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专业教学中圣经文学批评的导入

2012-08-15赵建宇

关键词:圣经文学批评英语专业

赵建宇

英语专业教学中圣经文学批评的导入

赵建宇

圣经的文学元典地位得到众多西方和国内学者的论证和首肯,圣经的文学批评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多角度的审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学者们共同认识到,对圣经的普遍无知会影响学生理解从乔叟到乔伊斯的所有文学作品,于是一致提出了开设圣经文学课的要求。西方几乎所有英语国家的大学自80年代以来都纷纷开设了圣经文学课程。遗憾的是,国内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的英语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该课程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大面积缺失,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圣经;主题;教学模式

圣经文学研究是20世纪的新气象,但时至今日圣经文学研究和批评已成汹涌之势;今天我们还想理解并懂得鉴赏西方经典文学,了解和熟悉圣经已迫在眉睫。圣经是西方文学的源头,阅读圣经对理解西方文学大有助益。几乎所有西方大学都增设了圣经文学课程,对圣经的无知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西方文学作品的理解。

国内圣经学者也踊跃地加入了国际研究圣经的行列,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这方面享有盛誉的有北京大学知名教授刘意青,河南大学的梁工教授,他们的专著和论文引领了很多初学者迈进了圣经这所神圣殿堂。尤其是刘意青教授的做法和倡议启迪了笔者,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教师有义务、有责任在大学课堂引介和推广圣经文学批评。遗憾的是,国内高校开设此类课程的并不普遍,只有少数高校,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等等。对于圣经这部西方文学的奠基之作和决定西方思维模式的文化巨制,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大面积缺失,值得反思。

一、开设圣经文学批评课程的必要性

圣经文学批评课程的开设和讲授会有意忽略其宗教神学意义,重点放在其文化和文学意义上的讲授和理解。几乎所有西方文学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圣经文本传统的影响,可能作品没有采用圣经中的人物和角色,但圣经的价值理念和对人生的态度都依稀可见。

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影响已经谈得比较普遍,尽管如此,刘意青教授仍然认为对圣经的整体影响研究,不仅在我国,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仍然是不够的。对圣经文本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看清圣经在西方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对世界局势的巨大的影响。以大卫·拉依尔·杰弗里多次谈到圣经的选民和应许之地的意识形态对现代和当代西方国际行为和政治,以及世界局势所起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以杰弗里为代表的诸多圣经学者,显然已经认识到影响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刘教授甚至认为应该把这个方向的研究定位为一个专门的学科,该项研究将帮我们在深层次上理清诸多世界问题和矛盾的重要根源,从而有助于创造一个和平共处的国际环境,有助于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了解与合作。这无疑是关系我们这个地球生存环境的大事,是解决目前矛盾争端、战火不熄的国际局势的治本之途。这也从侧面强调了圣经阐释和影响的重要性。

此外,对圣经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在2007年全国高校统战会议上,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特别强调要重视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要求加强对高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措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她还提出高校可适当开设评价和讲授宗教文化的课程和讲座,以增长学生见识,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正常的疏导和满足。

圣经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保持其终极参照的范型意义。圣经作为西方“两希”文化的经典之一,重在揭示人类的类神性或道德属性,这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属性。如果不考虑圣经的民族和历史因素,圣经的上帝或耶稣其实是道德和正义的隐喻象征,圣经倡导人类应该敬畏并服从上帝,跟随耶稣的脚踪而行。

圣经给人类描述了一个完满和谐的未来社会图景,其价值理念和文化追求为西方乃至世界的文明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它能为人类提供精神层面的终极关怀,其操作模式也颇为便捷有效。上帝或耶稣作为一种终极存在,可能对信徒和非信徒意义有别,但双方都认同上帝是真、善、美、仁慈、正义的化身,而耶稣就是这些特质的具象。

该课程虽然内容是圣经,但它对学生进行的却是跨学科的训练,因为圣经的文学阐释作为一门研究学科,从一开始就同现代及后现代文论的产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着教授各种文论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手段,特别是叙事理论和细读文本的技巧,并鼓励学生自学,提倡他们不仅要用自己的观点和方法来阐释圣经文本,而且还要勇于评论那些西方权威解读圣经文本的已有见解。

二、圣经文学批评课程在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定位

开设圣经文学批评是英语专业教学改革出现的新问题的综合性研究,它既属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指南》里的外国文学类的外国文学与宗教关系研究,又涉及圣经与外国作家作品的比较文学研究、外国文学与外国文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也涉及了国家《课题指南》里的语言学类的外国语研究和英语语言教学研究,以及如何对待宗教问题的政治思想研究、大学生素质研究,等等。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附录Ⅰ列出了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中的社会文化课程,其中第(f)项即是《圣经》。

圣经一身兼数职,既是宗教经典,又是了解以色列民族和基督教发展史的历史文献,同时也是文学元典。圣经文学批评课程既不看重其宗教神学内涵,也会有意无意地暂时忽略其作为历史文献的资料功能,惟独看重其文学属性,引领学生进入圣经的文学殿堂驻足、欣赏、反思或批判。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和鉴赏力,并缓冲高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过于强调语言技能的实用和功利成分。笔者希望通过开设圣经文学批评课程,为学生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和思维模式提供一个有效平台,也希望把圣经从宗教经典的囿限中解脱出来,着力使其散发文学经典的魅力。

三、圣经文学批评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建议

刘意青教授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已成功开设过圣经文学阐释课程,颇受学生欢迎和喜爱。为了让这个在国际上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的课题在中国相关高校也能通过教学获得普及、延续和发展,也为有兴趣步入这个领域的文学工作者和计划开设类似课程的教师提供便利,刘教授把自己多年进行研究和在课堂教授的内容编写成书《〈圣经〉的文学阐释—理论与实践》,这就使该类课程的开设变得有书可参,有路可循了。但不同高校的教师面对的学生层次有别,教法也不可一律。笔者参照刘教授的作法,力求找一个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模式,也斗胆为开设类似课程的教师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讲授一些圣经文学的诗学理论,这会为读者提供一个解读和理解圣经的必要的理论框架。所谓“圣经诗学”,即是圣经作者创作圣经时的写作理论。圣经首要的是为教化和教导的目的而创作。当然《圣经》中有大量的篇章能够提供艺术乐趣或艺术享受,但它们只是作者表达更加实用和更加严肃主题的副产品。

其次,圣经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也是圣经作者诗学理论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尔巴克认为,圣经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真实性的强调是举世无双的——它坚持它是惟一真实的世界。但这种真实和真理强调的是人类经历的真实再现,也正是在此意义上圣经展示了它的文学特质。因此,阅读圣经就应该期待与宗教神学命题与道德命题相遇,但这些命题是以文学形式展示给读者。阅读不仅培养我们的艺术审美能力,也会随之带给读者更多的审美乐趣和享受;因为圣经不是碰巧成为一部文学作品,而是它主要是一部文学著作。

不能忽略的还有一点,圣经作者的诗学理论是基于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圣经作者有一个势不可挡的倾向——描写普通的人和事,而且他们把这些普通的人和事牢牢地置于历史的现实之中。他们丝毫不考虑如何避免人物性格和行为动作方面的不理想因素。这种现实主义倾向使圣经区别于绝大多数古代文学作品。这也使圣经具有明显的可读性和可信性。当读者阅读圣经时,总能体会到一种真实感,感到圣经没有对我隐瞒人性中不光彩的一面。圣经的现实主义特征使之成为一部普世的必读之作。它描述了适合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民族的真理。圣经是人们能够看到自己本身和自己经历的一面镜子。尽管圣经的世界和习俗离我们已经久远,但圣经是我们能够认识人生经历。它不仅讲述过去的经历,也讲述现在的经历。

在这些圣经诗学理论框架内,笔者倡议教师应该指引学生切入圣经文学主题。南希·蒂施勒的《圣经文学主题指引》可以作为参考书之一。圣经有一个遍及全书的主题,即上帝和人类的关系。但是这种神人关系是以戏剧的形式贯穿于自创世至末日的。内含于圣经中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影响西方文学和文化的最基本假设。圣经主题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既微妙又具有基石的地位。即使当文学以反叛和颠覆圣经主题的形式出现时,它依然是以圣经为参照的。甚至在后现代的今天圣经思维依然或明或暗地和西方人的思维交织在一起。可以说西方文化和文学深深地镶嵌在圣经文化和文学当中。

教授圣经文本不能简单地视之为文学故事,作为文学整体来教授才符合圣经的实际。贯穿圣经始终的文学主题可以说涵盖了人类历史的起源与终结,譬如创世、乐园、诱惑、惩罚、悔罪与顽梗、救赎与末日审判,等等。学生明确了圣经中的这些文学主题,就会发现西方文学作品在主题上要么呼应之、要么异化之。

另外,从文学的角度,圣经是一部质朴、感染力强的文学巨著。文学所具有的一切文学手法、特征、体裁,圣经尽收其囊。因此,接下来要引导学生对圣经的体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比如:圣经《旧约》包括神话、传奇、历史、短篇小说和哲理故事;新约有福音书、寓言和书信体裁。也有人认为圣经文学体裁主要有叙事和诗歌,其中都暗含有戏剧的文学元素;新约也有浓郁的文学色彩,尤其是福音书、使徒书信和启示文学。

教师教授基本的圣经写作理论、文学主题和主要体裁,目的是引导学生对圣经有一个基本的宏观把握,也是学生登堂入室的指引说明,这样学生进入圣经内里时就不会困惑或迷茫。教师领学生入门后,学生就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和选择,依个人兴趣畅游不同章节和文本。

虽然圣经相关课程在西方高校已经成为经典必修课,但在我国尚属起步阶段。开圣经文学批评课程对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是一个全新领域,对老师也提出很高的要求。老师要积极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批评理论,又需有圣经文学批评的实践经历,还要不遗余力地关注国际在这方面的学术前沿。完成这个任务需要热情、兴趣和责任感,也需要循循善诱的耐心;但是我国很多圣经学者和教师都证明这是值得投入和推广的事业。笔者通过撰写此文,希望为这一课程的推广尽自己一份卑微的力量。

[1]梁工.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2]梁工.圣经文学研究意义之所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5).

[3]邱永旭.《圣经》文学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8.

[4]王秉钦.文化翻译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58.

[5]梁工.圣经文学研究与比较文学[J].中国比较文学,2001(4).

[6]刘意青.圣经的文学阐释[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H319.1

A

1673-1999(2012)06-0188-03

赵建宇(1975-),女,硕士,河南清丰人,河南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1191)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美国研究和圣经文学批评。

2012-01-03

猜你喜欢

圣经文学批评英语专业
Southern_Weekly_1951_2021_07_15_p38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圣经》经文中国化
意见领袖们的“不老圣经”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回族文学批评的审视与反思——以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文学批评为例
文学批评史视野里的《摩罗诗力说》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