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2012-08-15冯慧王成光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实践性中国化

冯慧,王成光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冯慧,王成光

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的两次成功结合,证明实践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没有实践,就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

实践;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实践是人类一切社会生活和社会历史过程的基础,也是人类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精神活动的本质。”[1]实践性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毛泽东曾指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实践的观点是……第一和基本观点。”[2]他教导我们,无论是想问题还是做事情,都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要坚定从实践中来与到实践中去,坚定实践是第一的总原则。改革开放开始以来,人们讨论最多的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3]邓小平也曾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4]而实践又是决定改革开放的决胜法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着重强调实践的首要特征性,更加强调它的科学性。实践不是毫无根据,而是用科学的思想来指导实践。科学的实践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正确方向,更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进步,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结果,印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我们应抓住实践的本性,把握新阶段社会发展将要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牢牢把握实践的本性,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新领域,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实践的指引下不断取得新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成发展与实践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形成发展与实践不可分割,它之所能够成为当前指引中国发展前进的正确理论,就是因为它始终坚持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一)革命实践催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始终在寻找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革命道路,不断探索如何用科学的马克思理论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他以非同凡人的洞察力和大胆的首创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要走让农村来包围城市,先农村后城市的思路,用工农割据的武装开展革命,这一理论带有鲜明的实践性和中国特色。在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上,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节节败退的经验教训,指出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俄国革命的方式方法。他说,俄国有俄国的实际情况,中国有中国的实际情况。他引导全党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律性而非全盘复制照抄,他带领全党坚持走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毅然结束了博古、李德等人照抄俄国革命的错误做法,走出了一条马克思中国化的成功道路,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不是独立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东西,而只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它的科学内涵就是要把马恩的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起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这种结合的惊人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5]在毛泽东的指导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中国化,并且取得实践的胜利。实践证明,没有将科学的真理运用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之中,就不会有中国革命胜利的结果。马克思的第一次中国化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一次成功结合。

(二)改革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

进入和平发展时期,邓小平始终在探索一条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在解决如何实现国富民强的道路上,他思索着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结合中国的发展问题,他在实践中探索,以敢作敢为的胆略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创造性地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观点。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6]他用马克思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牢牢把握理论的实践特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用朴实的“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开辟了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去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有目共睹,它用事实向世界宣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是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又一次理论发展。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彰显出巨大活力。实践再一次证明:没有将科学的真理运用在中国的具体的实践之中,就不会有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结果,马克思的第二次中国化是被实践证明正确的,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又一次成功结合。

三、用新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需要经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复长期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解放思想,不断地去接触和发现实践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6]新世纪,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断地开展新的实践,不断把马克思中国化的过程推向前进。在推进的过程中要明白,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本上白纸黑字印刷的死教条,而是在现实发展过程中活生生的客观实践活动,要不断积累经验教训,与时俱进,敢想敢干敢实践,开拓创新,抓住马克思主义深刻内涵,在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原则下,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毛泽东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即其在《实践论》中指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5]邓小平也曾明确要求全党要始终“按照实践的发展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前进”[7]。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新时期,就是要结合新的客观实际情况,运用新的实践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我们要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前进。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7.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4.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8.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3,296.

[6]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简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81.

D616

A

1673-1999(2012)06-0029-02

冯慧(1983-),女,四川南充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637009)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王成光(1964-),男 ,四川达县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1-12-29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实践性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抉择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