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2-08-15王颖芳杜红卫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进行性基因突变髋关节

王颖芳 杜红卫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 金华 321000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颖芳 杜红卫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肾病风湿科 金华 321000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 Wnt诱导分泌蛋白3(WISP3) 骨软骨发育不良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PPD)又称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 with progressive arthropathy,SEDTPA)或儿童进行性假类风湿性关节病(arthropathy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of childhood,APPRC),是一种进展性的、可能致残的遗传关节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主要病变为持续性软骨丢失和骨破坏。其特征性表现有:扁平椎及椎体终板不规则,外周关节的骨膨大,继发性骨关节炎,广泛骨质疏松,无滑膜炎及其他炎性反应,无骨质侵蚀[1-4]。该病患病率估计为1/1,000,000,主要发生在地中海东岸、中东以及北非的马格里布地区[5-6],国内极为罕见。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PPD患者,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4岁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双膝关节肿大、疼痛,双肘关节肿大,偶有疼痛,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大,无明显疼痛,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半年前患者出现左髋关节疼痛,跛行步态,近3个月症状加重,行走受限。多次查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核抗体(ANA)、HLA-B27等炎性指标及免疫相关抗体均为阴性,10年来间断给予中草药治疗,并曾短期服用强的松片、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症状无改善。患者既往无重大疾病史。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查体:血压114/63mmHg,智力正常,蹒跚步态,消瘦,体质量35kg,身高与同龄正常人相仿。头颅面部无异常,脊柱轻度侧弯,各棘突无压痛,弯腰受限;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硬性肿大,无压痛,轻度屈曲畸形;双腕、双肘关节肿大,无压痛,活动不受限;双膝关节肿大,右侧明显,不能完全伸直,无压痛,下蹲困难;双髋关节屈伸、外旋、外展受限,左侧明显,有压痛,双侧“4”字征阳性;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RF、CRP、ESR、ANA、HLA-B27、免疫球蛋白、补体、甲状旁腺激素(PTH)、降钙素(CT)等生化指标、炎性指标及免疫相关抗体、钙磷代谢指标均正常。采用PCR及直接测序法对WISP3基因的5个外显子测序均未发现突变和变异。X线表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足趾间关节、跖趾关节干骺端膨大,关节间隙无明显狭窄,骨质疏松明显,无骨质侵蚀;双膝关节干骺端膨大,关节间隙狭窄,无骨质侵蚀;胸片示胸椎侧弯,下段胸椎椎体变扁,椎体边缘密度增高,椎间隙稍狭窄;骨盆片示双侧髋关节股骨颈变短,左侧股骨头膨大,左侧髋内翻,双侧髋关节面稍毛糙,关节间隙略狭窄,骶髂关节间隙正常。双髋关节MRI示左侧股骨头增大,骨骺较对侧变薄,双侧髋关节面稍毛糙,关节面下骨质信号异常,边界不清,左侧为甚。双侧髋关节间隙狭窄,周围软组织未见明显异常。结合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典型影像学表现,诊断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PPD)。

2 讨论

PP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属于骨-软骨发育不良症中的一种,临床罕见。1982年Wynee-Davies等首次报道PPD。1999年Hurvitz等[6]在13例PPD患者中发现了9种不同的WISP3基因突变,其中来自同一血缘家系中的患者WISP3基因突变是一致的,并首次应用定位候选克隆方法确定WISP3基因为PPD的致病基因。在之后的研究中,更多不同的WISP3基因突变类型在PPD患者中被确认。迄今为止发现了16种以上的突变类型[7],包括WISP3等位基因或杂合基因的缺失、替代、插入、错义等[8-9]。PPD发病与该基因突变有关,这点目前已得到了公认。近期研究发现,WISP3基因第3外显子上的G46X和C114Y突变与国内的PPD患者密切相关[7]。

Wnt诱导分泌蛋白3(WISP3)基因又称为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CN6基因,属于CCN家族成员之一,1998年由Pennica等首先克隆,并将其定位于6q 22-6q 23。WISP 3基因编码含354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约40 kb的分泌性蛋白,由信号肽和4个富含半胱氨酸残基的结构域构成[10]。目前WISP 3基因突变导致PPD发病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阐明。2004年Sen等[11]发现WISP3通过调节Ⅱ型胶原和蛋白聚糖的合成维持软骨稳定性,WISP3突变能阻断此功能而引起软骨丢失,可能部分解释了PPD的发病机制。2006年王敏等[10]发现,野生型WISP 3蛋白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膜,而突变型WISP 3蛋白在细胞浆内异常聚集,认为突变WISP 3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变化,极有可能影响蛋白的细胞外分泌,从而影响WISP 3蛋白正常功能的行使,最终导致PPD的发生。近期研究[12]发现,WISP3基因可能通过抑制软骨细胞增殖,促进软骨前体细胞分化而发挥调控作用。

该病大多有家族史或近亲婚配史,男女患病率相仿,发病年龄多为1~10岁,其中77%为3~5岁。其临床表现为对称的多关节肿胀,可伴有疼痛,外周大小关节均易受累,其中最常受累的关节依次为双手小关节、髋、肘、膝、腕、肩、踝、足[4,13]。以上表现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肿胀的关节无皮温升高等炎性活动的表现,无滑膜炎及其他炎性反应。随着年龄增长,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膨大变形逐渐加重,出现进行性关节僵硬、活动受限,最终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脊柱受累是本病另一个突出的临床表现,但早期常无自觉症状,异常体征多在15岁以上患者中发现,多表现为显著的腰椎前凸、胸椎后凸或脊柱侧弯,38%的患者脊柱受累可出现短躯干畸形[4]。本例患儿否认腰背疼痛等症状,身高与同龄正常人相仿,但胸片提示已有轻度的胸椎侧弯,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脊柱受累可能进行性加重并出现相应症状。严重者由于脊柱侧弯及驼背畸形,脊柱退行性改变不断加重,椎间盘突出、黄韧带及后纵韧带增厚,可导致椎管狭窄而出现脊神经受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肢体活动能力受限进一步加重。患者智力发育及第二性征发育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对该病有诊断性意义,X线表现为受累关节如双手、足的掌骨、指趾骨关节及肘、膝、腕、肩、踝关节邻近干骺端或骨端膨大,可伴有关节间隙狭窄,无骨质侵蚀。髋关节受累可见股骨头干骺端或骨端膨大,关节面毛糙,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及髋内翻等改变。该病缺乏有效的病因治疗,以合理的对症治疗及康复锻炼为主要治疗手段,疾病晚期可行关节成形、关节置换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PPD对患者的寿命无显著影响,但受累关节的预后差,病变进行性发展,最终出现继发性骨关节病,导致关节强直、功能丧失,致残率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因该病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RA)极易混淆,故鉴别极为重要,对于拟诊RA的多关节肿痛患儿,不能只关注外周关节的检查,对中轴关节的检查也非常必要,以免误诊,导致不必要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失去早期康复干预的最佳时机。

[1]Mampaey S,Vanhoenacker F,Boven K,et al.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J].Eur Radiol,2000,10:1831.

[2]Ehl S,Uhl M,Berner R,et al.Clinical,radiographic,and genetic diagnosis of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 in a patient with severe polyarthropathy[J].Rheumatol Int,2004,24(1):53-56.

[3]Oestreich AE.Mega os trigonum in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J].Pediatr Radiol,2002,32:46-48.

[4]邓小虎,黄烽,张江林,等.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临床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4):351-353.

[5]El-Shanti H,Murray JC,Semina EV,et al.Assignment of gene responsible for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 to chromosome 6 and examination of COL10A1 as candidate gene[J].Eur J Hum Genet,1998,6(3):251-256.

[6]Hurvitz JR,Suwairi WM,Van Hul W,et al.Mutations in the CCN gene family member WISP3 cause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J].Nat Genet,1999,23(1):94-98.

[7]Yue H,Zhang ZL,He JW.Identification of novel mutations in WISP3 gene in two unrelated Chinese families with 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J].Bone,2009,44(4):547-554.

[8]彭依群,廖二元,顾慧敏,等.复合杂合性CCN6基因突变致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的软骨病理和分子病因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796-1803.

[9]谭利华,廖二元,肖恩华,等.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伴进行性骨关节病的MRI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2):195-197.

[10]王敏,周后德,彭依群,等.SEDT-PA致病基因WISP3突变体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定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6):554-556.

[11]Sen M,Cheng YH,Goldring MB,et al.WISP3 dependent regulation of type II collagen and aggrecan production I chondrocytes[J].Arthritis Rheum,2004,50(2):488-497.

[12]王敏,彭依群,周后德,等.WISP3基因突变体的构建及在COS-7细胞中的表达[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3(1):8-15.

[13]Loubna Bennani,Bouchra Amine,Linda Ichchou,et al.Progressive pseudorheumatoid dysplasia:Three cases in one family[J].Joint Bone Spine,2007,74(4):393-395.

2011-12-28

猜你喜欢

进行性基因突变髋关节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护理探析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三)
更正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成人型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型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