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化创新促进西北地区观念更新和民族进步

2012-08-15张萍芬

关键词:观念更新西北观念

张萍芬

以文化创新促进西北地区观念更新和民族进步

张萍芬

我国西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积淀深厚,民族风情独具特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西北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人力资源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人们对新技术、新思想、新经验的接受比较缓慢,这些都影响和制约着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推进西北民族地区文化创新,对于观念更新与提高各民族文化素质,促进民族进步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化创新;观念更新;民族进步

民族文化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一次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的精神洗礼。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要义,就是要不断地更新观念,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民族进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基础建设、科技水平、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关键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因此,要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的大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观念的转变。毋庸置疑,转变观念是西北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一、制约西北民族地区快速发展的思想观念

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东南沿海地区在政府的推动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很快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颈,主要是得益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西北民族地区在谋求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传统观念的束缚,延缓了发展的进程。具体而言表现在:

(一)市场经济意识淡薄、乡土意识浓厚

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受重农轻商的传统意识影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不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最初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这种方式已经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劳动力得不到解放,半工半农造成了土地的相对闲置,加上封闭保守的思想、浓厚的乡土观念、商品化意识的淡薄以及地方保护主义等,不仅不利于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而且造成条块分割,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削弱了西北民族地区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变这些传统观念是西北民族地区面临的迫切任务。因此,改变传统轻商观念,增强商品经济意识,树立起快节奏的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对于推动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等、靠、要”思想依然存在

建国以来,国家对于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不仅采取了许多优惠的政策,而且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这却造成某些人形成了 “等、靠、要”的思想以及过于夸大本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困难和不足,缺乏谋求自我发展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给予了西部地区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而“等、靠、要”的思想与国家开发战略是相违背的。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方式作了调整,正在由“输血型”向自我发展型转变,由单纯资金支持转向项目支持和基础设施投资。与之相适应,只有充分调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使其传统文化尽快调适于商品化的市场经济,才能使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三)思维方式滞后、缺乏创新意识

西北民族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农业生产非专业化,人们习惯了自给自足与自给不足(依赖救济)的生活方式。传统的以农为主的农耕生活使少数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明显具有了一定的依赖性,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加上地理位置、交通、通讯等条件的制约,人们的思想观念陈旧,经营方式也非常落后。而且,少数民族群众过去对进城务工带有偏见,加上当地政务人员的思想观念转变慢,服务意识不强、因循守旧的陈腐思想仍然存在等,制约了当前西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观念水平和思维方式。因此,改变传统的旧观念,确立新的价值观,逐步树立市场经济观念,对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观念更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条件

西北民族地区要谋求发展,首先应转变观念、解放思想,革除思想中陈腐的因素。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的自觉性。文化创新,可使西北少数民族在观念上得到彻底更新,能够促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就能够真正变为现实。

(一)文化创新以观念更新为前提

观念更新是文化创新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能否推进文化创新,关键在于思想是否解放,观念是否更新。纵观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任何时代先进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要把转变观念贯穿到文化创新过程之中,用创新后的观念认识出现的新情况,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创新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西北民族地区文化创新的顺利推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文化创新,必须推进文化理念创新。谁先更新观念,谁快更新观念,谁就会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青睐。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尤其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只有用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武装广大农牧民,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力量,积极致力于当地经济建设事业当中。而思想观念保守、创新意识不足,会制约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进程。因此,要循序渐进地转变广大农牧民的思想观念,提高他们吸纳、消化先进思想意识、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能力,使效益观念得到加强,竞争的观念和创新精神得到提升。只有确立了新的价值观念,才能以文化创新带动民族进步。

(二)大力推进观念更新

彻底推进观念的更新,是文化创新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如果观念得不到更新,就难以创新,创新就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是难以实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的。文化观念的更新,是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正确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文化创新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繁荣进步的推动作用。

文化创新的实现,观念更新是先导。马尔库塞说:“观念的东西是不能改变世界的,但它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人的观念是民族文化深层次的核心,它的变化、转型必将导致整个民族文化的变异和发展。必须结合时代特征与区域发展的特点,树立新的发展观,选择新的发展模式。西北民族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调动和培养西北经济落后地区的自我发展的潜能,变从前的“扶贫”为“培植能力”,变单纯的经济“输血”为“造血”。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西北民族地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才能够逐渐减少他们对国家的依赖,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要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以观念创新引领文化创新。任何创新都是从突破传统的观念开始的。文化观念的创新,是要摆脱不适应民族文化发展的观念和传统思维方式,有所突破。换言之,就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民族地区开发的先导是观念更新。在西北民族地区,往往由于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延缓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步伐。为此,必须大力推进观念的更新,唯有更新观念,以新型的思维方式推动文化创新,才能促进和增强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动力和社会发展水平,加快西北民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三、民族进步要依托文化创新

民族文化创新是事关民族兴衰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发展的动力所在。民族文化创新在促进民族进步的同时就会创造和形成新时期与该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民族精神。只有创新才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也就是一个民族得以进步和繁荣的依托。凡是勇于创新的民族,就一定是进步和强大的民族。反之,只要是进步的民族,就一定是不断创新和勇于创新的民族。因此,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文化创新,才是强化民族之魂的最好方式。

(一)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一个民族如果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就必然壮大和强盛,其文化也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一个民族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就一定走向衰落,其文化发展也会走向萎缩。因此,文化创新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是至关重要的。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以及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对一个民族而言,创新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可见,文化创新的力量早已深深熔铸到各个民族之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了。

民族文化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赋予了一个民族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没有文化创新,就不能破除迷信、旧观念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模式,就不能为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也就难以在发展中取得突破。如果没有民族文化创新,就不可能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的科技文化水平,要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就只是一句空话。加快发展西北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关键在于立足现实、发挥优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实事求是,制定符合本地区发展的新思路和战略选择。而西北民族地区的繁荣进步,则必须依托文化创新,此外别无选择。

(二)增强创新意识,促进民族进步

西北民族地区要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更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立足于本地区的实际,以新的思想谋求发展,以新的突破促进改革。

首先,大力推广科学技术。科技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西北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首先要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在推广的基础上借鉴并加以发展。只有科技发展并且把科技进步提高到战略高度,就能改变西北民族地区物质生产落后的状况,改变经济发展模式,全面广泛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加科技投入,推动文化创新,增强西北民族地区的整体实力。

其次,坚持提高人才素质。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要以教育发展为先导,以提高民族人口素质为基础,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主导作用,依靠人的智慧的充分发挥来实现。民族文化创新,是提高人文环境和更新观念的过程,同时也是转变开发思路和凝聚优秀人才的过程,是推动民族地区进步的关键。仅是资源的开发,也要通过人才去实现。加大西北民族地区的人才开发力度,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还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一是坚持人才开发机制创新。要在民族地区努力创造留住人才的条件和环境,充分调动和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二是尽快制定优惠政策和开发项目吸引人才,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创造条件,让他们的才能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得到充分的施展。

再次,依法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步伐。西北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缺乏市场经济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在经济交往中,一旦出现了纠纷,除了按传统习惯解决之外,面对争议,他们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极端方式。可见,西北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寻求法律解决的意识迫切需要强化,少数民族法律人才匮乏的现状亟待改变。只有发展市场经济,才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的局面,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经济体系,建立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包涵外来先进文化的文化市场新局面,才能更好地促进西北民族地区的发展。

最后,积极促进西北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和交流。西北民族地区尽管在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种交流还远远不够,西北地区相对封闭自守的格局还没有完全打破。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山川阻隔,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这里的人们对新事物认识能力不强,影响了民族地区与外界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借鉴。为此,要加大民族地区教育投资力度,特别是要大力培养和选拔民族干部,使他们走出去,找到对外交流的切入点,把先进的管理经验带回来。要大力整合各方面要素,与时俱进,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主旋律紧密联系,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和西北民族地区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杨建新.民族学论集[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

[4]周伟洲,王曙.西北大开发与现代西北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的建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5]高新才,马文龙.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J].兰州大学学报,1999(4).

[6]李建国.论文化创新与先进文化建设[J].求实,2004(1).

[7]叶芳,任映红.在文化创新中培养民族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8]周正刚.论文化创新[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5).

[9]温小林.文化创新在西部开发中的重要作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4(2).

[10]郑晓英,熊春华.略论欠发达地区的文化创新[J].丽水学院学报,2005(6).

G122

A

1673-1999(2012)06-0155-03

张萍芬(1974-),女,甘肃陇南人,西北师范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2012-01-10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发展中的文化创新研究”(09XJA840002)。

猜你喜欢

观念更新西北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一座西北小城
西北不惑
健康观念治疗
衡量观念更新的尺度不能模糊
黔西北行吟
陈先达:衡量观念更新的尺度不能模糊
新闻观念与实践需反转
西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