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卡扎菲社会主义破产的根源

2012-08-15赵万里

关键词:卡扎菲利比亚生产力

赵万里

论卡扎菲社会主义破产的根源

赵万里

2011年11月,延续42年之久的“卡扎菲时代”结束,但迄今为止,后卡扎菲时代并不像世人所期望的那样。卡扎菲社会主义有其积极成就,但因为没有制定以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国家战略,致使国家发展缺乏后盾,这是其失败根源。卡扎菲社会主义的失败的教训值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借鉴。

卡扎菲社会主义;科技;生产力

2011年开始的“阿拉伯剧变”尚未结束,中东地区局势动荡不安。究其原因,“美国因素”纵然难逃其咎[1],但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表面上看,导致各国动乱的因素是物价以及住房、就业问题等民生问题以及政治腐败问题,实际上更有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这些阿拉伯国家没有确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战略,以推动国家综合国力提升,进而解决社会不平衡问题。北非利比亚是典型代表。

2011年11月初,持续7个多月利比亚战争结束,标志着延续42年之久的“卡扎菲时代”结束,世界和利比亚留下了一个分崩离析的烂摊子。在人们期望民主和幸福的“后卡扎菲时代”里,迄今为止,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局势来看,利比亚前景并不乐观。所谓的民主没有带来安定,国内派别林立,人心离散,重建所需要的资金仍要依附于西方大国。据报道,在利比亚战争期间,反对派曾以石油利益换取法国支持,承诺战后法国可控制利比亚35%的石油生产。过渡政府频频以石油资源为诱饵,与各石油巨头签署合约,用项目换取金钱。但是,据估计,到2015年利比亚才可以恢复到300万桶的产量,而战前利比亚每年生产1600万桶原油。从利比亚内战前后的局势分析,解决利比亚问题的根源不在于民主,而在于国家怎样可以持续健康发展。

一、卡扎菲的社会主义及其成就

利比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卡扎菲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卡扎菲的社会主义实际上伊斯兰社会主义,又称作“世界第三理论”。之所以这样称谓,是因为卡扎菲把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分别称为世界第一、第二理论,认为在当今世界,资本主义和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都已暴露出本身的缺陷,无法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只有在“世界第三理论”的指导下,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发扬阿拉伯传统,才能建立一个公正和平的社会主义社会[2]。在“世界第三理论”指导下,卡扎菲执政42年,利比亚社会的确取得了很大成就,成为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1)国家石油收入的50%分给各家各户。(2)教育、医疗免费,国民享受义务教育和完善的医疗体系。(3)把农场、房屋和拖拉机无偿赠送给农民。去过利比亚的人甚至有这样的感觉:走在的黎波里整洁的街头,你会错以为自己身在欧洲小城。卡扎菲宣扬利比亚已经是一个“可以进行实地考察的乌托邦国”。

但是富裕的根基并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利比亚包括整个中东地区仍然是资源依赖性经济,甚至进口替代工业都不发达。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成为利比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也是中东主要石油输出国之一。因为利比亚石油含硫量小,空气污染率低,运输不必经过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方大国竟相投标的对象,大量国外财富源源不断地流入利比亚人的腰包,也造就了利比亚国民经济的特征——“食租经济”。在国外资本扶持下,依赖石油等能源及其衍生产业发展起来的国民经济往往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影响比较大,利比亚缺乏推动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二、卡扎菲社会主义破产根源

利比亚科技生产力水平相对于其国民经济收入而言是滞后的。从卡扎菲1969年上台大力推进企业国有化,到2003年下令国家重要的石油和其他企业私有化,这位社会主义建设者一直没有把发展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利比亚的经济改革,推行现代化政策,对外开放,但并没有进行科技革命与创新[3]。只是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没有从国家长期战略上考虑改革,导致利比亚失去科技革命的机会,科技发展滞后。

单从军事科技来看,战略防卫防空系统仍处于20世纪70年代水平,无力抵抗外来侵袭的空中力量,所以利比亚内乱时北约才有恃无恐地对利比亚政府军目标发动空袭。抗击北约空袭力量中,利比亚政府军动用的仅仅是防空火炮和高射机枪等武器,这些相对于电子信息科技战而言有些原始的防御未对北约空袭构成威胁。利比亚军队的武器老化较为严重,空军只有几十架前苏联生产的战斗机和200多枚老式地对空导弹,根本无法对北约空军构成有效的威胁。2003年时,卡扎菲为了改善与美国、欧洲一些国家的关系,自行终止了原来进行的核武器及生化武器研究。所以到需要的关键时刻,扎菲手中已经没有可以使用的王牌武器。

从民用科技上看,利比亚发展的背后是由高新聘请的外国专家或海归支撑的。利比亚的建筑工程全都承包给外国公司;医院院长和主治医生不是海归就是外国专家;利比亚的经济命脉油田和炼油厂的工程师很多都是英、美、加拿大籍的专家。即使一个小小的整容手术,卡扎菲还要千里迢迢选择一个巴西医生来“操刀”,是因为当时利比亚的外科医生没有能力做类似的手术。在一个高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这些很普通的产业和技术都要借助外国,利比亚的科技竞争力可想而知。

利比亚科技生产力水平的落后,源于国家建设理论的滞后。首先在于领导者认识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第三世界理论”的内涵来看,卡扎菲根本上不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曾特别强调,要搞社会主义,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方面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4]63-64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要逐步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立场来看,卡扎菲“第三世界理论”有些唯心成分。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技发展而把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理想化,是唯心史观的体现。学界的研究也表明,卡扎菲的理想主义政治观并不成功。卡扎菲曾宣扬利比亚已经是一个“可以进行实地考察的乌托邦国”,但是,即使是近500多年前英国早期空想主义者莫尔 (Thomas Mort,1478-1535)的《乌托邦》中也提倡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乌托邦中,“对于智力的探讨,他们从不知疲倦”,学习文学、音乐、哲学、数学、医学以及各类技艺和知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及开拓”[5]。 所以,卡扎菲的社会主义比起空想社会主义者空想色彩更浓。

20世纪90年代,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失败,其根本原因是苏联东欧各国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积弊太深[6]。卡扎菲是因为没有认识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无论从利比亚建设实践上,还是对卡扎菲“第三世界理论”的哲学分析上看,卡扎菲没有弄清什么是真正的社会主义,所以没有把发展生产力、制定国家科技发展战略作为根本任务来抓。社会主义作为比以往社会制度更先进的制度,必然要比以往社会制度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味重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致力于追求一种平等、自由的道德价值目标,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奠定社会主义的基础,反而会越走越穷。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很难实现对国民的责任和国际道义、以及对正义平等的价值追求。

三、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启示

“国于大地,必有与立”。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成就巨大,可以说借鉴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就训,包括非洲社会主义;但是伊斯兰社会主义并没有重视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经验。这并不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的标尺衡量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但是,社会主义不能仅仅停留在脱离实际的理想层面上。清醒地认识时代,融入国际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发展国民经济的首要任务。列宁指出,只有“首先估计到区别不同‘时代’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正确地判定自己的策略”[7]。我们观察、分析和回答有关时代问题的科学依据之一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8]。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正面临新科技革命全方位、加速度大发展的新时代,而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分析近代第一次科技革命时,就指出生产力也包括科学。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继承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27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科技落后导致经济发展缓慢和综合国力下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优势难以发挥出来。社会主义者应当认识到:第一,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才能为民主、平等和自由创造更充足的物质条件。第二,只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第三,只有未来科技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还为人的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备了前提。

所以说,时代赋予了社会主义发展科技的使命。当今时代特征就是全球化、信息化、科技革命。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科技革命的视域内进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理论与实践的主要教训之一就是必须高度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革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由于社会主义现在不发达国家取得胜利,所以更要首先重视发展生产力,增加生产力总量,以经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为中心。同时也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科学文化教育,重视政治文明建设,发展民主自由。当然,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处理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这同样是决定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基点应该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积极进行科技革命以促进生产力的努力上。

苏东剧变以及其他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及其失败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留下来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应该借鉴。卡扎菲以及其他阿拉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只是简单地把平等、正义、自由等视为社会主义的终极体现,这与空想社会主义没有什么不同,把社会主义表征当做追求,而忽视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忽视了实现表征的基础和过程。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从生产力不发达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的,被压迫民族人民急于翻身做主人,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情感基础,只有科学理论指导、有强大的生产力和科技基础,重视科技革命,重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强大生命力。

[1]刘宝莱.中东伊斯兰国家转型中的“美国因素”[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6).

[2]高放.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新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

[3]Neil Ford,Libya Edges Back into the Fold,[J]The Middle East,Oct,2003.

[4]邓小乎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托马斯.莫尔.乌托邦[M].戴镏龄,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71-82.

[6]高放,李景治,蒲国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13-214.

[7]列宁全集:第 26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43.

[8]列宁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123.

D564

A

1673-1999(2012)06-0004-02

赵万里,男,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历史系世界史博士研究生。

2012-02-23

猜你喜欢

卡扎菲利比亚生产力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卡扎菲女保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保护他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我国道路货运生产力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
约旦惊现“卡扎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