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2012-08-15史迎霞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隐性政治

史迎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52)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史迎霞*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52)

隐性教育是大学生易于接受并对其影响深入持久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必要,同时也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实施网络环境下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把握网络话语权,善于展示人格魅力,熟练运用网络语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必要性;条件;实施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自觉运用“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理论,开发利用潜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比较隐蔽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在特定教育情景中,于无意识间获得某种思想或经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总和。[1]相对于正面、直接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更强调让受教育者自我体会、自我领悟和自我提升,通过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持久。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必要,同时也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网络环境下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网络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只有以先进的技术为载体的先进文化,才能与西方的网络文化和意识形态相抗衡,传播我们的先进文化,巩固我们的意识形态,在全球“软实力”的较量中掌握主动权。[2]

1.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应对网络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挑战的需要

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冲击和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没有国界划分、没有准入限制、没有意识形态区别的开放网络空间里,充斥着多元的网络文化,其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很容易误导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越来越多的难题。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非正式、非直接的渗透和引导使学生全面、正确的看待这些人和事,在思想的碰撞中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和自我教育。

2.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需要

网络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总数为4.85亿,其中,网民中学生群体占比最高,达到29.9%。2011年上半年,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无论是学习、购物还是放松娱乐,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抓住网络阵地,开展网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思想教育的过程,从特定意义上说,就是思想信息的流程。[3]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生活背景使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厌恶和排斥单一的理论灌输;喜欢质疑问难,敢于向传统挑战,任何信息、思想,只有当他们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可时,才会心悦诚服的接受,才能自觉地转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教育者身份的隐蔽性、教育思想的隐含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对话的平等性、交流性特点,使思想信息能够流畅的传递、碰撞,从而使大学生自觉、自悟、自我提升。

二、网络环境为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改变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拓宽了理论教育的空间,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向信息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4]

网络拓展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8小时之外、学校之外的教育很难进行。但网络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超越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开展随时随地的教育,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家休息、外出乘车、旅游度假,都可以通过微博、博客、播客、图客、QQ等载体使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网络增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时尚感。网络的出现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以隐藏在经济、社会等非政治、文化的信息和活动中,隐藏在图片、音乐、视频、文字之中,可以通过QQ、博客与微博等多种载体传递,在校内网、人人网、开心网等学生喜爱并聚集的网站交流。能够大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时尚感,使学生愿意主动获取信息、主动交流思想、主动接受影响。

网络增强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亲和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形成的虚拟社区和虚拟身份,使教育者可以看到课堂之外、校园之外的学生,从中发现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当前面临的问题。通过隐藏的网络不仅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还能够通过平等真诚的沟通和耐心细致的引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三、网络环境下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牢牢把握网络话语权,确保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网络世界的话语权,引导大学生从“想什么”到“怎么做”上来,用积极的话题来引导大学生思想舆论的走向,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要发挥BBS的功能,BBS同传统新闻媒体一样具有为公众设置 “议事日程”的客观需要。可通过“议题设置”,了解并引导学生的舆论导向。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将网络热门事件从网络引到课堂,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就这些网络热门事件与同学们展开讨论,形成双向互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无形中传递到大学生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

2.善于展示教师人格魅力,发挥示范性在隐性教育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在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符号功能于一身的网络,教师的个人魅力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使学生可以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课堂和学校之外的一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晒自己大学生活中参与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的照片,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个人特长,诸如摄影、音乐、绘画、等等,可以发表学术文章,可以就时事热点问题撰写议论、抒情等文章,展示个人学识、修养、审美、能力等等,充分利用教师身上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个人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和教育大学生。

3.熟练运用网络语言,在网络交往中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在网络的虚拟交际中,语言不仅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语言的运用方式也显示出不同于现实社会交往的一些独有特点,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才能从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中发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才能和大学生在同一界面上同传互动,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李锦红.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1.

[2]刘德中.信息网络化与党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挑战[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8):82.

[3]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0.

[4]李烨红.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62.

On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under Network Environment

SHI Ying-xia
(TeachingandResearchDepartment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Theory,LiaoningUniversityofInternationalBusinessandEconomics,Dalian116052,China)

Recessive education is a kind of education which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pt to accept and which is believed to be effective for a long time.The appearance of internet not only makes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re necessary,but also provides advantageous conditions for the education.Implementing this kind of recessive education requires controlling internet discourse right,exhibiting personality glamour,applying network language skillfully.

reces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necessity;condition;implement

G641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2)01-0037-02

2011-12-15

史迎霞(1977-),女,辽宁鞍山人,副教授,硕士。

阅文]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隐性政治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政治攀附”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