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68例

2012-08-15吕晓华孙仁锆韩宁宁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3期
关键词:代赭石镜检查食管炎

吕晓华 孙仁锆 韩宁宁

返流性食管炎系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内而引起的食管黏膜性疾病。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本病临床较常见,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①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性疼痛,多在进食辛酸、脂肪、酒类后出现。疼痛可放射至肩胛间区,胸骨两侧甚至两臂,服碱性药物后减轻。食后仰卧、躯干前屈或剧烈运动可有酸或苦味的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上段甚至溢入口腔。并发食管黏膜水肿、管腔痉挛或瘢痕狭窄时可出现吞下困难。②食管钡餐检查黏膜正常,或可见黏膜皱壁不规则、紊乱、增粗,重者有食管狭窄。部分患者可见钡剂从胃返流至食管。③食管滴酸试验阳性。④纤维食管镜检查可见齿状线模糊,食管下端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及溃疡。黏膜活检见鳞状上皮细胞层次减少,基底细胞明显增生,乳头延伸上皮表面,伴有血管增生等。⑤凡具有使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削弱的机械、体液及神经因素的患者应考虑本病。

1.2 一般资料 本组共204例,其中男136例,女68例;年龄18~72岁,平均42.6岁;病程6个月至8年,平均3年5个月。同时患有慢性胃炎者92例,患有消化性溃疡者32例,患有食道裂孔疝者1例。绝大多数病例舌质偏红、舌苔薄黄或黄厚,脉滑或滑数。204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68例,3组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西药组:法莫替丁20 mg,2次/d饭前服;多潘立酮10 mg,3次/d饭前30 min服。

中药组:以自拟食管炎汤治疗。方药组成:半夏12 g,茯苓 12 g,枳实 15 g,竹茹 12 g,黄芩 12 g,黄连 10 g,旋复花(布包)12 g,代赭石 30 g,丹参 15 g,牡蛎 30 g,白芨 12 g,生甘草10 g。脘腹胀满者,加木香(后下)12 g;食欲不振者,加陈曲12 g、麦芽15 g、鸡内金12 g;便秘者,加大黄(后下)6~15 g;腹泻者,去代赭石,加白术12 g、柯子皮12 g,有慢性胃炎者,加蒲公英30 g;胆汁返流性者,加茵陈15 g。1剂/d,水煎服。孕妇忌服。忌辛辣、酸甜、酒茶及不易消化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以上西药组、中药组同时联合应用。

3 疗效标准

症状消失,X线或(及)食管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减轻,X线或(及)食管镜检查病变有改善为好转;症状无好转,X线(及)食管镜检查黏膜病变无改善为无效。

4 治疗结果

以上3组疗程均为3周。结果为:西药组治愈38例(55.90%),好转 12例(17.60%),无效 18例(26.50%),总有效率73.50%;中药组治愈42例(61.80%),好转12例(17.60%),无效14例(20.6%),总有效率79.4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62例(91.2%),好转4例(5.9%),无效2(2.9%),总有效率97.1%。

以上3组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西药组及中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5 讨论

返流性食管炎属中医“吞酸”、“吐酸”、“胸痹”、“噎食”、“噎嗝”等病症。根据临床症状与舌象脉象变化,结合中医文献论述表明,本病多因情志不畅或饮食不节,导致气郁、食积,从而生湿化热,湿热蕴于胃中而不得下行,进而上逆食管所致。治宜清热燥湿、理气降逆为法。故中药食管炎汤取黄连、黄芩清热燥湿,竹茹清热降逆;茯苓健脾渗湿,半夏燥湿降逆;旋复花、代赭石镇降逆气;又配丹参活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利炎症吸收;枳实理气,增加食管括约肌紧张度;牡蛎制酸;白芨收敛生肌;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则湿去热清,气顺逆降,病症自愈,加之西药法莫替丁之抑制胃酸,多潘立酮之促进胃动力,中西合璧,更增强了治疗作用,故而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此中西医结合组之治疗方法,用于慢性胃炎或溃疡病疗效亦佳,若食管炎并此二者最宜。

猜你喜欢

代赭石镜检查食管炎
代赭石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关系
是否需做肠镜检查可自测
胃肠镜检查
代赭石矿物学研究及应用探讨
全程优质护理在门诊纤维鼻咽镜检查中的应用
张仲景代赭石配伍特点探析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药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探析
加味四逆温胆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
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无痛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