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做中学、做中教”理念、行动路线和策略

2012-08-15于忠生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中教中学职业

于忠生

(大连教育学院 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中职学校“做中学、做中教”理念、行动路线和策略

于忠生*

(大连教育学院 职业学校教师教育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1)

“做中学、做中教”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技能型人才质量水平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深化“做中学、做中教”课程教学改革,规范教与学行为,首先应该把握理念,其次应该明晰“做”与“教”的行动路线,最后应该积极推进贴近企业生产实际的行动策略。

“做中学、做中教”理念;行动路线;行动策略

一、“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1.以实践为主体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动的信念。“做中学、做中教”倡导以实践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做中学、做中教”中的“做”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专业实践活动。具体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真实或模拟的工作氛围中,以企业和服务领域里的产品质量要求为标准,通过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习得职业工作能力,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实现由一个普通学生向一个职业人的转变。在“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中,“做”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与教起点,是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载体;“做”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有清晰的行为活动路线,有严密的活动计划安排,有严格的企业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做”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指导下的实践导向课程教学在学生学习方式上的一种显性体现。在“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中,学习就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是“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

以实践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主导的课程内容和结构,依据实践教学要求,重新建构适应“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职业教育实践性课程内容和体系,体现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要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以工作任务、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促进学生在“做中学”的专业实践活动中形成职业能力。要深化评价方式改革,改变传统的以纸质、笔试考试为主的单一化评价方式。要以完成工作任务、工作项目的质量水平来评价学生的学业质量和水平,以学生受社会企业的欢迎度来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1]

2.以学生为中心

“做中学、做中教”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是以咨询者、学生学习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协助学生在“做中学”活动中攻关克难关,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及时的、个性化的服务与指导是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和行动目标。在“做中教”之前,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工作任务书,为学生专业实践活动提供行动指南,还要为学生准备相关学习资料,提供专业文献及索引,为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提供网络学习资源。在“做中教”的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随时解答学生在专业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为学生解决工作中的难题,为学生寻找新的工作方法和策略提供帮助。教师应远离那种在教室里面对学生群体的教育,远离作为知识传声筒的教育,这是教师在“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中的教学行为准则,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位置和角色转变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在专业实践活动中职能的准确定位。

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还要求教师善于探究总结适应“做中学、做中教”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实施行动导向教学,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教学、引导课文教学等,这是职业教育较为成功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3.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

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的综合职业能力有诸多方面要求,一般涵盖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以及与职业岗位相关的职业素养等。职业素养是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要素,一般指作为一个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高度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成本意识、团队精神和6S理念等,是高质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保证。“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的目标指向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过程即是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在“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工作,教师指导学生工作,其中学习工作的内容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既有操作技能的学习,也有实践性知识的学习;既有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养成学习,也有工作方法的学习、与人交往沟通能力的学习。学生的工作实践成果——产品的形成,其实质标志着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初步形成。可以说,产品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物化成果,是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形成的最好印证,是检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最客观公正的标准。

4.以产品质量为评价标准

“做中学、做中教”倡导以企业产品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职业教育理念。为社会企业输送大量的、合格的应用性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目标和教育导向。传统的学科理论导向下的学习结果评价的内容和重点是对概念的认知,对原则、规则的阐释和应用。评价方式可以是对话、访谈,也可以是笔试纸质答题方式。以实践为主体的课程理念导向下的“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做产品、做服务项目、完成工作任务,学习的结果即为产品和服务项目。比如数控专业学习结果是加工制作出轴类零件,饭店管理专业学习结果是为客人提供满意的预定服务、接待服务和用餐服务,烹饪专业的学习结果是能烹调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动漫专业的学习结果是能创造出一款生动活泼的、颇具吸引力的片头作品等。在“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物化产品形式呈现出来的,教学评价的内容和重点也必然应该指向产品和服务项目,具体说,评价的内容是相关产品的各项技术指标,是服务项目在顾客和社会中的满意度,这是唯一的、客观的,也是终结性的评价标准。[2]

实施以企业产品质量为评价标准的职业教育理念,必须依据企业化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组织“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企业工作实际,教学过程要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教学的组织管理要贴近企业的生产实际,情感品格教育要与企业文化、企业意识、企业职业道德要求相一致。

二、“做中学、做中教”的行动路线

在“做中学、做中教”的专业实践活动中,有两个行为主体,一个是“做中学”的行为主体学生,一个是“做中教”的行为主体教师;有两条行动路线,一个是学生“做中学”的行动路线,一个是教师的“做中教”行动路线。两个行为主体和两条行动路线构成了“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活动的两条行动轨迹。评价“做中学”的行为主体学生的行动路线,应着重观察其在模拟或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加工制作产品、完成服务项目、为对象提供满意服务方面表现出的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产品质量意识等。依据工作程序要具体评价学生在职业环境中的角色意识,情感态度,对工作任务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组织、计划和实施工作任务的能力,工作中反馈和调整改进的能力,工作中自主学习、寻找学习资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评价总结和提升等方面表现出的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做中教”的行为主体教师的行动路线,应主要观察教师作为一个准企业人在指导学生“做中学”的专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设计策划专业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指导评价、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在专业实践活动中,如何创设职业氛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依据专业技能形成规律在项目任务描述、技术要点讲解、小组合作指导、为学生个性化服务、总结评价反馈中,表现出作为一个职业人的专业教育能力和水平。[3]

三、“做中学、做中教”的行动策略

1.行为主体——学生“做中学”的行动策略

学习准备策略。学习准备策略主要包含三项基本内容,一是知识和经验准备,主要内容是依据上次专业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部署的课业任务,梳理、总结、重温、固化自己在专业技术实践中已经把握的技术要点和工作经验,收集、内化下次实践教学中需要储备的相关知识和相关工作经验。二是精神状态准备,要求学生在进入专业实践活动之前表现出凝神聚力、严阵以待及从容镇定的状态。这是作为一名学生向一个职业人转变过程中的良好的质变特征。三是相关物质准备,要求学生身处职场或实训车间中,在服装、安全保护用具等方面准备充分,在工具、工件和相关材料准备方面完整无缺,适应工作过程要求,适应岗位实践要求。

接受任务策略。在模拟工作室、实训车间或真实的工作环境里,工作任务通常是以任务指导书或实践活动指南的形式、以纸质文本或电子文本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人手一份。接受任务主要有两种形式和渠道,首先由教师口头或借助媒体发布工作任务信息,主要内容是有关任务、项目和服务产品的名称、应用价值、使用对象,以及客户要求、质量标准和工作周期等基本信息。其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浏览任务指导书,对任务、项目总体目标、技术要求和工作程序,以及使用的工具材料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受工作任务过程中对学生的基本策略要求是,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工作任务指导书,能把握任务指导书中的主体内容。读懂的具体标准要求是,能大概说出工作程序和相关工作步骤,明确完成工作任务(项目)的总体质量标准要求。

咨询计划策略。咨询计划是学生个体或以小组的方式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在广泛收集相关信息、理解工作任务指导书及客户需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的行动过程。咨询一般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同学之间、同学与老师之间相互咨询,主要方式是面对面的交流,咨询的主要内容侧重任务指导书中涉及到的知识、技术和工作程序等问题,这是咨询的起点。第二种是向客户咨询。由于客户需求的信息呈现形式可能是文本、图纸或实物样品,咨询的方式和程序首先应该是研读文本、图纸和样品,尝试填充文本、图纸和实物样品里没有显示、缺失的信息内容,之后应带着相关问题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咨询,或者是远程信息交流咨询,咨询的主要内容是读懂客户、把握需求、理解意图,有时需要引领提升客户的原始想法,更大程度地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第三种是向信息资源库、书本及网络资源咨询。主要方式是查询和收集处理相关信息,咨询的主要内容是寻求更便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比了解相关案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探讨研究以上两种途径中未解决的相关疑难问题。咨询计划成功与否的标准是行为主体是否通过独立或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如何完成工作任务形成具体可操作的工作思路。

决策实施策略。决策实施策略包括决策和实施两项内容。决策要求学生能够在多方咨询和缜密计划的基础上,对工作目标和产品技术质量要求形成清晰、定性化、程式化的认识,对系统工作中的项目任务,包括产品质量要求、阶段工作技术要求、关键技术环节要求等形成结论性的、系统性的认识。作为决策的因素还应检测行为主体能否预料到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好哪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等。作为决策的内容要素还表现在行为主体对于如何根据工作需要和产品加工服务需要选择生产工具、相关设施设备和原材料,选择合理的方法等都有充分的成熟的思考。决策的总体策略要求是作为学生能够在生产工作之前形成科学规范的、能即时操作的“施工蓝图”。实施策略属于生产实践中的行动推进策略。要求学生在实施生产服务活动中,动作行为符合工作程序和技术规范要求,根据任务指导书的要求,根据工作目标和阶段推进要求,有效控制工作流程,做到各环节、各阶段稳步推进,符合生产技术及服务标准,无缺漏,无瑕疵。

检查控制策略。检查控制策略包含两项内容,一是对生产服务阶段性、全程性的技术标准的控制策略,一是作为行动主体的学生,在自我行动过程中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策略,以及适应生产服务实践需要的心理适应策略。对于技术标准的控制策略的实施,要求学生能够依据已经设计好的“施工蓝图”以及生产服务各阶段的技术标准要求,细心观察,精心操作,严格把关,适时测量评估,务求工作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指标精确严密,总体标准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自我控制策略要求学生在生产服务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实践,不惧怕挫折和失败,具有不断改进的勇气。学会系统分析,习惯反思查找自己在加工制作产品和项目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具有自我否定的勇气、自我调控的能力。

评价反馈策略。评价反馈策略的基本内容是生产服务(项目)产品完成之后,学生面对实践成果开展的相互评估反馈活动,重点是查找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是否符合客户的需求。同时也是个体在反思自己的行动轨迹、路线及行为模式的基础上,检验个体在生产服务实践中是否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是否形成半自动化行为状态,是否形成职业工作经验和默会知识,是否建构了职业行动体系,是否积极落实6S工作理念,是否感受到成功与快乐等。评价反馈的目的是为了诊察问题,找出不足,反思生产服务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瑕疵,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办法,总结并积累经验,从而完善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各自的职业工作能力,丰富个体的职业工作经验。其基本方式是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多元评价活动。

2.行为主体——教师“做中教”的行动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在“做中学、做中教”专业实践指导活动中,教师必须以一个准企业人的身份出现,必须以一个准师傅加教师的身份出现,这是教师实施行动策略的基础。在教学准备策略方面要重点做好三件事。第一是“软件”准备——教师要精心设计任务指导书,建立信息资源库。任务指导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项目(任务)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工作过程要求,相关技术标准和注意事项等内容。信息资源库一般是以电子文本的形式、纸质文本形式或指示网络地址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是“硬件”准备——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活动必备的工具、工件,准备相关教具,以及依照专业需要为学生安排展示实践成果的相关媒体或张贴版等。第三是情境准备,主要指教师要依据专业和项目实施需要,通过语言和相关媒体创设真实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氛围,引领学生感受逼真的企业活动场景,感受真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学生即将开始的专业实践操作奠定心理基础。

讲解示范策略。讲解示范包括讲解和演示两个方面的内容。讲解要求是准确、简明、清晰。在讲解中要善于运用对比策略,即教师依据训练预设和教学经验,分析学生在听讲理解和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难点,把实际技术操作中正确的做法和错误的做法进行对比,让学生心领神会,了然于胸,降低错误率。在示范演示方面,基本要求是准确、自如。对于教师而言,一招一式要表现出准职业人的特点和风范,言谈举止要体现出企业中师傅的严格和关爱。有些专业技术操作比较复杂,技术要领理解领会难度较大,教师示范演示时要层级分明,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要注意快慢结合、分段与系统结合,要化难为易,恰当运用视频、录音、课件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眼看、心记、手动、多思。

过程指导策略。过程指导策略是教师行动路线中的重点、关键环节,指导方式、策略选择关系到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否按预设目标尽快形成。教师在过程指导策略选择方面应注意,引领学生技术实践的内容一定是真实(模拟)的企业生产任务,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应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实践方法选择有利于职业行为的建构。同时,应注重产品质量指导与行为动作指导相结合,注重一般指导与应急指导相结合,注重小组指导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在大多数同学进入技术运行轨道之后,还应注重适时变换实践训练方法和形式,适时预设生产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增加训练的难度。注重反馈与调控,及时为学生提供咨询和指导,尊重并鼓励学生自主发展、差异发展,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产实践能力的提高。

评估反馈策略。评估反馈是教师行动路线中促进学生专业技术完善和再次助推其提升的终结性过程。在策略选择方面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引导学生面对自我实践中形成的工作成果,对照任务指导书系统认知自我行动路线、行动内容和行动方式,对照行动路线,系统认知动作结构、技术要点和技术关键。其二是以师生互动的形式,让每位学生有当众质疑的机会,师生共同解答,每位学生有当众演练的机会,师生间相互评价,师生共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纠正不足,师生共同讨论生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其三,教师还要针对学生实际,设计项目、技术延伸环节,比如继续深化工作过程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层面的内容,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传送给老师和同学,相互切磋。还可以继续拓展延伸工作项目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企业实践。

[1]于忠生.以“做中学、做中教”为指导 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71.

[2]鲁昕.职业教育要学会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J].职业技术教育,2011(3):3.

[3]单志艳.如何进行教育评价[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

On Notion,Action Route and Strategy of“Learning by doing,teaching by doing”Amo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YU Zhong-sheng
(CenterofVocationalSchoolTeacherEducation,DalianEducationUniversity,Dalian116021,)

“Learning by doing,teaching by doing’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forming teaching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and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quality of skilled talents.In order to deepen curriculum reform of“Learning by doing,teaching by doing”and to regulate teaching and learning behaviors,we need master notions first,and ascertain the action route of“doing”and“teaching”,and push forward those action strategies which are more relevant to the real enterprise production.

the notion of“learning by doing,teaching by doing”;action route;action strategy

G71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388X(2012)01-0019-04

2011-08-29

于忠生(1956-),男,辽宁大连人,教授级讲师。

阅文]

猜你喜欢

中教中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在文学经典中教陶艺 让儿童的想象飞起来
在多解中学创新
职业写作
A WITHERING FLOWER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我爱的职业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与不教的实践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