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2-08-11姜益常邵加龙杨志国董子升李远峰

中医药信息 2012年1期
关键词:颈源针刀椎动脉

姜益常,邵加龙,杨志国,董子升,李远峰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颈源性眩晕是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一种继发性眩晕,其临床表现差异很大,轻者仅表现为阵发的或持续的头晕头胀、头部昏蒙感,稍重者表现为头重脚轻、步态不稳,重者则出现天旋地转、甚者晕倒[1]。临床上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比较局限,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疗效不确切。笔者自2009年12月~2011年9月间,对80例患者分别采用针刀疗法和针灸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80例颈源性眩晕患者均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三科门诊和住院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10年;对照组40例,男15例,女25例,病程最短者5日,最长者12年。两组患者年龄均在30~58岁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颈性眩晕多见于交感神经型颈椎病或椎动脉型颈椎病,以后者居多,且交感型颈椎病诊断较难,目前尚缺乏客观的诊断指标,故本研究以椎动脉型颈椎病为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青岛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2]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的诊断标准。

1)曾有头痛或颈枕部痛、恶心、呕吐;2)位置性眩晕,卒倒、视物不清等;3)旋颈试验阳性;4)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眩晕;5)影像学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增生;6)TCD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疾病诊断标准;2)年龄30~60岁间,长期低头工作或不良姿势、习惯者;3)1个月内未接受其他方法治疗者;4)同意加入本实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病例排除标准

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观测者;4)脊柱先天性畸形或发育不全,颈椎结核者;5)颈部外伤、骨折者;6)不能坚持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定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取俯卧位,上胸部垫枕,头低位,颌部近胸前,项部暴露充分,保证口鼻呼吸道通畅。在枕骨下项线、病变椎体椎板旁、关节突关节体表投影点、颈部肌肉压痛点等部位选择性定点,用标记笔标记。常规消毒,铺无菌巾,戴无菌手套,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用汉章牌4号针刀,在枕骨下项线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针刀垂直达枕骨面,行切开剥离2~3刀;在病变椎体椎旁开1.3cm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进针,探及椎板后刀口线方向改变90°,上下探及椎板上下缘,松解黄韧带2~3刀,继而向外探及关节突关节,松解关节突关节囊2刀。对于颈背部肌肉压痛点或有条索状结节处的用针刀垂直肌纤维走形方向行纵行疏通、横向剥离2~3刀,出针后压迫止血片刻,无出血后,再次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1周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用1.5寸华佗牌针灸针,取颈部夹脊穴,风池,百会,天柱。每日1次,每次20~30min,半个月为1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1)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每项均分为5个等级,病情越轻积分越高,全表满分为30分[4];2)治疗前后TCD数值;3)治疗前后颈椎正侧位X线。

1.7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TCD检查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观察半年以上无复发者;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CD检查有改善,能坚持一般劳动和工作,过度劳累有轻度不适;好转:症状、体征部分消失,可从事轻工作,劳累后有明显不适感;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

1.8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n)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计分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计分(s,n=40)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计分(s,n=40)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组别 眩晕 颈肩痛 头痛 生活与工作 心理及社会适应 症状总和治疗组 治疗前 9.28 ±1.62 1.58 ±0.64 1.06 ±0.28 2.45 ±0.56 2.06 ±1.08 16.30 ±1.83治疗后 12.12±1.76*△ 2.93±0.46*△ 1.45 ±0.34*△ 3.45±0.41*△ 2.96±0.81*△ 23.20±1.02*△对照组 治疗前 10.02 ±1.26 1.49 ±0.69 1.12 ±0.31 2.51 ±0.47 2.11 ±1.02 17.20 ±0.83治疗后 10.89 ±1.35# 2.14 ±0.57# 1.33 ±0.40# 2.91 ±0.52# 2.67 ±0.78# 19.87 ±0.88#

2.3 TCD数值比较 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D数值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D数值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P <0.01。

组别Vmax(cm/s)LVA RVA BA治疗组 治疗前43.16 ±3.88 41.13 ±4.16 43.38 ±4.12治疗后 46.21 ±3.86△*44.78 ±3.54△* 47.80 ±4.78△*对照组 治疗前 42.92 ±3.41 40.98 ±4.94 42.81 ±5.08治疗后 44.20 ±3.68# 42.84 ±3.62# 44.52 ±4.32#

2.4 颈椎正侧位X线比较 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正侧位X线比较(n)

治疗组对患者的颈椎曲度改变、棘突偏歪、椎间隙狭窄、椎体不稳病理方面有一定整复作用,而对照组治疗前后X线征象基本无改变。

2.5 不良反应 虽然颈椎解剖结构复杂,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神经和血管,但只要仔细操作,严格无菌术,是绝对安全的。我们在治疗过程中有4例患者因过度紧张而出现出汗,一过性头晕等症状,经平卧床休息后症状消失,余患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3 讨论

颈源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范畴,以肝肾亏虚、气血衰少为本,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络、气滞血瘀为标。现代医学认为,颈椎失稳是导致颈源性眩晕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5]。影响颈椎稳定性的因素是附着在颈椎上的韧带和肌肉,它们保持着一定的张力,维持着颈椎的协调运动与力线。笔者参考朱汉章教授提出的理论:椎体周围软组织肌肉、韧带急慢性损伤后的动态平衡失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发病的根本原因。从而认为颈源性眩晕的发病与下面因素有关:1)颈部遭受寒凉刺激,长期的劳损及不正确的姿势,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组织间的粘连及条索状瘢痕形成,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2)粘连的椎体周围软组织失去其力线而导致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使颈椎椎体整体或局部发生失稳,在人体自我修复机制作用下椎体骨质增生而寻求稳定,增生的骨质、移位的椎体会刺激压迫颈部周围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所以欲解除眩晕必须从根本上纠正颈椎生物力学平衡。

针刀是将针刺疗法的针和手术疗法的刀融为一体,具有针刺和手术刀的双重作用。所以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时,首先通过针刀的针刺作用,调和阴阳,疏通经络,镇定止痛;另外针刀的刀对粘连的肌肉、韧带、筋膜和挛缩的疤痕进行松解剥离,局部减压,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排出致炎物质,促进无菌炎症的消退。使颈椎椎体周围软组织恢复力学平衡,从而重新建立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恢复颈椎曲度,使颈椎趋于稳定,避免了椎动脉因椎体微移、牵拉造成椎动脉狭窄。再者从椎动脉的走形过程看,椎动脉除了通过颈椎横突孔外,还穿过椎旁软组织组成的肌肉通道,当椎旁软组织挛缩使椎动脉相对狭窄,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生眩晕,通过针刀疗法解除颈部软组织的痉挛状态,改善椎动脉供血。治疗组患者经针刀疗法治疗后,眩晕症状与功能、TCD数值和颈椎X线的变化情况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针刀疗法治疗颈源性眩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1]王立军,张霁,刘金五,等.化瘀双补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0,38(6):40 -42.

[2]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王楚怀,卓大宏.颈性眩晕患者症状与功能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8,13(6):245 -247.

[5]左军,运峰,李冀.段富津教授治疗眩晕验案举隅(一)[J].中医药学报,2009,37(6):46-47.

猜你喜欢

颈源针刀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举办首届“忠州纯针刀”杯青年针刀人才论坛演讲比赛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头痛,您查颈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