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行动导向的高职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实践模式

2012-08-15邓敏

关键词:语言表达导向实训

邓敏

构建行动导向的高职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实践模式

邓敏

以语言沟通能力培养为目的,通过构建行动导向的实践模式,把枯燥、抽象的语言理论教学转变为行动导向的课堂模式,同时结合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途径,配合校园和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与沟通实践,促进学生积极的语言与沟通能力应用训练,实现高职应用性人才能力培养的目标。

构建;行动导向;语言与沟通;能力;实践模式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的语言沟通技能,国内外的现代化企事业单位对人才语言沟通能力均表现出高度的重视与需求。现实职场情况显示求职过程中,专业知识是进入企业和行业的通行证,其后的工作表现更多取决于一些软性技能——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语言沟通是如此的重要,而目前高职生的语言沟通能力怎么样呢?我们以贵港职业学院学生为例进行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如下:

“认为语言沟通能力很重要”的占83.3%,“重要的”占16.7%;在“认为自己的语言沟通程度如何?”中,“好”占6.67% ,“不满意”占8.33% ,“一般”占58.33% ,“满意”占 8.33% ,“不好”占 8.33%。在“认为以下哪些选项体现沟通能力强弱?”问题中,“善于寻找话题”占83.33% ,“能用姿体语言、语音语调表达意思”占58.33% ,“会用空间距离表达亲密”占25%,“善于询问、善于重复他人谈话、善于鼓励他人讲话”占91.67%,“知道自己沟通目的、善于体察他人想法和感受”占83.33%,“有通过沟通影响他人的欲占望”50%,“在演讲中的焦虑程度”占85%。由此可见,高职生对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但是他们语言沟通能力却不容乐观,对学生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之一。

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落实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我们通过构建行动导向的实践模式,把枯燥、抽象的语言理论教学转变为行动导向的课堂模式,同时结合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途径,配合校园及城市语言环境建设,给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与沟通实践,促进学生积极的语言与沟通能力应用训练,强化高职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

一、制定行动导向的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目标

总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学生与人沟通交往的能力,以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要求。

口语表达认知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必要的语言沟通方法、技巧,诸如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包括朗读、复述、问答、讨论、讲故事、口头报道、致辞、演讲、访谈、电话交谈和辩论等。

职业语言沟通目标:“行动导向”的语言沟通目标,遵循“为了真实情境中的行动而学习、通过学习情境中的行动来学习”的原则培养高职生营销、导游、主持、谈判、求职面试等职业语言沟通能力。

个人语言沟通修养目标:语言沟通的情感态度反应了一个人的职业修养、文化品位、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说话时紧张、拘谨、胆怯、羞涩或用语粗俗、油滑、夸饰、虚假,听话时漫不经心、左顾右盼、心浮气躁、随便插嘴,反映一个人的口语交际修养低下,职业道德意识淡薄;而自信、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仪态大方是职业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语言修养和职业道德。

二、以行动为导向的语言沟通能力培养模式

所谓行动导向的教学理论实际即 “教学做一体化”,在理论“够用”前提下,学生开展主动性的实践活动。我们主要从课堂内训、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三个平台入手,着力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高职生语言沟通能力培养的实践模式。

(一)课堂语言沟通能力内训

实训教学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训练学生语言与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语言沟通能力的内训内容着力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职业实践,通常以一个实际的工作任务为项目展开。在语言和沟通课程群2课堂中,我们主要交叉使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并遵循“项目导入-目标呈现-达标演练-交流点拨-目标检测-延伸训练”流程进行实训。

1.引进项目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内训

在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在课堂引进不同职业的工作项目,通过创设情境法训练高职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例如,文秘专业成立了“天一医药公司”,学生在公司中担任不同的岗位,负责虚拟公司的运营和日常管理。据此,引进工作项目,如公司招聘面试会、医药厂家与销售公司洽谈会等,学生在实训中模拟招聘面试、洽谈会场面,充分训练学生面试和洽谈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时把课堂理论转化为实训操作,缩短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

2.创设任务通过模拟角色扮演开展实训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比如,旅游管理专业语言沟通课堂引进了“接团”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角色,开展接团一系列活动。学生要解决以下这些语言沟通问题:导游或者地陪的欢迎词、司机师傅与乘客的沟通、导游的解说词、导游处理旅客投诉的语言表达等等。

又如,我们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创设一个“推销眼保姆”的任务。推销活动实质上是推销员说服和引起顾客接受其观点并购买产品的过程。无论是接近顾客、引起注意、培养兴趣,还是展示产品、激发购买欲、克服各种成交障碍,推销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运用特定的语言。情景设置为:1名顾客到眼保姆专卖店咨询、购买眼保姆,解决孩子视力下降问题。另一已经购买的顾客,回来购买眼贴,专卖店中有1名售货员和1名坐堂医生。学生分角色扮演模拟场景,需要解决的语言沟通问题有4个:(1)消费者到专卖店咨询有关事宜,如何能准确简洁的表明自己的意思。(2)售货员接待消费者,如何介绍产品、价格,并使消费者产生对产品产生信任。(3)已购买产品的顾客进来再次购买眼贴,如何说明产品的优点。(4)坐堂医生如何讲解使用眼贴的注意事项。学生实训过程中,认真研究各个角色,尽量客观地反映角色行为与表现,通过角色扮演练习,学生不但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推销技巧,而且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

(二)校内语言沟通能力实践

1.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多渠道开展语言沟通实践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一环,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语言沟通能力得以提高。分年级分阶段开展社会用语用字调查、方音调查、演讲比赛、小品表演比赛、模拟商务谈判大赛、朗诵比赛、校园十大主持人大赛等活动,并组建各种社团,让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进行沟通的能力。如学院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师生积极参加,班级、系部、学院层层选拔,最后选出最佳者参加市一级的比赛,学生在反复的朗诵练习中既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又体会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又如学生记者团对学院校运会的报道,学生记者要进行一系列采访活动,采访运动员、裁判员、观众、拉拉队员等,他们应该如何运用成功的语言和被采访者沟通并完成采访任务,这是记者们要解决的难题。又如,学院的义工服务小组的成员,走出校园,到福利院、贫困山区等进行义工服务,在为群众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事实证明,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2.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自主创业,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有效的语言沟通能力实践

语言沟通能力在学生自主创业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艺术系平面设计与服装设计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特色,开设小型广告公司,除了承担学院内部的业务外,还需要开拓社会的市场,学生不仅要懂得市场的运作,而且还要通过沟通来获得业务,通过得体的语言交流获得客户的信任。市场营销学生可以承包学院场所,开勤工俭学公司、租书店、小型超市等,既方便了同学的生活,自己又能在真实的职业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语言沟通能力。

(三)校外语言沟通能力实践

1.校外实践

高职人才培养除了注重校内课堂内的学习外,更要注重校外的实践活动。如电子商务的学生到实训基地“贵港视窗”网站参观,部分同学并通过严格的面试进入网站业余打工。市场营销的学生利用双休节假日到“全友家具”公司实践,或者成为某一品牌电器的“假日促销员”,通过语言与顾客真实沟通产品的特点与用法,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了初步的职业感受。还有部分学生课余到“肯德基”、“麦当劳”等连锁快餐店做前台销售员,在与顾客的交流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每年寒暑假,学院都安排学生回乡进行专题的社会调查,通过调查获得专业所要的第一手信息,为毕业就业争取了主动。

2.校外实习

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包括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短期的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学生实习前,我们提出语言沟通的要求:一是生活中与别人交流注意对象和场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二是工作中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例如,文秘专业学生到市政府办公室实习,每天接触的都是机关干部与领导,我们先对学生进行培训,内容涉及如何与上级领导沟通、如何与同事沟通、如何与前来办事的群众沟通,等等,学生认识到语言沟通得体对工作成败的关键作用,工作中就会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汽车营销与检测专业学生在营销汽车的过程中,语言沟通是成功的营销策略之一,等等。我们要求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收集案例,结束后上交实习报告,并专门召开实习总结大会,与同学分享实习的体会。

三、实践成绩检测

课堂内训采用开卷抽签口试的形式,课堂口头回答提问占50%,口试成绩占50%;考核时间安排在学期结束。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以实习生鉴定表、语言沟通实践训练报告作为考核依据,分为优秀、良好、及格等级。

语言表达能力是有效沟通的重要基础,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直接影响着人际沟通的效果。构建以行动为导向的语言沟通能力培养实践模式是提高高职生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实现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邓敏.高职语言与沟通课程群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1(9).

[2]钟富强.构建行动导向的高职英语能力实践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09(7).

[3]曹高菲.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G642.0

A

1673-1999(2012)06-0194-02

邓敏(1971-),女,广西北流人,硕士,贵港职业学院(广西贵港537100)讲师。

2011-12-28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导向实训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