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旅游双语人才培养规格刍议

2012-08-15吴炜

关键词:霍兰德职业性双语

吴炜

高职院校旅游双语人才培养规格刍议

吴炜

河南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重要的中原经济区域,其需要的是能够为河南中原旅游的升级换代服务的双语型旅游人才。但目前的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普遍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在于当前的旅游双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提出高职院校应该以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为指导,结合河南的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创新河南旅游双语人才培养,为河南旅游业服务。

职业性向理论;高职院校;旅游双语人才;培养规格

一、引言

当前高职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在于旅游双语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国家“十二五”规划把中原经济区提升到了战略发展的层面,河南以旅游业带动经济发展,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生态旅游带,着重于开发郑州、洛阳、开封和安阳等四个城市的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河南旅游市场。在此背景下,河南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抓住机遇,准确定位,主动融入。但是,河南当前的旅游人才资源存在着层次不合理、专业结构不理想、培养规格不明确、供需错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河南高职旅游人才的就业前景。笔者认为,适应国际化旅游的发展趋势,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旅游双语人才具有现实性,针对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笔者以为,运用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结合河南实际情况,采取措施创新河南旅游双语人才的培养,使高职旅游专业双语人才为河南旅游业服务。要充分利用我国旅游业丰厚的文化底蕴,应对挑战和竞争,关键在于培养适应改革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二、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

“职业性向理论”是由美国霍普金斯大学著名的心理学教授、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在总结前人职业兴趣测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提出。他把职业兴趣测验与个体分析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超越了前人对于职业兴趣测验的研究结果,并在随后的时间里其相关理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丰富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Gati针对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中的局限性提出了他的三层次模型,过了2年,Prediger又丰富了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使得职业的类型和性质有机地结合成两维理论,而后,这种两维理论又被美国大学考试中心所采纳,并画出了工作世界图。

霍兰德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三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不同的人选择不同的职业,事实上是他们不同人格特征的外在表现。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霍兰德提出了4种假设,即:人格类型假设,环境类型假设,职业价值假设以及人格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假设。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假设,霍兰德才最终提出了目前来说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的职业性向理论,即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模式。通过研究,霍兰德认为不同人格的人需要从事不同的工作,换句话说,人们的不同性格和天赋会大大影响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性向,并由此分为实际型、探索型、艺术型、社会型、创业型和常规型六种职业性向和职业类型。事实上,职业兴趣对于不同的个体来说,其差异性是非常明显的。一般来说,个体人格会与职业性向之间具有对应的关系,但是,霍兰德在实际研究中发现,由于还有些人具有广泛的应变能力,人格类型又具有相关性,因而,并不是每一个个体的人格类型与职业性向之间都存在着绝对的对应关系。基于此,霍兰德又用一个六边形简要描述了这种相关系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一旦个体能够找到与自己人格类型相匹配的职业环境,那就是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了,并且在此工作环境中,最有可能充分发挥个体的才能。在国际上,霍兰德的理论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我们国内对于职业兴趣的研究相对来说较晚,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的国内学者对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产生了较为浓厚的兴趣,并广泛的把它应用于教育、培训、人事等领域。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了职业人格理论,并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不断的对修订与编制职业人格测验,还恰当的使用职业人格选择量表。但是,毕竟我国的职业兴趣研究起步较晚,引入职业人格理论的时间更短,我国对于职业人格的研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是与我国特殊文化背景脱节,尤其是没有把职业性向理论引入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研究。

三、旅游双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河南旅游方面的人才资源构成不尽合理,培养规格界定也不是很明确,导致了旅游人才供需不相一致的问题产生。虽然说河南的各个高职院校也为全省的旅游业提供了不少旅游专业人才,但是,这些人才在就业的时候,却由于多种原因而不一定从事旅游业,这就造成了旅游方面的教学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到河南省旅游业的持续健康高规格发展。调查显示,河南省目前的旅游从业人员已经超过了百万,但年龄结构偏轻、实践经验不足,有些旅游从业人员不是专业出身,很多从业人员根本不是旅游或者外语专业毕业,因而,具有双语才能的旅游专业人才在河南旅游业中十分匮乏。其原因主要在于河南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规格难以适应旅游业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

一是高职旅游专业的双语教学课程设置模式的“楼层式”,使得旅游专业的学科知识较为孤立,专业特点不够显著,理论与现实之间容易脱节,影响了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选择。

二是当前高职旅游双语人才培养以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课堂效果不佳。

三是由于受财力等因素影响,河南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双语教学中的实训实习设备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操作需求,从而难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由于河南经济条件制约,很多实习岗位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四是高职院校的旅游双语教学重理论,轻能力,使得旅游双语人才缺乏必要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人才培养规格

教育部在本世纪初提出开展双语教学。但因师资队伍、生源英语基础等方面的原因,高职双语教学存在不少困难,尤其对旅游专业学生来说,其英语基础薄弱,使高职旅游双语人才培养困难重重,主要是教学目的不明确,双语教学教材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双语教师缺乏,加之传统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听力和口语的训练较少,导致了旅游专业双语人才的严重缺乏。霍兰德职业性向理论为高职旅游双语人才的培养规格提出了有益的启示。事实上,河南是中国的第一人口大省,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要立足于河南的实际情况,合理引入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要尽早了解自身的“霍兰德密码”,不断提高和完善专业技能和英语应用能力,成为高素质、高规格的旅游双语人才。为此,笔者建议:

首先,要处理好学科职业能力发展与第二语言职业交际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使得旅游外语能够充分发挥外语的优势,通过旅游专业知识来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外语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即外语知识性阅读和学科知识性阅读的结合,外语能力训练和学科能力训练的结合,严格遵循旅游职业工作内部规律的基础之上来重视训练学生的外语能力。只有外语教师把旅游学科知识与外语这一语言媒介很好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上好双语课堂。

其次,当前的高职旅游双语教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语课堂,只有当处于浸入型旅游双语课堂教学的时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把真实课堂环境与未来社会工作环境很好的联系起来,既要充分考虑到旅游专业知识,也要让学生们接触真实的语言材料等,甚至可以设计一项实际旅游工作中的任务或项目来让学生完成,这就很好的解决了当前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随着河南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尽快培养双语优秀人才,以推动河南旅游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第三,要加强学生进行探索型学习训练,增加与实习活动等与职业技能有关的小组合作活动或经历,让他们能够在实训实习的过程中,强化对于旅游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外语能力,从而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针对当前旅游专业就业难问题,高职院校必须以职业性向理论为指导,结合河南本省的实际情况,积极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开发校本教材,优化师资结构,培养“双师型”人才,转变传统的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并且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得河南高职旅游双语人才能够更好的服务地方,为河南提供优秀的双语导游,为河南中原经济旅游带的发展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高素质的双语导游人才。

[1]付薇,夏保国.旅游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07(4).

[2]龙立荣,彭平根.运用职业自我选择测验(SDs)研制大学专业搜寻表的初步研究[J].心理学报,2000(4).

[3]王宁.旅游专业主干课程“双语”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J].旅游学刊,2006(10).

[4]郗敬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H319.1

A

1673-1999(2012)06-0201-02

吴炜(1983-),女,河南郑州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外语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教学。

2012-02-10

猜你喜欢

霍兰德职业性双语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荷兰“家畜养老院”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被纵容的天才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