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康复医学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012-08-15罗庆禄王诗忠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年6期
关键词:康复考核创新能力

梁 杰,陶 静,何 坚,江 征,韩 平,罗庆禄,王诗忠

(福建中医药大学 康复医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随着中国康复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建立一支素质优良、训练有素、具有创新能力且一专多能的康复医师队伍日益显示出必要性与重要性[1-2]。康复医学学生的培养有别于其他医学专业,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始终鼓励和支持创新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在此,作者根据目前我国康复医学教学现状,分析了影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并结合我院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培养模式提出加强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为本康复医学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1 当前影响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康复医学教学中“三多两难”影响了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康复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多两难”,即学习内容多,抽象概念多及治疗技术介绍多,而理论知识记忆难,治疗手段复杂多样掌握难。学生在进行理论课学习时,常感到对各种治疗技术的特点和应用抽象难懂;不同治疗技术的区别易混淆,不利记忆;此外由于康复治疗学知识量大,容易导致学生缺少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实践和创新应建立在对基础理论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若基础理论不扎实,理解不够透彻,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影响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陈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性培养。目前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多沿用传统的以传授知识和经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基本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3]。不管学生理解不理解,只要他们能够记住教材的内容,依葫芦画瓢的完成教材的基本操作,或者能够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骤完成那些即使不做实验也能得出结果的验证性实验,教师的“教书”就完成了。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教学活动没有创新,也根本不需要创新,长此以往,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就已经消失殆尽了,更不要说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了。所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制约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抑制了学生创新性的发挥。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康复人才,广大教师就应该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修养,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较为丰富的创新手段方法[4]。事实上,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创新意识、开发学生潜意识差,使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手段缺失,自我修正能力弱,从而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

实践的机会较少,缺少创新的动力和平台。目前,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和模仿能力,然而在创新性思维方面却存在明显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学科间的交流、渗透很少,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缩小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失去了想象的空间和相互借鉴的机会。再者,普通医学院校在教学条件、培养经费、办学水平和条件,与综合大学、重点院校存在一定差距,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平台和交流平台,提供的动手实践和对外交流的机会较少,因而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缺乏必要的考核和激励措施。目前,大学教育阶段中多数课程的考核手段比较单一,理论成绩占期末成绩的比重过大,有的甚至占100%,使得学生仅仅满足于记住书本的内容,根本无创新性可言,使得学生失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动力。香港理工大学在考核和激励措施方面值得内地借鉴:为了保证其教学质量,每门课程的考核除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幻灯片制作讲解考核,有的还包括实验报告的考核。从知识应用,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手段也是多样化的;对提出创新思维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包容和支持,不管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多么幼稚,创新成果多么拙劣,以此不断激励学生去思索去创新[1]。

2 加强康复医学专业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措施

2.1 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动性

以往在临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常以结论式的经验教学为主,以疾病为主线,介绍临床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和治疗措施。在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一改以往的结论式或经验式教学方法,以功能障碍为主线,找出影响功能的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制定康复治疗方案,然后在介绍相应康复治疗技术和方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目前已成为国内外医学院校公认的一种教学改革方法。PBL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查阅资料,自己提炼答案,小组登台交流学习内容,进而解决问题。这样既能提高学生自主提炼知识、获得信息的能力,又明显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此外,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开展情景教学、模块教学、情感教学、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情景互动等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形成趣味性强、丰富生动的教学,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2.2 提升教师创新教育的实践能力,为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保障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实践和支持。为此,必须努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教育的精神,鼓励教师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不断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同样,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中科研和创新成果多了,才能使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增加,可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3 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为学生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提供条件

随着学科交融不断加深,仅满足于本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已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为此,应充分利用综合学科的优势,开设了相关边缘专业的课程,如心理学、中医学、自然辨证法、统计学、法律学等,并不断鼓励学生兼读选修课。跨专业跨学科的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熟悉边缘学科,搭建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体系,从而具有科学整体思维和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故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修订培养方案,注意学科间的交叉和综合,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促使学生形成交叉、跳跃式思维的能力。

2.4 尽早接触科研,推动形成创新性思维的意识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不同的科研活动,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给学生早期接触科研的条件,在教师的指导下申请学生业余科研、暑期科研项目,撰写标书、研究论文和报告。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情况,提供一批科研课题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提出申请,通过“双向选择”将一部分优秀的学生吸收到科研小组中,完成一部分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拓展视野,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校正在推行研究生教育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制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可以尝试本科教育导师团队联合培养制度,积极吸收校内外、国外和港澳等的交叉学科专家组成指导小组,优化导师团队的知识结构,扩展其视野。

2.5 改革考评方式、创新教学评价,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考试的目的除了使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应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大学阶段考试是必要的,但方式和方法不是唯一的,要避免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应该坚持以激励为主,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从基本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评价学生的总体学习状况。例如可以从文字表达、口头表述,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分析、解决,思维理解、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思考问题的角度,解决方法特异性等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借鉴香港理工大学考核方式,从知识应用,操作技能和专业素养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手段多样化,适当的加大实践考核比重;不断激励学生去思索去创新,对提出创新思维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包容和支持[1]。

2.6 组织学生参赛,充分挖掘优秀学生的创新能力

各类学科赛事是实践创新的有效载体,它不仅能提供实践创新的舞台,而且能激发实践创新的热情,培育实践创新的精神[5]。因此,可以通过举办全国性质的康复技能大赛,以加强各高校间康复专业学生的交流,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平台,疏通信息的传递。这样能使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通过榜样作用带动其他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从而整体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如何在康复医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形成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特色,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康复人才队伍,是康复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需要人们继续努力,坚持不懈的探索,不断的交流和完善。

[1]李 凝,於 伟,朱 毅,等.香港理工大学与南京医科大学康复治疗专业教学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26(1):69-71.

[2]李晓捷,吕智海,张丽华.康复治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康复治疗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4):394-395.

[3]曹啸敏.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论坛,2011(10):152-153.

[4]莫 坷,王 珍,关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2011,10(32):217-219.

[5]牛春丽,苗红霞.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38-39.

猜你喜欢

康复考核创新能力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表里不一”如何识别——富平增强考核洞察力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知识转移对北京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