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2012-08-15杨艳朱方兴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竞争意识体育

杨艳 朱方兴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谈学生竞争合作意识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杨艳 朱方兴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无论从人的社会性到人自身的发展,从现实的人际关系的变化到国际竞争的态势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还是从我国教育的实际需求,无不体现出合作与竞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因此,对于学校体育工作者来说,要让学生做21世纪的新人,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非常关键。本文主要从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体育教学中学生竞争与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竞争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论述。

体育教学;竞争;合作

竞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在某项活动中,力争胜过对方的行为。合作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竞争与合作是当今社会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两大基础,学会竞争与合作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必备的基本要素。未来社会竞争将更加激烈,但竞争愈是激烈,合作的意识就愈重要,并且合作的范围也就愈广阔。体育运动的重要特性是竞争与合作,然而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常以放大镜看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成功的主要障碍之一,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体育教学中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中,竞争能提高热情,激发潜能,增强实现目标的内驱力,但竞争也容易使人产生紧张、不安和敌意。合作能使人更容易体验到成功的心理效应,它能使双方得到更多的好处,但合作也容易使人产生依赖和惰性,推卸责任,不思进取。竞争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竞争就无所谓合作,合作是竞争的目标和归宿,没有合作,竞争就失去意义。体育教学中的竞争与合作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人际交往的主要形式,是对立的统一体,二者以特殊的形式相互依存,具有积极的互动作用。

首先,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活动是完成教学整体目标的需要,竞争双方的深层或最高目标是一致的,即双方都是为了掌握和运用所学运动技能和战术,为了提高身体能力而进行竞争,这样,获胜的目标就下降成为浅层或暂时的目标。虽然竞争双方都试图阻止对方获得成功,想方设法妨碍对方取得成绩的努力,但这正反映了体育活动的基本特征,正是体育竞赛活动的特殊需要和体育教学活动的特殊要求。如果竞争者的深层或最高目标是一致的,竞争者又具有统一的认识、完善的规则约束和行动规范,他们的行动就具有了合作学习的性质,而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竞争了。

其次,体育教学中竞争双方虽然相互排斥对方取得胜利,但这种竞争往往是竞争与合作的共存和互赖。例如,小组间的竞争与对抗,同时就要求小组内的协作与配合,离开合作的孤立的竞争情景并不存在,这就契合了“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即使在一对一对抗的情景下,双方的竞争也可视为一种特殊形式的对抗性“合作”,因为没有了双方对抗性的“合作”,或者缺失了任何一方参与对抗,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攻防技术就无法演练。这是一种在具体目标上虽互相排斥,在动作行为上却互相依赖的另类合作。这与那种竞争者之间暗中较劲,甚至相互保密、猜疑、嫉妒、拆台等竞争目标结构下的竞争情景完全是两回事。

最后,体育竞争活动时,合作的意识与技能被用来展开规则约束下的对抗,这是一种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是一种双方在事先约定条件下,自觉遵守规则与特定要求,共同完成既定目标的特殊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这种竞争氛围和规则效应的熏陶下,学生养成的是一种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能力,学会的是利用合作的力量展开竞争的技巧与方法。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现代的生产及生活方式更接近于体育比赛,在机会均等条件下,谁的节奏更快,竞争意识更强,谁就有可能占据优势。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竞争机制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竞争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效益、发展经济的手段,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生机。体育的重要魅力之一就在于它激烈的竞争性。竞争的结果总与胜败相伴。体育运动鼓励人渴望与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和接受失败。在激烈的对抗中保持自信心并不断地努力,败了也要拼搏,要有永不服输的劲头,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失败的承受能力。胜不骄、败不馁、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等精神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因此,在竞争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进取的竞争意识,比其他的学科更具现实意义。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合作意识很难通过讲座或讨论的形式得到培养。它需要通过某种活动,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过程,通过共同完成任务和对各种结果的经历,以及成果的分享和责任的共同承担的关系去培养。体育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有效途径。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不同于其他课教学的内容,它很重要的特点是要以身体练习为基础,同时要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而且体育教学的许多教学内容都具有集体性、配合性的特点。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方法的特殊性,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动作的掌握和学习必须要通过自身练习来实现,在练习的过程中就需要他人的指导和帮助,就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练习小组,这就为合作学习在方法上创造了条件。体育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自教自练的能力。“教一遍等于学三遍”,教别人的过程,也是最好的学习过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就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起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着频繁的合作,一场球赛,一个游戏,一次接力跑,如果同伴间没有合作意识,就很难取得胜利。因而,我们应努力提倡合作教学,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内容,合理地利用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通过调控学生的情感来克服学生学习中的思维障碍和心理障碍,提高课堂效率。如:练习长跑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规定按照个人到达终点的次序得分,以同组成员得分之和计算团体成绩。这样每个同学都会很注意自己的成绩,力争为集体争光,促使学生加强团结协同配合、互相支持和鼓励,既培养了参与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又增强了集体观念。再如,在集体项目的比赛中,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换,替换谁都要以实现最高目标为准则。一场比赛的胜利,除场上队员的个人技术、技能的充分发挥外,主要是同伴间的相互配合,特别是少数技术好的学生,更应教育他们要与同伴相互配合,切忌单斗。在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或出现失误都是难免的,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切忌埋怨、责备。使学生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良好的合作,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更大。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比培养竞争意识更重要。英文中的“TEAMWORK”翻译成中文意思是团队合作,体现在团队活动中的协作能力。体育活动显然是最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合作性活动,也是培养团队精神最自然也是最简便的方式。我们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团队协作基础上的竞争力。学会与他人合作是基本能力,而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和短处则是有效合作的基本前提。当然,合作性的体育活动有利于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这涉及到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力。近年来,由于许多团体赛的出现,在这类团队组合性的活动中,暴露了我国学生及运动员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和分工协作方面的缺陷,首先是不知道怎么合作,即因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而缺乏合作意识乃至缺乏团队精神,并普遍表现为协作能力低。其次是不清楚自己的优势,更不知道别人的优势和劣势,从而无法实现互补性合作,致使合作小组的成绩低于个人水平之和。而有效的合作应是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合作小组的成绩高于单一个体的个人水平。

四、体育教学中进行竞争与合作应注意的问题

竞争与合作,就其本质来说似乎是相互对立的。而在体育竞争中,很多项目是以集体形式出现的,每位学生作为其中一个成员,必须依靠大家的力量、齐心协力,以发挥全体的最高水平,形成共同克服困难的风气,增强集体荣誉感,发挥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竞争的激励下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没有配合就没有真正的竞争,没有合作也就没有竞争的胜利。在竞争教育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竞争不是攀比,更不是抬高自己、轻视别人,而是通过竞争认识到集体中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和不足。只有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团结合作才能取得最好的成绩。在开展竞争活动时,注意教育学生要增强自信心、积极进取、团结互助,即使在竞争中遇到困难、挫折或是失败都不能灰心,更不能用不道德的手段对付竞争对手来达到个人目的。只有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才能获得更大进步,取得更多成功。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探索、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合作中,一定要克服懒惰、依赖、从众心理。

要合理地组织体育比赛。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比赛时应有一定的制约条件。由于竞争主体受到竞争内容、目标、规则、要求的限制,因而学校体育比赛的组织也同样受到相应规定、规则和各种行为规范的制约,任何想冲破这些制约的自由膨胀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都是有害的。在组织学校体育比赛时,要始终如一地贯彻公平竞争的原则,制定较完善的比赛规则,对参加者要一视同仁,加强对裁判人员公正执法的教育。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有合作意识;而人们要想在社会上突出自己、表现自己,又要有竞争的勇气。总之,合作是为了更好的竞争,竞争也是为了更好的合作。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没有合作就没有进步。只有把竞争与合作相互结合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单有合作精神或单有竞争能力是不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是我们教育的目标,也是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责编:李莉)

G807.04

A

1008-8431(2012)03-0067-03

2012-03-15

杨艳(1963-),女,中共太原市委党校现代科技教研室副教授;朱方兴(1961-),男,中共太原市委党校政治经济学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竞争意识体育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感谢竞争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我们的“体育梦”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