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另眼看关羽:《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浅析

2012-08-15杨秋

关键词:荆州关羽三国演义

杨秋

另眼看关羽:《三国演义》中关羽形象浅析

杨秋

小说《三国演义》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关羽一直被大家奉作“义绝”,认为他是忠义的化身。但是,他的“义”中也有个人小义,并不是完全的民族大义,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勇武中也有个人英雄主义的成份,他的形象塑造也缺少人性化。

关羽;《三国演义》;义;英雄;人物塑造

明代杨慎的一曲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唱出了多少英雄故事。在《三国演义》中,诸路英雄连番出场,尽现了一部群雄并起的图画。关羽是《三国演义》中着重塑造的一位人物,他以“义”字名垂千古,他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以致后代人把他奉为神明。但笔者对这一形象却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提及关羽,一般人的脑海中都会出现“忠、义、智、勇”这样的字眼。毛宗岗评价关羽为“义绝”。他认为关羽“青史对青灯,则极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思之谊重。……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三国演义》在第一回中是这样描写关羽的第一次出场的:“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1]3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2]87在三国中关羽的故事大致有:桃园结义、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曹、斩颜良诛文丑、封金挂印、千里独行、过五关斩六将、古城聚义、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刮骨疗毒等。这些故事使关羽的形象跃然纸上,他的忠义智勇也被描蓦得淋漓尽致。一个忠心不二、义薄云天的关羽就深入了读者的内心,他也成了义气的代名词。从此,关羽就在后世人们心中扎下了根,出现了关羽崇拜。“关羽不再是一个凡人了,成了神了,包括最高统治者,对他都非常的崇敬。明宪宗的时候给他上了个封号,叫“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佛、道两教都收他为护法神,称“伏魔大帝”、“关圣帝君”。小说戏剧中往往称之为“义勇武安王”。关羽活着的时候没当王,是汉寿亭侯。到了明神宗的时候,他被封为 “关圣大帝”,皇帝才是“帝”,他是“大帝”。清代封他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大帝”。现在,有些餐馆里供关羽,关羽既有保护一方平安的作用,又是财神。港台的警察署里也供奉关羽。明代后期人们称关羽为“关夫子”。文有孔夫子,武有关夫子。但是,一州一县只有一座文庙,而关帝庙太多。清末的北京,有关帝庙200多座,前门楼与箭楼之间就有个关帝庙,是给皇帝看家护院的。台湾有700 座关帝庙[3]。

这样一位圣人,其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笔者读罢《三国演义》,对关羽崇拜之余还有一些另类的看法。

(一)是小义而非大义

义释曹操是 《三国演义》中的一段重要故事。“……华容道上,三停人马,一停落后,一停填了坑堑,一停跟随曹操过险峻,路稍平妥。操回顾,止有三百余骑随后,并无衣甲袍铠整齐者。……又行不到数里,操在马上加鞭大笑。众将问丞相笑者何故。操曰,‘人皆言诸葛亮周瑜足智多谋,吾笑其无能为也。今此一败,吾自是欺敌之过,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列,当中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免马,截住去路。操军见了,亡魂丧胆,面面相觑,皆不能言。操在人丛中曰,‘既到此处,只得决一死战。’众将曰:‘人纵然不怯,马力乏矣:战则必死。’程昱曰:‘某知云长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人有患难,必须救之,仁义播天下。丞相旧日有恩在彼处,何不亲自告之,必脱此难矣。’操从其说,即时纵马向前,欠身于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操曰:‘曹操兵败势危,到此无路,望将军以昔日之言为重。’云长答曰,‘昔日关某虽蒙丞相厚恩,某曾解白马之危以报之。今日奉命,岂敢为私乎?’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古之人大丈夫处世,必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者乎?’云长闻之,低首良久不语。当时曹操引这件事,说犹未了,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云长思起五关斩将放他之恩,如何不动心,于是把马头勒回,与众军曰,‘四散摆开!’这个分明是放曹操之意。操见云长勒回马,便和众将一齐冲将过去,云长回身时,前面众将已自护送操过去了。云长大喝一声,众皆下马,哭拜于地,云长不忍杀之,正在犹豫中,张辽纵马至,云长见了,亦动故旧之心。长叹一声,并皆放之。后来史官有诗曰: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恩,威风齐日月,名誉震乾坤,忠勇高三国,神谋陷七屯,至今千古下,军旅拜英魂。 ”[2]88(第一百回《关云长义释曹操》)

在笔者看来,关羽为了报自己的小恩义,赤壁大战后在华容道放走兵败的曹操,看上去似乎是一种仁义,一种义的表现,但是这种义只是个人之义,并非民族大义。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关羽则算不得义。想当初,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时,三人的誓词是“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是多么的豪气冲天,义薄云天。可是,关羽只把这种义用于个人,而没有用在民族大义上。关羽性格的局限性应该是其出身所致。对于关羽的身世,小说中只有简短的记载:“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为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1]3历史中他的身世也一直不清楚。“直到清初康熙年间,解州守王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发掘出关羽的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其实是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今山西解州镇)常平村宝池里。“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羽父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上结庐守丧三年,除丧,于桓帝延熹三年(160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关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灵帝光和元年戊午(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关平。”[3]小说中也提到关羽喜读《春秋》(据考证关羽读的《春秋》实为《左传》),关羽看重《春秋》的应为其中的“春秋大义”。关羽思想中的“义”的观念,带有一定的局限性。面对战败的曹操,此时的关羽已经被他个人的小义蒙蔽了头脑,忘记了当初所立的民族大义,忘记了许田打围中曹操的狂妄。“转过土坡,忽见荆棘中赶出一只大鹿。帝连射三箭不中,顾谓操曰:‘卿射之。’操就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扣满一射,正中鹿背,倒于草中。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只道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玄德背后云长大怒,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出,要斩曹操。”[1]101然而在华容道上,当初的民族国家之义,已被他忘在脑后。

(二)个人英雄主义

勇武也是关羽形象的一大特征。他单刀赴会,“使者辞去。关平曰:‘鲁肃相邀,必无好意;父亲何故许之?’云长笑曰:‘吾岂不知耶?此是诸葛瑾回报孙权,说吾不肯还三郡,故令鲁肃屯兵陆口,邀我赴会,便索荆州。吾若不往,道吾怯矣。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平谏曰:‘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恐非所以重伯父之寄托也。’云长曰:‘吾于千枪万刃之中,矢石交攻之际,匹马纵横,如入无人之境;岂忧江东群鼠乎!’马良亦谏曰:‘鲁肃虽有长者之风,但今事急,不容不生异心。将军不可轻往。’云长曰:‘昔战国时赵人蔺相如,无缚鸡之力,于渑池会上,觑秦国君臣如无物;况吾曾学万人敌者乎!既已许诺,不可失信。’……酒至半酣,肃曰:‘有一言诉与君侯,幸垂听焉:昔日令兄皇叔,使肃于吾主之前,保借荆州暂住,约于取川之后归还。今西川已得,而荆州未还,得毋失信乎?’云长曰:‘此国家之事,筵间不必论之。’肃曰:‘吾主只区区江东之地,,而肯以荆州相借者,为念君侯等兵败远来,无以为资敌也。今已得益州,则荆州自应见还;乃皇叔但肯先割三郡,而君侯又不从,恐于理上说不去。’云长曰:‘乌林之役,左将军亲冒矢石,戮力破敌,岂得徒劳而无尺土相资?今足下复来索地耶?’肃曰:‘不然。君侯始与皇叔同败于长坂,计穷力竭,将欲远窜,吾主矜念皇叔身无处所,不爱土地,使有所托足,以图后功;而皇叔愆德隳好,已得西川,又占荆州,贪而背义,恐为天下所耻笑。惟君侯察之。’云长曰:‘此皆吾兄之事,非某所宜与也。’肃曰:‘某闻君侯与皇叔桃园结义,誓同生死。皇叔即君侯也,何得推托乎?’云长未及回答,周仓在阶下厉声言曰:‘天下土地,惟有德者居之。岂独是汝东吴当有耶!’云长变色而起,夺周仓所捧大刀,立于庭中,目视周仓而叱曰:‘此国家之事,汝何敢多言!可速去!’仓会意,先到岸口,把红旗一招。关平船如箭发,奔过江东来。云长右手提刀,左手挽住鲁肃手,佯推醉曰:‘公今请吾赴宴,莫提起荆州之事。吾今已醉,恐伤故旧情。他日请公到荆州赴会,另作商议。’鲁肃魂不附体,被云长扯至江边。吕蒙、甘宁各引本部军欲出,见云长手提大刀,亲握鲁肃,恐肃被伤,遂不敢动。云长到船边,却才放手,早立于船首,与鲁肃作别。肃如痴似呆,看关公船已乘风而去。”[1]328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7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曹操还占据着南阳郡和南郡的北部,孙权占据着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谓“借荆州”,就是孙权将自己占据的南郡南部借给刘备[3]。当时的时局是,蜀刚刚有了一点稳定的基业,荆州又是这一基业的基础,诸葛亮不得已才把这个重任交给了看上去冷静、沉着、心思细密的关羽。他作为刘氏集团后方的主将,是刘备坚强的后备军。在孙权派人来索取荆州时,他作为后方的最高指挥官,忘记了诸葛亮走之前给他按制定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策略,未能虚心接受下属的意见,自以为是,还未能看清楚时局微妙的利害关系,对事情的处理不当,以致孙刘的战略合作关系不保。而且关羽还擅离职守,单刀赴会,虽然机智地脱险,但是毕竟是一勇夫所为。他似乎并没有意识到一旦荆州失守刘备集团就等于是后方起火,他们辛苦建立的基业就会毁于一旦。在单刀赴会的宴会上,他那一番痛快淋漓的辩词,听起来真是大快人心,但是对于孙刘两家的合作,却起到了摧毁的作用,同时也失去了支持两家合作的鲁肃。关羽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将失去孙吴这一盟友,而失去这一盟友的厉害关系是不言自明的。关羽的作法难道匹夫所为!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就为刘备定下了“先得荆州、益州之后,一定要外交孙权,结成巩固的联盟,然后才能实现北定中原”的谋略。然而,这一联盟却在荆州的所有权问题上出现了明显的裂痕。笔者认为,单刀赴会只是关羽个人英雄主义的展示,并非勇武的表现。

此外,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关羽的形象总给读者以冷冰冰的感觉,有距离感,不够亲切。小说作者罗贯中可能非常崇拜关羽,因此在小说中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神。但是在民间的叙事作品中,关羽的形象却并非如此。《花关索传说唱词话》《古城记》《三国志平话》等戏曲话本中就有对关羽的哭和笑的刻画,表现出他情感的丰富性,是人性化的描写。而读者从小说《三国演义》中看不到关羽鲜活多面的人物性格,笔者认为这样的人物刻画不是很成功的。

[1]罗贯中.三国演义[M].湖南:岳麓书社,2001.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 P87,P88-89.

[3]关羽[EB/OL].百度.http://tieba.baidu.com/f?kz=567151059.

I207.413

A

1673-1999(2012)06-0130-02

杨秋(1983-),女,河南邓州人,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1-12-23

猜你喜欢

荆州关羽三国演义
“关羽”去世
华容道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荆州棗林鋪楚墓出土卜筮祭禱簡
闲话关羽护嫂
崛起的荆州诗歌
小中见大尺水兴波(外一篇)——李白《秋下荆州》
荆州:湘鄂西苏区的中心地带
三国演义
关羽大意失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