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探讨

2012-08-15丹,张翱,赵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医学影像实习生科室

刘 丹,张 翱,赵 涛

(重庆医科大学 附属永川医院:A.放射科;B.教务科,重庆 402160)

随着影像专业技术的进步和相关知识的飞速更新,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医学影像诊断人才,越来越受到医学教育界的重视。而医学影像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决定了临床实习阶段是医学影像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环节,所以如何提高影像专业的实习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成为整个医学影像教育的重点。作者所在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放射科自2001年来已培养本专科医学影像专业的实习生数百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方法,现总结如下。

1 高度重视实习教学工作,建立健全实习教学管理制度

临床带教教师的问题是影响实习质量的主观因素之一[1]。现阶段影像科室的工作十分繁重,同时各级医师都面临较大的科研压力,所以部分医师对教学工作就比较懈怠,尤其是在实习教学阶段。个别教师对实习生指导较少,不仔细修改实习生书写的诊断报告,对实习生的培养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科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用以规范教师的实习教学工作,如在科室二级分配上将教师实习教学工作质与量同收入绩效挂钩,对完成教学工作好的教师予以奖励;将实习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对拒不接受教学安排或完成情况较差的医师予以一票否决;明确不同职称教师各自的教学职责,细化教学安排,确保各教学环节的有效落实。这一系列制度的实施,在科室营造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保证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除了加强对教师的要求外,还强化了对实习生的管理。科室安排专门的科教助理负责实习生的教学事宜,在实习生进科室的第一天就向他们讲解科室对实习生的要求、实习生守则及有关规章制度,介绍本科室的情况和教学方法,提出科室对实习生在纪律、学习及生活上的要求。不定期的抽查实习生的工作完成情况。

2 加强临床知识的培养,尤其重视病理回访

现代医学的发展对影像专业医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能阅片、出报告、下诊断,还要熟悉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这就需要影像专业医师有较完备的临床知识体系。为此,我科一方面要求实习生尽量多与病人交流,例如在检查时问问患者的临床表现,复诊时问问已经接受了哪些治疗措施,这不仅拉近了与患者的距离,改善医患关系,还可以丰富有关的临床知识。另一方面,还要求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到病房去和患者直接接触,到临床一线与患者沟通,强化他们对临床知识的学习。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影像与临床的联合查房,与临床医生一起讨论,了解病情变化,明确病理结果。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对疾病的全面认识,能综合多种影像手段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强化分析思考能力,有机地将医学影像教学、临床教学、实践、讨论、分析整合在一起,提高实习生对临床问题的综合观察、思考和处理能力,实习教学的深度也将得到较大提高。

3 充分利用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进行实习教学

近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图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迅速发展起来,现阶段的大中型医院均已开始建设和应用。该系统能对数字化的医学图像进行采集、存储、管理、传输、诊断及处理,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在教学工作中每个学生面对一台电脑终端,对影像的观察更清晰、更全面,学习效果比传统阅片方式更好;学生还可以利用PACS系统检索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查找资料并进行浏览图像及影像报告,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自学能力。由于系统能迅速提供所有检查病人的图像资料和文字诊断资料,实习生可以充分利用实习时间,学习掌握更多的临床病例;还可以利用PACS系统查阅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病理资料,有助于学生对各类疾病的影像、病理、临床三结合的学习掌握[2]。教师也可以利用PACS系统建立教学病例库,涵盖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例,并按系统、专题制作出内容丰富的多媒体课件,这为教师节约了大量查找资料的时间,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4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模式的运用

PBL教学模式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教学目标,其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3]。在学生入科实习一段时间、有一定工作经验以后,安排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PBL教学活动。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选择合适的讨论内容,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并回答设定的问题。例如讨论骨肿瘤的放射表现,就要求学生自己去查找不同类型的骨肿瘤典型影像片,如骨肉瘤、骨巨细胞瘤、骨软骨瘤等,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各自的特征,再进一步区分不同种类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典型临床表现,需要做哪些相关检查,治疗原则是什么等等,这样就将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临床医学内容及影像诊断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在讨论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不过分关注讨论结果,而是更加强调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慢慢“隐退”,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而是知识建构的促进者,仅在关键时刻起到点拨、支架与教练的作用[4]。通过PBL教学模式的运用,学生的求知欲更强烈了,更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对学生自学能力,文献检索、查阅资料能力,归纳总结、综合理解能力,逻辑推理、口头表达能力,主导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

5 重视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

书写规范的影像诊断报告,是影像科医师的基本功,反映着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精神风貌[5]。如何培养学生书写规范化影像诊断报告的能力是影像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我科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能力的培养。在实习生入科之初,就由科教助理组织学生上一堂 “如何书写影像诊断报告”的小课,明确书写规范化影像诊断报告的目的、内容、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强调必须遵循“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的影像诊断基本原则。强化影像诊断报告对影像医生的重要性,对报告中将患者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重要项目弄错的学生一律要求延长实习时间,在学生中牢固树立“诊断报告是影像医生生命线”的意识。要求学生每周必须完成一定量的影像诊断报告,并把诊断报告交给带教教师或高年资医生修改。科教助理随机从中抽取部分报告作为实习的平时成绩记录存档。带教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诊断报告的交流学习会,指出报告中出现的问题,纠正报告中条理不清晰、用词不准确、不规范的地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片能力,促进学生书写诊断报告的规范化,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诊断水平。

6 加强科室文化建设,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科室文化是科室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塑造、培养和提炼而成的一种精神风貌,是科室全体人员群体心态的对外表现,反映出科室群体对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观念,包括理想、信念、工作态度、行为规范、人员修养、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引导激励、辐射创新、教育约束等作用[6-7]。良好的科室文化,不仅可以带动科室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也为实习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我科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室文化的同时,也把实习生融入到科室大家庭中,组织实习生参加科室业务学习、科研申报、学术会议筹备等活动,让他们接受科室文化的熏陶,培养其团队意识、形象意识、学习意识及创新意识。随着科室文化的建设,催生出了良好的科室工作氛围,也为实习生提供了融洽、舒适、愉悦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乐于在科室工作,乐于在业余休息时间回到科室与教师交流探讨,乐于为科室付出和奉献,让枯燥的实习生活变得丰富精彩。许多毕业多年的学生回忆当年在我科实习的情景都如数家珍,感叹当时的美好时光。

总之,医学影像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性。科室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强化各实习环节的质量控制,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营造出良好的实习氛围,努力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性强、综合素质高的医学影像专业人才。

[1]岳树强,杨雁灵,窦科峰.外科学教学中对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2):222-224.

[2]杨 明,刘 斌,杨小庆,等.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及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41-42.

[3]袁太宁.对当代高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2):201-20.

[4]崔炳权,何震宇,王庆华,等.PBL教学法的研究综述和评价[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5-118.

[5]李 龙,罗沛霖,许 斐,等.医学影像实习生书写影像诊断报告能力的培养[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0):939-941.

[6]陈 黔.浅谈科室文化的塑造与培养[J].现代医院管理,2006,8(3):47-48.

[7]于荣丽,孙立红,王洪杰,等.医院科室品牌建设与科室文化建设[J].中国医院管理,2008(9):57.

猜你喜欢

医学影像实习生科室
《中国医学影像杂志》稿约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爱紧张的猫大夫
最牛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