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2012-08-15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杭州310003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6期
关键词:浅表性萎缩性胃镜

李 蕾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 310003

桑 怡 杭州市中医院

吴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李 蕾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杭州 310003

桑 怡 杭州市中医院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 吴滇

吴滇主任中医师系杭州市名中医,临证40余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CAG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黏膜肌层增厚,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与饮食不洁、精神过度紧张、幽门螺杆菌感染、滥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饱胀、不适、口干、腹泻、便秘等。根据该病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吴老师临证,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采用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之法治疗CAG,取效良好。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聆听教诲,现将吴老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清化湿热 以助祛邪

《脉因证治·心腹痛》指出:“郁而化热,或素有热,虚热相搏,结郁于胃脘而痛”。脾胃阴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的内在基础,但多数患者在病程中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邪实证候,以湿热毒邪最为常见。特别是对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提示黏膜充血水肿或溃疡者,依照急则治其标的原则,当先清化湿热。吴老师临床上常佐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厚朴、黄芩等清热利湿之品而获效。

2 行气活血 标本同治

《医林改错》云:“无气则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滞而瘀”。《仁斋直指方》谓:“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则诸病从生。气血亏虚无以荣养黏膜,久病入络,气血瘀滞,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吴老师认为,脾胃气虚血瘀为该病核心病机,贯穿疾病始终。治疗过程中,吴老师常以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或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当归、丹参、莪术、猫人参、香茶菜、七叶一枝花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之品。

3 升清降浊 调畅气机

水湿运化依赖于脾气升发和胃气和降。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降则生化有源,出入有序,不运不升则生化无端,不降则传化无由,壅滞成疾。胃以通降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逆,故通降胃气是治疗胃病的重要原则。吴老师认为,慢性胃炎患者常因脾胃升降失常而出现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常酌情佐以大腹皮、木香、槟榔、枳壳、枳实、白术等理气运脾之品。

4 调理身心 治神为先

肝属木,性喜条达,主疏泄。肝脾相互为用,相互制约。若肝气不舒,则横逆犯胃,可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脾气不升则飨泄,胃气不降则嗳气、呃逆、恶心、呕吐。《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保持心情舒畅,使肝气调达,脾胃的升降功能才能保持正常,这些都是减少慢性萎缩性胃炎复发的重要因素。吴老师认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易导致患者性情急躁,多思忧虑,高度紧张。临证治疗多参以养心安神之法,常用合欢皮、百合、绿梅花、郁金等理气解郁药,调畅情志,以利于患者疾病情康复。

5 典型病例

例1:陈某,女,52岁,农民,2010年8月2日初诊。胃痛间作伴纳差3年余。胃镜检查提示:中重度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球炎、Hp阳性。症见痞满不适、嗳气、纳差、排便欠畅,进行性消瘦,焦虑不安,舌苔微薄腻,脉弦。辨证属肝胃不和,气机不畅,治以清热益胃、疏肝理气。药用:蒲公英、黄芩、川朴各10g,蛇舌草15g,大腹皮、当归、木香、焦六曲各10g,太子参15g,炒二芽各10g。七剂,水煎服,1天2次。二诊:纳谷稍增,胃脘部饱胀不适改善、排便通畅,苔薄腻脉细,去蛇舌草、焦六曲,加丹参、旋覆花各10g,继服七剂。三诊:食欲增加,每餐一碗米饭,脘腹饱胀不适基本缓解,尚有焦虑不安,上方去旋覆花,改用酸枣仁15g,百合10g,淮小麦30g,炙甘草10g,红枣30g,枳实、白术各10g,共服药3个月,诸症消失,复查胃镜提示:浅表性胃炎,Hp阴性。

按:患者为中年女性,病程3年之久,脾气不足,吴老师认为,脾胃虚弱为基本病机,然久病易致肝气犯脾,气滞内生,或脾失健运,水液不化,酿化湿热等,故初期以疏肝行气,清热化湿为主,佐以健脾,药以蒲公英、黄芩、蛇舌草清热化湿,川朴、大腹皮疏肝行气,太子参、当归养气血,再加炒二芽化食健脾。继诊以甘麦大枣汤加减调养气血,辅以枳术丸行气健脾。

例2:吴某,女性,67岁,2008年8月9日初诊。中脘隐痛胀闷反复发作2年,加重半年。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Hp阳性。病理检查提示胃窦黏膜重度慢性浅表性炎(活动性),伴小区糜烂、中度肠化及局灶萎缩。症见胃脘部隐痛,纳差,口中异味,口干舌燥,舌苔部分光剥,脉细弦。辨证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治以清化湿热兼行气活血。药用:蒲公英15g,黄芩、川朴、当归各10g,蛇舌草、丹参各15g,猫人参、香茶菜各30g,七叶一枝花15g,露蜂房6g,大腹皮、木香各10g,白及、猪苓、茯苓各15g,莪术10g。七剂,水煎服,1天2次。二诊: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因患者平素体虚、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改方为:太子参30g,白术10g,猪苓、茯苓各15g,米仁30g,炒白芍、枳壳各10g,丹参15g,炙甘草10g,白扁豆、淮山药各15g,猫人参30g,七叶一枝花15g,山慈菇10g,白及15g等加减治疗,共服1年余,诸症消失,复查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Hp阴性。病理检查: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

按:吴老师认为,该患者素体不足,脾胃虚弱为病本。脾主运化,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导致湿从中生,郁久化热,此为标。急则治标,药用蒲公英、黄芩、白花蛇舌草清化湿热,配伍枳壳、槟榔、木香等调理气机,促进胃动力。患者久病必虚,久病必瘀。久病由气及血、伤及络脉,胃络瘀阻,气滞血瘀,治疗上重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用当归、丹参、猫人参、莪术、香茶菜等。服药后症状改善,缓则治本,选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等益气健脾扶正祛邪。

6 体 会

吴老师认为,脾胃虚弱为CAG发病的根本原因,治疗大法以益气健脾为主,然该病每每夹杂实邪,尤其在急性期,当以驱邪为主,健脾为辅。同时,在治疗上注重升清降浊,调畅气机,活血化瘀,并注重精神调理。综合以上诸法,明显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1]叶诚焯,吴滇,柴可夫.清热益胃口服液联合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127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1):86.

[2]詹程胹,吴滇.吴滇辨治脾胃病经验[J].浙江中医杂志,2011,(9):635.

2012-01-18

猜你喜欢

浅表性萎缩性胃镜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观察黄芪建中汤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智能分光电子染色内镜联合小探头超声在食管浅表性病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马来酸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浅表性血管瘤的临床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
吴茱萸汤治疗肝寒犯胃型慢性浅表性胃炎土50例
加味异功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