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48例原因分析及处理体会

2012-07-30李春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23期
关键词:前房脉络膜小梁

李春霞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中医院,山东淄博 255400

青光眼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浅前房,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可引发角膜内皮损伤、周边虹膜粘连、黄斑囊样水肿、晶状体混浊、房角关闭甚至丧失视力等严重后果[1]。故正确分析浅前房形成的原因和及时正确的处理,是保证青光眼手术成功的关键。该院于2008年9月—2011年8月共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100例138眼,术后形成浅前房48例50眼,经正确分析其发生原因并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眼科于2008年9月—2011年8月共收治青光眼患者100例 138眼,其中男 42例 57眼,女 58例 81眼,年龄 45~73岁,平均64.5岁。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1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3眼,混合性青光眼19眼,开角型青光眼18眼,继发性青光眼7眼。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术前均采用药物基本控制眼压后,在显微镜下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每天换药1次,换药前使用裂隙灯检查眼部,测眼压,密切观察眼底情况、球结膜滤过泡、瞳孔、角膜、前房及晶状体等。如发现有浅前房形成者,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2 结果

2.1 术后浅前房发生情况

100例138眼术后发生浅前房48例50眼,发生率为36.2%。根据Spaeth分级标准[2]分级如下:Ⅰ级21眼、Ⅱ级16眼、Ⅲ级13眼。发生原因:滤过过强26眼(52.0%),结膜瓣渗漏12眼(24.0%),脉络膜脱离8眼(16.0%),恶性青光眼4眼(8.0%)。发生时间:3眼(6.0%)发生在术后第1天;31眼 (62.0%)发生在术后2~3d;8眼(16.0%)发生在术后第4天,8眼发生在术后第5天或5天以后(16.0%)。浅前房原因及分级详见表1。

2.2 浅前房处理方法

针对浅前房形成的不同原因采取相应处理,使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或1%阿托品及美多丽-P滴眼液散瞳,如有炎症反应,根据情况给予氟美松注射液2.5mg加庆大霉素2万U球旁或结膜下注射,或给予快速静滴20%甘露醇或静脉注射50%葡萄糖或呋塞米,每日1次,单眼绷带加压包扎。经2~10d相应处理后,48眼(96.0%)前房恢复正常,2眼(4.0%)分别通过结膜瓣修复术和玻璃体切除术恢复前房,视功能均恢复良好。未发生并发性白内障、虹膜前后粘连、黄斑病变或眼球萎缩等并发症。

表1 50眼浅前房原因及分级

3 讨论

青光眼是临床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大多数都采取手术治疗,以防止眼压过高损害视功能。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4.8%~70%[3]。浅前房为术后前房形成缓慢引发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就会导致虹膜前后粘连、房角闭塞等病变,可严重影响视功能,影响手术效果。故能否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导致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原因有多种,主要有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恶性青光眼等,此外,与术眼本身的解剖学基础及伴发疾病亦有关系。本研究资料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36.2%,多发生于术后2~3d(62.0%)。术后浅前房恢复越早越好,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处理,以控制术眼组织的病理性改变,提高手术成功率。

3.1 房水滤过过强

术后出现大滤过泡伴低眼压、浅前房,常见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巩膜瘘口过大、巩膜瓣薄、滤过泡过大或缝线不严密[4]所致,抗代谢药物的使用也可导致滤过过强的发生。本资料滤过过强26眼,术后均应用绷带加压包扎,同时使用睫状肌麻醉剂和皮质类固醇等药物,2~5d后恢复。

3.2 结膜瓣渗漏

多因结膜瓣破裂或角巩膜缘缝合对位不良、术中应用抗代谢药物引起结膜切口延期愈合,导致房水从裂口处流出形成浅前房,多见于术后早期。本资料结膜瓣渗漏12眼,其中11眼小的结膜瓣渗漏经滴用贝复舒眼用凝胶、单眼绷带加压包扎等措施,4~7 d后前房恢复正常。1眼结膜瓣渗漏较大,行结膜瓣修补术恢复。

3.3 脉络膜脱离

多因术中手术切口过大偏后、眼压突然降低,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部分血浆漏出液积聚于脉络膜上腔[5],导致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本资料8眼于术后出现浅前房,行眼底镜检查发现脱离病灶,均采取保守治疗,球旁注射氟美松2.5mg加庆大霉素2万U、20%甘露醇静滴脱水治疗,7~10d后逐渐恢复正常。

3.4 恶性青光眼

多因术前频繁应用缩瞳剂、睫状体水肿、葡萄膜炎以及外伤所致,是青光眼术后的严重并发症。常发生于伴有高眼压的闭角青光眼。本资料4眼恶性青光眼,经用1%阿托品散瞳,给予50%葡萄糖及氟美松静滴治疗,其中3眼恢复,1眼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应用脱水剂及抗感染,前房恢复,眼压基本降至正常。

本研究资料表明,48例50眼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分别为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恶性青光眼,针对原因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通过采取散瞳,使用脱水剂、皮质类固醇以及局部加压等药物保守疗法治疗2~10d,前房大多能恢复正常。如浅前房保守治疗不能见效,需要根据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时改用手术治疗,如结膜瓣修补术、玻璃体切除术等,使前房尽快恢复正常。本资料48眼采取药物保守治疗,2眼采取手术治疗,前房均得到恢复,较好地保护了视功能。此外,为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术前应全面考虑到术后浅前房的可能,积极控制高眼压,消除炎症。

综上所述,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常见原因主要有房水滤过过强、结膜瓣渗漏、脉络膜脱离及恶性青光眼,其中绝大多数浅前房可通过皮质类固醇及脱水剂等药物保守治疗恢复,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对于青光眼术后患者,除术前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外,术后应严密观察前房情况及眼压改变,尽早发现问题,正确分析原因并及时进行处理,可尽快恢复前房,保护患者视功能。

[1]朱秀安.眼科疑难病[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238.

[2]Spaeth GL.Ophthalmic Surgery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J].Philadephia,1982:346-349.

[3]张红石.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和处理[J].中外医疗,2011,31(20):49-50.

[4]刘卫华,段安丽.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前房重建手术[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28(5):474-476.

[5]李文利.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4):160-161.

猜你喜欢

前房脉络膜小梁
近视与脉络膜厚度的相关性
中老年高度近视患者黄斑部脉络膜病变的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疗效观察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
补 缺
补缺
补缺
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观察及护理分析
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