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恶性淋巴瘤误诊2例分析

2012-08-15沈宇桓李亚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5期
关键词:胃粘膜胃窦复查

沈宇桓 李亚飞

1. 病例介绍

2010年~2011年,我院胃镜室共发生两例胃淋巴瘤误诊,两例均为男性,一例43岁,一例57岁。症状表现:43岁男性为上腹胀,首次胃镜镜下表现为胃窦粘膜萎缩,活检结果为萎缩性胃粘膜像伴淋巴细胞浸润,HP(++),根治HP治疗,症状一度缓解,但后出现腹痛,渐进性加重,半年后复查胃镜,胃窦小弯见大片糜烂溃疡,范围有3 cm X 5 cm,病检提示胃窦何杰金恶性淋巴瘤侵犯胃粘膜及肌层。57岁男性首发症状为腹痛,首次胃镜镜下表现为胃窦糜烂,病检为胃窦粘膜炎性改变,HP(-),保护胃黏膜治疗及抑酸治疗,腹痛不能缓解,一月后复查胃镜,胃窦糜烂加重,病理诊断:滤泡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侵犯胃粘膜。两例病人后在上级医院给以化疗和放疗后,复查胃镜,均恢复正常。

2. 总结分析

胃恶性淋巴瘤较少见,仅占胃恶性肿瘤的1%~7%[1]。临床症状以腹痛、腹胀、包块和便血为主,缺乏特异性,故术前易误诊为胃溃疡或糜烂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的发生机制复杂,临床表现不特异,常引起误诊[2]。抗HP感染治疗目前已公认可治愈大多数病人,化疗与低剂量局域放射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国内外已公认行抗HP感染治疗可治愈大多数病例,化疗与低剂量局域放射治疗亦有较好的疗效,同样可达到或超过手术治疗的效果,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3]。我院一例43岁病人虽经抗HP感染治疗,但病情加重,可能与治疗是否正规、用药合理性有关。误诊或漏诊的主要原因为临床无特异性表现,内镜取材困难,病理诊断易失误。

本组2例胃恶性淋巴瘤误诊病例提示我们作为临床、内镜、病理三大科室的医生应加深对该病的认识。内镜医生更应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别是内镜医生要尽可能取材到位。

1 周玉林,钱海霞.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22):77-78.

2 吕时梧,赵枫.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4):549-550.

3 张五德,王志军,程建岳,等.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2例诊治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2,18(3):31-32.

猜你喜欢

胃粘膜胃窦复查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胃粘膜下肿物的临床特征和内镜治疗效果评价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阿莫西林联合果胶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