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2012-08-15金春红隋振婥

对外经贸 2012年9期
关键词:金融部门自由化动因

金春红 隋振婥

(辽宁大学公共基础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的宏观背景下,作为金融领域的重要主体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金融创新。创新发展不仅满足市场经济的需要,而且也是国内商业银行应对外资银行冲击的必然选择。同时,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研究也日渐深入,其中对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构成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和重要部分,但对动因的分析大多采取列举式,或从内、外因来考虑,难以体现其本质。

一、金融创新的内涵

对金融创新涵义的理解目前尚无规范统一的定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认为:“金融创新主要是指金融领域内的创新。在金融领域内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和现行手段下无法得到,因此,在金融领域内就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方面的改革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商业银行是金融领域内的重要机构,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就是指商业银行为了适应新的金融运行环境,实现其经营过程和经营目标,而创造性地使用新的金融工具、金融技术和金融体制等的活动过程。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分析

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解释,但基本上都是以列举的形式提出,无法概括金融创新动因的本质。弗里德里克·S·米什金(1998)在《货币金融学》教科书中,把金融创新的成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主体的需求拉动;二是供给条件的变化所引起;三是逃避管制的动机驱使。本文基于此视角来剖析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生成机理。

(一)顺应需求的动因

顺应需求的动因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经济主体产生了一些新的金融需求,金融部门为满足这些新需求来获取利润而进行的创新。经济主体的需求包括三方面:实质部门的需求、金融部门的需求和政府部门的需求。商业银行为顺应这些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需求,推动金融创新的发展。

1.实体部门的需求

实体部门作为各种金融产品和各类金融服务的主要接受者,具有大量的、多样化的金融创新需求,构成了金融创新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经济实力的增强,国民财富的提高,客户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同时客户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背景也越来越高,对银行服务质量以及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商业银行缺乏创新能力,就很难满足这些需求。

2.金融部门的需求

作为以获取最大限度的经营利润为目标的经济实体,金融部门对利润的需求,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同所有经营性微观经济实体一样,有其拓展业务、增加市场占有率以获取更大利润的内在需求,金融创新正是适应这一需求的优选途径。另外,当外部经营环境改变时,商业银行面临着竞争、监管、金融市场动荡等外部压力,其求生存、求发展的愿望也使其不断进行金融创新,以获取最大利润。

3.政府部门的需求

政府部门作为国家金融活动的调控者和监管者,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动机和着眼点上与实质部门和金融部门是有差异的,主要是在制度和体制上,从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创新产生需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机制的日趋完善、成熟,不论是创新产品的垄断,还是核心竞争力的保持,都有其阶段性,都会由强转弱成为相对的概念。惟有创新能力,才是市场机制里最为闪光的亮点。对商业银行而言,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其在竞争市场中的寿命长短,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无疑会加速内地金融业的市场化进程。因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进程会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这是金融创新的时代特征。

(二)顺应供给的动因

顺应供给的动因是指由于新的交易技术、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出现,金融部门对其加以应用来降低成本而进行的金融创新。

1.科学技术进步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新技术的运用,包括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科技进步是实现金融创新的客观基础,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载体。新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使某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可以带来更大利润,从而推动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在新技术的推动下,商业银行不仅开展了信息咨询业务、现代信用卡业务、旅行支票业务等金融工具和业务创新,而且通过ATM、电子银行为顾客提供存取款昼夜服务;不仅实现了提现和支付清算的电子化和自动化,而且大大提高了支付清算能力和速度,并改变了社会支付清算方式,由此产生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创新,这些创新工具的运用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和效益。

2.国家政策导向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

国家在确保金融风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都是鼓励金融创新的,这就减少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政策风险。为鼓励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防范金融创新风险,促进银行业金融创新持续健康发展,中国银监会2006年12月6日发布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简称《指引》),并于2006年12月11日起正式实施。《指引》的颁布实施,正值我国加入WTO 5年后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之际,体现了银监会鼓励、支持和指导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的监管观念,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加快金融创新步伐,防范金融创新风险,实现市场参与各方的共赢局面。

3.金融自由化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供了适宜环境

金融自由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价格自由化、业务自由化、市场自由化和资本流动自由化。金融创新与金融自由化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金融创新产生了金融管制的松动效应,从而促进了金融自由化;反之,金融自由化又为金融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因而国际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创造了适宜的发展环境。

4.同业市场的激烈竞争是促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外在压力

银行业的市场竞争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二是国有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逐步开放国内市场,更多的外资银行和金融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化;三是其它产业公司或其它行业向金融业渗透,参与金融业的竞争,金融非中介化趋势日益增强,“脱媒”现象出现,使得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只有不断进行金融创新,对传统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并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规避监管的动因

规避监管的动因是指由于金融业监管较其他行业更为严格,当管理法规的某种约束可以合理地被予以规避,并可以带来利益,金融创新就会发生,政府管理法规就成为这个行业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所谓“规避创新”,就是经济主体为了回避各种金融规章和管制的控制而产生的一种创新行为。政府管制阻碍了金融机构从事已有的营利性活动和利用管制以外的利润机会,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来逃避管制;而当金融创新可能危及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时,金融管理部门又加强监管,新管制又催生新的创新。这样形成“管制—创新—再管制—再创新”的对峙博弈,两者不断交替,相互推动,促进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完善。

三、结语

1994年我国金融改革以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毋庸置疑,但同时也要注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金融创新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后,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政策应顺应实体部门、金融部门和政府部门的金融创新发展需求,充分考虑创新供给的外部条件,规避创新的风险,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和谐发展。

[1]生柳荣.当代金融创新[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13—41.

[2]苑德军.论金融创新的需求与供给[J].现代财经,2001(4):16—21.

[3]王仁祥,喻平.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04(5):90—94.

猜你喜欢

金融部门自由化动因
大型房企违约对金融部门的影响
探索实行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略谈金融自由化
“很X单很Y双”的构式义及认知动因
最优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
疑问词“怎么”句法功能的演变及其动因
资源诅咒、金融部门与经济增长
舟山六横话中“官”语法化的修辞动因
关于贸易自由化环境效应的文献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