设计出来的教案也才不是凭教师的个人感觉和单向经验,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备课时就注意结合教材中相关内容,适当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名人大事,并结合社会现实及学生中已经出现和经常发生的事,谈成人、成才、成功对自己、家庭、社会的重要性。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课本知识,又扩大了知识面,使他们在如何为人处事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同时也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信息,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也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对问题的理解。所以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尽可能地依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实际水平、内在需要、兴趣爱好、充分了解学生,这样设计出来的方案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中的主动性,也才能逐步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总之,教学不是一个死板的套路,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的学生性格、情感、生活环境、处世方式都不一样,无论什么样的学生都用一种方法来套,是不会教出好学生的。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提出育人要“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即主张“因学施教,因人而异”。

(二)轻拨巧点,让学生掌握方法

所谓轻拨巧点,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以指点,为学生拨开迷雾、障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行通彻、开窍。用个通俗的比喻来说,就是要把打开知识之门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开启智慧之门。

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来说还是较为扎实的。所以在没有高考“负担”的情况下,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时应该多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多“引”、少“灌”、少“输”。在关键时刻把握时机为学生拨开迷雾、清除障碍、激活思维,也就是说教会方法后,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去领悟,去开启智慧之门。比如,学习名著节选时,与其让学生被动的在并不熟悉原著的基础上按照固定的思维定势(人物、情节和环境)来分析节选的内容,倒不如让学生自己“打擂台”,通过名著人物——你评我评,名著故事——你说我说,名著诗词——你诵我诵等环节让学生竞相展示自己的风采,享受表现和竞争的快乐,这样学生会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幕后”走向“台前”,教师最后再引导学生适当总结一下学习名著的方法,这样的收效应该会更好。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这样一段精彩描述:“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压,开而弗达。”一个高明的老师应当善于启迪学生;诱导但不牵制他们,激励但不压制他们;帮助点明解题的“诀窍”但不是直接把答案灌给他们。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在教学过程要更多的体现匠心独运的“轻拨巧点”。

(三)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动”起来

教师在课堂上是整个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索知识、培养实践能力,这就要求老师多给学生创造“说”和“做”的机会。“说”是学生参与实践的一种很好方式。教师要多创造这样的机会,让想说的同学都有机会“说”,让不想说的同学都能开口。

所谓的“做”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这里的“做”既指学生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老师的互动、更指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声情并茂地把课文中的词、句、段等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表演”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体会文章所营造的意境。这样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看、听、说、做、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得高高兴兴又扎扎实实。例如,每次语文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上台“亮相”——天气预报、新闻播报、宣传报道、事件述评、名人介绍等等,每次一人,学生轮流登台。这样每次学生都会用心准备,也非常渴望自己能够表现的大大方方,不过无论他们是慷慨陈词、抑扬顿挫,或是声情并茂、动听述说,台下总是有掌声和笑声和他们相呼应。而这一活动只要能够持续不断开展,不仅是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过程,而且也成为训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书面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过程,并能促进学生增强自信,增进了解,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仪表仪态。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手段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强教学感染力

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教育技术也走进课堂,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富有创意的语文教学课件,把单纯的视觉汉字感知变为图像、文字、声音、动画的组合,变单纯的视觉感知为视听结合,这样就能取代传统而单调的“粉笔+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方式,而课件本身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又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声情并茂的图文展示又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因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音频和视频等,创设一个情境,渲染一个氛围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开放学生的想象空间。

(二)变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注重书本内容,学生主要是根据书本上的文字来学习的,由于年龄、阅历或其它条件限制,仅仅只看抽象的文字,则往往会影响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思想感情的领会。运用多媒体教学,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渠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直观,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

如在学习《道士塔》一课时,传统教学中,去参观过的老师和学生学起来可能容易一点,但如果没身临其境的就只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接受难度较大。如今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找来一张光盘,学生们随着播放的视频可以“游览”整个道士塔,不但对敦煌莫高窟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对道士王圆箓和大量的敦煌文物也有会有清楚全面的了解,再看课文已是一目了然,不用老师费尽口舌,同时还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对文字行文构思的分析理解上,这样一来,不仅课堂气氛热烈,而且学生学起来也兴趣盎然。

(三)扩大信息量,加大课堂容量和密度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必须丰富课堂,让学生大面积、大容量、高效率地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输尽可能多的信息,提高他们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强大的功能便能自如地增加课堂信息传递的渠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比如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放映功能,收集与语文相关的各种影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语文,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修养。同时,教学方面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四、给予更多鼓励,优化教学评价

高职学生是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对他们的评价不能简单的说“好”与“不好”,更不能实行一票否决制,而应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清自我、建立自信。高职学生具有青少年常有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旺、渴望得到别人赞赏,希望得到别人肯定的天性。因此语文老师应利用自身的优势、抓住一切机会多多理解和鼓励学生,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老师的宽厚和关爱、信任和期待会让学生很有“爆发力”,让他们觉得老师对自己的评价除了“好坏之分、高低之别”外,原来还有很多种。这会让他们很舒心也很开心来上语文课,语文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其实一句简单的“很好,再试一试”等恳切的鼓励,就能增加学生的自信。让学生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树立再创佳绩的信念,将不再是一件难事。而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自身成功的激励下进一步努力,周而复始,也将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他们学习兴趣的提高和自身的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营造宽松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老师要学会营造宽松的自由氛围,使他们的心灵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心灵,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例如,大部分学生讨厌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有抵触情绪,但如果有了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又能消除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可以无所顾忌真正做到“畅所欲言”了。学生只要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述真感。这种“自由”而“自主”的表达会让学生摆脱固定思维的束缚及模式化的倾向,从而收获真感觉。无论是语言手法还是构思等都是原汁原味,真实动人。

其实,作为高职学生,教师不仅可以让他们写,还可以巧妙地把读和说结合在一起。比如让学生读四大名著写读后感,学生恐怕不乐意,但若变换一种方式《谈谈我心目中的金陵十二钗》、《走进三国英雄》等,总比写读后感或是将节选的“没头没尾”的文章硬是灌输给学生效果会更好吧。而且,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让学生多读一些书,这样既可以拓展一下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岂不是两全其美?更何况现在的学生业余时间都被手机电脑占满了,如果语文老师合理推荐一些书本给他们,让他们学会自己去看书,这样他们就会知道原来书中的故事是无穷无尽的,再加上生动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优美的排版,学生便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面变宽了,生活经历变丰富了,积累的素材也越来越多。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总之,高职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则和特殊性,而影响高职语文教学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教师必须立足于教改、课改,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沉闷呆滞局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抓住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也才能让学生真正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变“厌学”为“乐学”。

[1]钟启泉,金正扬,吴国平.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于晶.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

[3]张惠英.高职语文课程的现状及教学改革策略[J].科技信息,2011(04).

[4]邓全明.分层次多形式的大语文教育——对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

[5]孙艳.浅谈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交通职业教育,2010(02).

G718.5

A

1008—3340(2012)02—0028—03

2012-02-20

施春红(1977-),女,江苏宿迁人,宿迁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教学、外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老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