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析

2012-08-15田丽苗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客体主体政治

田丽苗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析

田丽苗

(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在当代社会,网络与人们的学习、思维、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通过网络进行教育和学习,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日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基本要素,本文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充分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探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和新途径,与现实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它在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这四大要素上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通过深入分析和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利于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一、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主动教育功能的组织或个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既包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机构,也包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党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在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主体虽然有时也会成为接受培训或他人教育的客体,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主导性地位,而且往往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主动培养和教育。但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成为主体,他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引起他人的关注。在网络里,他们没有明确的界限之分,在教育过程中也没有强烈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二者通过自由的交流互动达到学习的目的,具有平等的地位。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不自觉地把教育的重任放在学校教育一方之上,而忽视了家庭和社会所应负担的责任。通过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加强辅导员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页与政府机关及其他先进、积极网站或网页的链接,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各种先进的理论和观点,将社会的强大力量融入进来,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强化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主体地位,将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能够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即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在现

同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受教育者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大大增强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意识。由于网络具有互动性、平等性等特点,学生往往会主动寻找、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与教育者主动进行沟通和探讨,这样教育主体就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不知不觉中起到教育的作用。同时,由于网上交流无需见面,无需透漏真实信息,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与教育者进行透彻的、真实的交流,这样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育介体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指教育主体用来影响教育客体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规范和将其传播给教育客体的各种方式和手段,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教育介体是教育主客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

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内容往往仅限于传统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创造观及健康心理教育等,信息量较小且更新速度慢,这使得学生无法及时获取新的教育内容、教育事例。同时,学校教育多采取集中同一地点和统一时间进行授课,使得学生个体无法获得针对性强的教育成果。而网络传播时效性极强且信息量巨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浏览、查阅最新的自身需要的相关信息,这样就打破了原先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变成了相对无限的教育资源,使原来相对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开放性的教育空间,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也给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带来了新的变化。网络平台上自由、平等的交流模式将传统的单向接受教育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积极反馈的新型教育方式,真正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良性循环。同时,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采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得教育内容的形态实现立体化,从静态变为动态,使得学生在更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体会到真实的感知和情感的升华,使得教育过程完整而高效。

四、教育环体

思想政治教育环体,即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面对的环绕在受教育对象周围并对其产生影响的客观现实。教育环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条件,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当下,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更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认为,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是外部客观环境影响的结果。网络使得教育环体无界限,人们能够迅速搜集、传播教育信息,经常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强化和感染功能更强,当前网络已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类信息在网络上的持续传播不断强化着对学生的影响,并通过暗示、模仿、从众、集群、舆论等群体心理的影响和作用约束和规范着学生的行为;网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化程度加强,网络自身的一些弊端也使得一些不良信息充斥着网络,网络中既有积极、进步、有益的信息,也有消极、反动、有害的内容,教育主体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筛选网络中的信息和内容,净化教育环境。

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必须重视的新的切入点。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通过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四要素进行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教育主体应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网络教育的素质,加强与学生群体的网上互动和交流,并不断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技术和法律手段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只有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四要素有机统一起来,才能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E].2004-08-16.

[2]陈坤,曹良韬.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探析与界定[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4).

[3]李炳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概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

[4]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刘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J].思想理论教育,2000(4).

(责编:李园)

G41

A

1008-8431(2012)03-0070-02

2012-04-26

田丽苗(1988-),女,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教育往往是单方面的强制灌输,针对的是具有相对确定性的教育客体。在此过程中,受教育者往往处于被动的从属地位,常常以消极的心态去接受教育,不能够认真仔细地学习、理解教育主体所传输的信息,而教育主体也不知道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真实情况和真实感受,实施效果不容乐观。

二、教育客体

猜你喜欢

客体主体政治
社会公正分配客体维度与道德情绪的双向互动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何谓“主体间性”
浅议犯罪客体
浅议犯罪客体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