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2012-08-15苗桂芬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3期
关键词: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苗桂芬

溃疡性结肠炎又被称为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它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病变主要多发于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以黏膜广泛充血、糜烂、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里急后重等病变为主。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常反复发作,治疗比较困难。我院于2010~2011年采用优质护理服务配合中药灌肠法治疗5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取得较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男性患者30例和女性患者20例,一共50例,年龄在30~60岁之间,所有患者都属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内镜检查直肠、结肠有弥漫性病变,有多发性浅溃疡,黏膜活检示炎性反应。患者治疗前均有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脓血便、肠鸣、腹胀等主要症状。

1.2 方法 在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并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患部位、耐受情况选择中药灌肠治疗。在临睡前为患者提供整洁安静的环境,关闭门窗,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取现配中药50~100 ml,叮嘱患者排空大小便,用温水清洗会阴处保证局部的清洁。取左侧卧位,将臀部垫高10 cm,灌肠液温度为38℃ ~40℃。如患者便血量多的,可将温度适当降低,怕冷的患者应选择灌肠液的温度适当提高,以患者没有不适感觉为最好。温度过凉将刺激肠黏膜可能引起肠蠕动,不利于药物的保留,而温度过高可使肠黏膜受刺激处于充血、水肿,易引起排便反应。重症患者每天需进行保留灌肠2次。灌肠后叮嘱患者每15 min更换体位1次,让药物与肠壁充分接触有利于病变黏膜的修复。在灌肠过程中,要有优质的护理服务观念,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1.3 护理措施

1.3.1 患者心理的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有病程较长,恢复较慢等特性。大部份的患者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并对治疗效果信心不足等心理反应。在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时,在进行灌肠治疗前,护理人员应当细致、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灌肠的目的及疗效,并作好遮挡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交流,护患关系,讲解不良情绪和刺激对疾病的负影响。鼓励患者多交谈、诉说内心疾苦,为其保密,拉近护患距离,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患者治疗的护理 在进行中药灌肠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志,以及患者有无腹痛、恶心等症状出现。如果患者在灌肠过程中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或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应当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结果

我院采用优质护理服务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50例病例中,治疗1个~3个疗程后,患者临床症状全部好转或消失,次症基本消失,舌脉象基本恢复正常[1]。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灶已形成瘢痕,大便常规检查3次正常;疗效显著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症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舌脉象基本恢复正常,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2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在3个以下;疗效呈明显好转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改善1级以上,结肠镜检查黏膜病变恢复程度达1级以上。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在5个左右;疗效呈无效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结肠镜及病理检查仍无明显改善。

3 体会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等症状。该病主要病患可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的粘肠下层,甚至还可向远端扩展,以致遍及整个结肠,故在治疗时采用单一的方法效果往往不佳。采取中药灌肠方法治疗,不仅使药物可直达病患处,也避免了胃肠消化酶的影响,经肠黏膜的透析和吸收功能,达到消炎、解毒等治疗功效。同时采用中药灌肠治疗,又因局部药物浓度高,可缓解结肠紧张度,保护溃疡面,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黏膜修复,优质护理服务配合中药灌肠的方法是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较好方法。

[1]张禄芳,翁世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84例疗效观察. 新中医,2003,35(6):48-49.

猜你喜欢

结肠镜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炎”背后的亲子关系问题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黄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运用
肠疡宁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5例结肠镜象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