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散通便法治验及探究

2012-08-15黄继勇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杭州310005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宣肺桔梗肺气

黄继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科 杭州 310005

张 艳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

腑以通为用,然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辛能散、能行,散行则可通,故不通之病当以辛治之。气血津液只有通达,才能发挥其濡养之用,五脏六腑只有得到濡养才能柔润,故又言辛能润。辛散通便包括“宣肺通便法”和“利肠通便法”。

1 病历资料

患者,男性,76岁,离休干部,身材高大,体型壮实,长年便秘,多方求治,仍便秘难解,逐年加重,几已无药可用。2007年因“肾功能不全”住本科,每次解大便前,需要用几种通便药,努力如厕方能解出。观其中药方,泻下通便、润畅通便、宣肺通便、温阳通便,凡能用的通便之法几乎尽用,故住院之时,不敢枉下处方。时过1周,患者慢性咽炎因感冒加重。观其咽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明显,黄色分泌物覆盖,扁桃体Ⅱ度,未化脓,舌红,苔黄腻,脉滑有力。证属外感风热,遂处解表清热利咽之方:金银花15g,桔梗、连翘、青果、胖大海各6g,桑叶24g,荆芥穗6g,木蝴蝶9g,薄荷6g(后下),僵蚕、川贝、蝉蜕、野菊花各12g,麦冬、荞麦根各9g,芦根、甘草各3g。水煎服,1天1剂。2天后查房,其咽喉情况略有好转,但其久治不愈的便秘,却得到明显改善,实属意外收获。

于是反思其以前治便秘诸方,几乎都有大黄、枳壳、厚朴等苦寒通便之药,乃治标之法,虽能泻下,但不能解搏结于肠道之邪,故只能令大便暂通。初尚有效,后逐渐失效,此乃苦寒伤阳,久利伤气,损伤胃肠之生机,推动无力,故药效日减。久则因病因未除,阳损日重,胃肠失养,生机全无,纵加大剂量,亦无效。而本方以利咽为法,用辛凉通利之品,上解咽喉之邪以润咽,下解大肠之邪以润大肠,于是便秘得解。以后凡遇久秘之人,特别是体胖多痰之人,即使无外感也常加一二味辛散之药,均能获效。因此立意,做此“辛散通便”之法。此法应用于临床,治疗30例便秘患者,方中川贝剂量在6g以上时,此方通便有效率可达99%。

2 讨论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病因为“邪结”,邪束大肠,结而不解,而致便秘。祛邪之法,当以辛散为主。

2.1 便秘因肺病者当以宣肺为主,因肠病者当以利肠为主 脏为腑之里,为腑主开阖。肝开则胆汁泄,肾开则小便通,脾开则食出于胃,心开则小肠泌清浊,浊传大肠,肺开则浊能出于肛,大便即通。脏病则腑不能开阖,浊出不畅。肺与大肠在生理上密切相关,肺气宣发布散津液于肠道,使之润滑,利于排便;肺气肃降促使大肠发挥其传导功能。肺脏受邪,宣发肃降失常,影响到大肠传导,浊不能出于肛,故便秘[1]。其本在肺,当治肺,其标在大肠,故辅以通便。基于中医肺合大肠理论,从肺辨治便秘可取得较好疗效[2-3]。“谷味辛,先走肺”,故治肺当以辛,利用辛散之性,恢复肺的开阖,肺宣肃令行,则大便正常。常用药物如桑白皮、杏仁、前胡、苏子、紫菀等。戴荣祥[4]认为,不论何种证型的便秘,均应适当选用宣肺肃降之品如枳壳、杏仁、桔梗等,此谓开天气以通地道,取上窍启而下孔自然流动之功效。

腑为脏之表,腑为脏受邪,邪未传之于脏,则为腑病。腑以通为用,腑病则用不通,开阖不利。脏藏而不泄,脏浊排泄全赖所合之腑为之出也。腑病则脏之糟粕不传,故脏亦病。肺之排泄,赖大肠功能正常,大肠受邪,则传导功能失常,肺之浊不能泄,宣降失常,而生肺病。此时治疗不可以单治肺,因其本在大肠,故应治大肠,便通则肺气宣肃有权。故腑病便秘,当治腑,辅以宣肺。

表里脏腑虽属同治,但亦分标本主次。脏病治脏,兼通腑;腑病治腑,兼益脏。治大肠之法,以通为用,包括间接的宣肺利肠和直接利肠,无论宣肺还是利肠都应以“辛”为主,而非苦寒之品。

2.2 辛散利肠通便的机制 五味治病,在大肠则表现为:咸能软坚,促进大便软化;苦能泄下,是促进肠的排泄;甘能缓,使肠蠕动减慢,令人中满;酸能涩,使滑利泄下之势能收;辛能散,解散束大肠之邪,辛能行,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

便秘一般与外邪侵袭、饮食及排便习惯有关,患者或身体偏胖,痰湿偏重,痰阻气机,肠道不运;或感于邪,邪阻肠道,气血津液运行不利,凝而为痰。痰郁而化热,蕴而为毒,“痰热邪毒”影响肠道蠕动导致便秘。其始作俑者为“邪”,“痰”是重要的中间产物,此痰不去则便秘不解。辛味药可以祛邪利痰,辛凉药可以清热解毒。辛散通利、辛凉解毒、辛润滑利,正合便秘之“邪、痰、热、毒、干”的病机特点。

现代研究认为,辛味药大都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如桔梗所含皂苷口服时对咽喉黏膜及胃黏膜造成某种程度的刺激,反射地引起呼吸道黏膜分泌亢进,使痰液稀释,促使其排出。促进肠道分泌,软化大便,使其利于排除[5]。王毅等[6]利用便秘模型小鼠观察加味桔梗汤(桔梗、甘草、紫菀、浙贝母)的干预作用,结论认为加味桔梗汤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便秘小鼠肠道的传输功能。

2.3 观咽以知大肠 手阳明大肠经的经别下走大肠,上循喉咙,出缺盆后仍合入本经;手太阴肺经的经别入走肺,散行绕大肠,出缺盆,沿喉咙合入手阳明大肠经。可见,咽是肺与大肠交接之门户,脏腑之病互累,必经于咽。

大肠为邪所困,失其通达濡润,故便干不通。外邪所困,在上则咽红、咽痛、咽干,在下则便秘、生疮、粕门干。咽、粕门分为消化道的进出口,故利咽之法所以利粕门。便秘之人,常述大便头干,实乃粕门干,治之当利粕门(粕门即肛门,其气内通于肺,故又曰魄门)。

所以,便秘伴咽不适,观其咽,即可知其肛,知其大肠。咽为邪所苦则可知肠亦为邪所苦;咽有痰,则可知肠壁亦有痰。其治当辛散驱邪,辛利豁痰,邪解则便通。此便秘,非辛利之法不能解,然古书中多无利肠、利粕门之药,鉴于咽与粕门的表里关系,故从利咽之药中求之。叶天士云:“上窍开泄,下窍自通”。也是阐明“观上以知下,开上以通下”的道理。

2.4 解大肠之法以便为度 开鬼门之法在发汗,汗出则表邪随之而解;解大肠之法在通便,便通则邪因之而下。解表发汗,遍身微微汗出则邪能随汗外解;辛利大肠,大便通体干湿适中,一日一行,则邪能尽随之下解。开鬼门法,汗出不畅则邪解不全;解大肠法,便不全通则邪祛不尽,邪不能尽解,停药后易复发;过汗可伤阳,过泻亦可伤阳。解表之法,意不在发汗,在祛邪,给邪以出路,祛邪务尽,使邪完全从太阳之表而解。通便之法,意亦不在泻下,仍在祛邪,仍求务尽,使其全由阳明之表而解。太阳之表“观其汗”,阳明之表“测其便”,解表之法总以辛散为主。

[1]胡继红,吴承玉.从肺论治现代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28(3):4-5.

[2]郑丰勋,李炜弘,严石林,等.便秘从肺论治[J].国医论坛,2003,18(3):16-17.

[3]蔡德光.宣肺润肠汤治疗老年性便秘100例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0,39(5):453-454.

[4]戴荣祥.便秘当重理肺气[J].福建中医药,2007,38(6):38.

[5]泰阳,侯建平,孟建国,等.桔梗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09,29(6):74-75.

[6]王毅,李宇航,郑丰杰,等.宣肺中药对小鼠肠道传输功能减缓的调节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4):731-733.

猜你喜欢

宣肺桔梗肺气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浅谈喉咳肺气虚证
人到中年补肺气
调畅气机在咳嗽病中的应用
提壶揭盖法治疗闭经的探讨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天上来信
祛风宣肺止咳方治疗风痰闭阻型感染后咳嗽30例临床观察
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