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

2012-08-15秦丽楠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研训新课程课堂教学

秦丽楠

(大连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办公室,辽宁 大连 116021)

关于高效课堂的思考

秦丽楠*

(大连教育学院 教师教育办公室,辽宁 大连 116021)

结合“春雨行动”,探讨了高效课堂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明确了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春雨行动;高效课堂;核心要素;问题;策略

[编者按]2011年,大连教育学院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春雨行动”,针对大连市高中、初中、小学课堂教学和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大规模视导。“春雨行动”的目标是面向全市城乡中小学和幼儿园,立足职场、聚焦课堂,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全市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专业服务。通过“春雨行动”,全面了解了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状况,总结了有益经验,明确了不足和差距,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研训工作的质量。本刊现刊登5篇关于“春雨行动”的视导报告,以反映“春雨行动”的工作成果,为教师培训、中小学课堂教学和幼儿园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与启示。

“春雨行动”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针对大连市高中、初中、小学课堂教学情况和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况所进行的大规模的视导,是面向全市城乡中小学和幼儿园,立足职场、聚焦课堂,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为提高全市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质量服务的一次专业行动。“春雨行动”的总目标是全面了解大连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和幼儿园教育活动状况,总结经验,明确不足和差距,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学院研训工作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服务。在“春雨行动”中我们发现,一些学校对高效课堂缺乏明确的认识,对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还缺乏有效策略,所以有必要对高效课堂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在常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全体学生主动而积极的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快速发展。高效课堂具有主动性、生动性和生成性。主动性表现在学生的学习状态,生动性表现在课堂情感价值的追求,生成性则表现为课堂上学生潜能的激发。课堂是否高效不取决于课堂上教多少内容,而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果。

高效课堂的目标在于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高的速度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高效课堂的核心是让每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生为本”。

二、高效课堂的核心要素

1.教师的师德素养水平

作为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敬业爱生、淡泊名利、因材施教、创新进取等,都是师德素养的重要体现,特别是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应成为师德的首要内容。师德素养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首先,教师应该具备热爱学生、无私奉献、兢兢业业、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等素养和工作作风。其次,教师应保持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谦虚治学的态度,时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去供给学生“一碗水”,大胆探索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聪明才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是关键,尤其是教师的德行,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应在教学道路上不断修炼自己,提升个人魅力,做学生心目中的“精神领袖”。

2.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倡导“以生为本”“创新意识”。首先,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要灵活运用多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更多的活动操作、感受、体验、表达、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体现出“以生为本”的真正内涵,如在课堂上尝试探究式、小组讨论式、学案式、讲练结合式等教学模式。其次,高效课堂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意识。教师要注重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很好地驾驭课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此外,教学观念的转变还包括教师在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尊重和了解,以及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转变的意识的树立等。

3.教师的课堂教学技术

科学规范的课堂教学技术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三维目标理念的运用和把握、新颖的教学和评价方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以及新课程理念下的自我反思等。

(1)有效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课标、处理教材。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融入三维目标的内容,很好地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通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灵活运用创新性教学方式

新课程倡导改革教学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打造高效课堂更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如情感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思维开放教学法等等,都可以作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技术的良计。

(3)科学采用过程评价与多元评价

高效课堂需要教师运用新课程评价理论,重视对学生的过程评价,体现即时性和指导性;重视学生的相互评价即同伴互评。这些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清洁能源利用势头增长。2017年河北省持证地下热水资源开发企业390个,占全省矿山企业总数的12.72%。较2016年增加31个。自2014年以来,河北省地下热水开采企业数量、产量、产值及利润总额出现不同程度的提升,呈现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势头增长。

(4)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强调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包括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网络资源以及实物教学资源等。高效课堂需要教师把教材解读透彻,做到在没有其他教学资源的情况下也能把课上好。网络资源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但一定要把握好“度”。实物教学资源如照片、图片、历史文物、相关物件等的使用能够使教学具有具体性、直观性,加深学生的体验,提高教学效率。

(5)全方位进行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多一份反思就多一分提高。教师的自我反思可以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全面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认识,可以从同伴的评价中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等进行反思,还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教学判断,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

4.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教师要上好一堂课,离不开广博而精深的专业知识。广义的专业知识包括一般的方法论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等。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娴熟地驾驭课堂,还能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能力、专业语言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和适应考试能力等。

5.学生的主体地位

只有当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激活、神采飞扬、精神充电的乐园,而不是统一罐装的车间、机械操练的作坊,课堂教学才谈得上有意义、有效益。[1]也就是说,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1)主动参与。高效课堂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质疑和探究中,在情感的体验中不断获得认知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教师要具有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这一基本思想,明确学生是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活动的主人。

(3)因材施教。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差异作为一种挖掘学生潜能的“生产力”,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其内在潜力。

6.小班化教学组织形式

实施“小班化教学”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而“学习指导案策略”“师生互动、小组合作教学策略”“个性化学习指导策略”等等,都是“小班化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途径。比如,在实施个性化学习指导策略时,首先通过当堂测验、一周测验和单元测验等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排查,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分析;然后,教师根据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其个性特点,在课堂中有重点的给予关注;课后实施个性化辅导,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辅导以及学生间的一对一的辅导等。[3]

三、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1.课改理念落实不到位

课堂教学视导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改理念的领悟程度还不够,如教学设计不规范,教学目标设计不准确,达成的目标低于课标要求或高于学生实际水平,教师的学科底蕴限制了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等。有的教师不知道课标如何与教学关联,不知道课标怎么用。又如,课堂上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只顾“教”,缺乏培养学生“学”的意识。课堂上合作往往是形式化的、象征性的,收效甚微。

2.课堂教学行为不规范

一是学生被动参与。由于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在实际教学行为中却出现了偏差:低思维量的“假问题”充满课堂,影响了教学重难点的解决;采用简单的“是否式”提问,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课堂气氛表面看很活跃,实质是形式的,学生是被动参与的。二是小组讨论运用不当。在课堂上,教师大都能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但有的讨论内容选择不够恰当,讨论频次过高;讨论任务不明确,学生各行其是;讨论时间分配不合理,讨论价值欠佳,多数问题讨论不够深入,不了了之。三是教学效率不高。就一节课而言,学生能够有效使用的时间往往被打折扣,教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附加认知负荷”,从而大大减少了学生“生成性认知负荷”比例。也就是说,教师的课堂教学课还是停留在记忆、接受和理解的层次上,对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做得还不够,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综合素养不高

现实中,教师的专业知识依然存在许多欠缺,这一现象在农村中小学教师中尤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学科理论知识薄弱、专业知识及学科相关知识相对匮乏,也就是说,教师的综合素养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不高,不仅影响教师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和把握,也限制了教师创造性地挖掘与运用教材,而且会直接导致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错误、模糊、元素不够、生动性不够等现象出现。

4.教师专业能力不均衡

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教育研究反思能力、评价能力、教育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设计与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环境创设与资源运用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班级管理能力,等等。在课堂中,教师在上述诸多能力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欠缺。尤其是教师在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时,明显缺乏相应的理论与实践基础,甚至不知道一个教育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教师的自我监控及自我反思能力较为薄弱。调查中发现,基层教师最缺乏的专业能力均与教师的反思、研究及观察评价有关。此外,有的教师不愿意研究、不善于研究,研究型教师严重缺乏,具体表现在学校缺乏研究专题或主题,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缺乏实效性,教师个人缺乏研究意识,等等。

四、打造高效课堂的策略

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学能力可以通过培训来提高。也就是说,高效课堂需要不断的科学化指导才能得以实现。打造高效课堂与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密不可分,打造高效课堂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则需要区域专业发展的引领者来带动。因此,研训工作可谓是任重而道远。区域教师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本地区教师队伍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形成本地区整体发展的目标和路径,建立区域性的规范发展模式和学科发展体系,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为高效课堂打下坚实基础。

1.提升理性自觉,正确认识高效课堂

教学是一种艺术,它需要浪漫,需要跨学科的支持,需要教育哲学的思辩。作为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那种“拿来主义”、未经个人思辩的理论毫无意义,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理论的消费者,更是教育理论的创造者。教育是思想者事业,教育行为的深处一定有思想的光芒。例如,课堂上,学生是等待老师提问还是主动发问?发言的学生是面对老师还是面对同学?这种行为现象的背后隐藏的是教育思想。理性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是实践的主人还是实践的仆人,走匠技之路还是教育家之路,教育思想是重要的分水岭。

通过培训使教师明确三个基本问题:一是你把学生带到哪里。这是教学目标问题。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归宿。二是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这是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的核心策略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一定是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走路,低效课堂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路,而无效课堂则是教师代替学生走路。三是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那里。这是教学评价问题。因此,作为研训教师,需引领教师形成对高效课堂的正确认识,立足实践打造高效课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2.注重对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教育科研培训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般的教学研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只有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索,才能真正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师教育教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相对匮乏的实际情况,可以举办教育理论及教育科研培训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不断从新角度、新层面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揭示出教育教学新规律。组织教师学习各地教改经验,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3.以课程体系建设为依托,强化各类专题培训

(1)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创造性实践的培训

研训教师要引领基层教师加强学习,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的本质,采取恰当操作策略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此外,学校要定期举办报告会、座谈会、读书会等活动,邀请名师名家做报告、做指导,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还可把新课程理念的落实作为研究专题,邀请学科研训教师听课指导,深入讲评。名师引路、名师示范、名师把关,深入学习、领会并落实新课程理念。

(2)加强课标教材使用方面的培训

加强课标教材使用的指导,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有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一节课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把握的不好,而本校的教学研究又难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所以研训教师要通过专题培训整体性地或分段地进行指导。要将教材研究通透,把握教材的整体要求,从而设计好每一节课。

(3)加强课堂教学设计方面的培训

研训教师要指导基层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开展不同课型的研究和实践。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应该是科学的,结果是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严把四关:教学内容、环节安排、时间分配、过渡衔接。学科课堂教学设计要拓展至同课异构,探索不同教法的共同效果。

4.改进研训活动方式,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一线教师具有很强的培训需求,尤其是希望获得新课改学科理论、学科系统知识以及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方面的培训。因此,结合一线教师对于研训工作的需求,各级教师教育部门应继续加大对研训活动的改进力度,在研训资源有限、现场指导力不足的情况下,进一步改进研训方式,研训活动遵循主题化、系列化和课程化的原则,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如区域化教研、参与式教研、课程化培训、主题化校本培训、短期培训等,从而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1]瞿梅福.校本教研——薄弱学校改造的策略[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7:163.

[2]和生.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J].教育革新,2006(1):68.

[3]李生滨.中小学小班化高效课堂教学研究[EB/OL].(2011-10-26)[2012-02-12]http://www.dledu.com/info/449514_873393.vm

On Highly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

QIN Li-nan
(TeacherEducationOffice,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In light of the action of“Spring Rain”,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nnotation and core factors of highly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The paper ascertain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omes up with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he action of“Spring Rain”;highly efficient classroom teaching;core factor;problem;strategy

G451.2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2)01-0045-04

2011-12-30

秦丽楠(1984-),女,辽宁朝阳人,助教,硕士。

阅力]

猜你喜欢

研训新课程课堂教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浅谈校本研训管理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