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的测定分析

2012-08-15李雅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3期
关键词:磷脂脑血管病缺血性

李雅楠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有研究发现,ACA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1]。为了探讨AC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我们对96例该病患者的血清抗心磷脂抗体进行了测定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实验组是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57例,女39例,年龄44~78岁,平均55岁。均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2],经颅脑CT或MRI等检查确诊,其中包括急性脑梗死(ACI)患者52例(其中男31例,女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均排除以下情况:①患有心、肺、肝、肾的严重疾患。②合并有心源性栓塞。③近期发生过感染或近1个月内服用过影响凝血系统的药物及激素等免疫抑制剂。④患有结缔组织病和(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正常对照组是本院同期的健康体检者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39~75岁,平均53岁。

1.2 检测方法 实验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常规采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待检。对于正常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在体检时常规采取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的检测采用ELISA法,所用试剂盒由欧蒙(北京)医学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具体操作和结果判定均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ACA含量比较经检测,52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CA含量分别为:(5.99±3.18)IU/L,(3.78±1.65)IU/L,(1.51 ±0.77)IU/L。经统计学处理,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含量相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清ACA异常结果检出率比较52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检出血清ACA异常者37例,异常结果检出率71.2%;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中检出血清ACA异常者10例,异常结果检出率22.7%;50例正常对照组中检出血清ACA异常者3例,异常结果检出率6%。经统计学处理,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异常结果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异常结果检出率相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

3 讨论

抗心磷脂抗体(ACA)是抗磷脂抗体(APA)的一种,是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包括lgG、lgM及lgA三种免疫类型,其中以ACA-IgG最具有临床意义。目前认为,ACA引起血栓形成的机制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ACA对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害:ACA-IgG可以对内皮细胞直接造成免疫损伤,促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和Ⅺ因子活化。同时,能够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膜磷脂发生抗原-抗体反应,抑制前列环素(PGI2)的合成,促进血栓形成。②ACA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ACA能够损害并与受损的血小板膜磷脂结合,从而活化血小板,导致血栓素A2(TXA2)生成增加,促使血小板聚集、粘附增加,激活凝血机制。③ACA对凝血系统功能的干扰:ACA能够改变内皮细胞上凝血酶调制素的构象,使凝血酶不能与内皮细胞上凝血酶调制素结合,从而阻断凝血酶裂解活化PrC及上述磷脂一Ca依赖反应环路,促使血栓形成。④ACA对纤溶系统的影响:ACA可使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的释放,抑制激肽释放酶原的激活和白陶土诱导的纤溶活性,从而促进血栓形成。1983年,Harris建立了ACA的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此后,Loizon等改良得出与放射免疫法效果相同而更为方便的ELISA法。由于ELISA具有高度敏感性,可定量,可检测抗体类及亚类,易于标准化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定量测定ACA的世界性标准[3]。为了探讨AC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我们采用ELISA法对52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4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CA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含量相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52例ACI患者中检出血清ACA异常者37例,异常结果检出率71.2%;44例TIA患者中检出血清ACA异常者10例,异常结果检出率22.7%;50例正常对照组中检出血清ACA异常者3例,异常结果检出率6%。经统计学处理,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异常结果检出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和P<0.05);ACⅠ组和TIA组的血清ACA异常结果检出率相比较,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1)。说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ACA水平出现异常增高,异常结果检出率随着栓塞病情的严重而增加。提示ACA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血栓形成有密切关系。血清ACA含量可以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特别是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治疗和病情判断的有用实验室指标。

[1]刘池波.脑梗死患者血清抗心磷脂抗体含量变化的研究.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7,19(3):282.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黄勤,王恩,金笑平,等.抗心磷脂抗体与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5):352-353.

猜你喜欢

磷脂脑血管病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大黄酸磷脂复合物及其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体内药动学研究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柚皮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辣椒碱磷脂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白杨素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药动学行为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