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

2012-07-28黄绍农涂新枝王显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

赵 昭 黄绍农 涂新枝 王显春

1.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广东 深圳 518035;2.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广东 深圳 518028

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TCI)是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一次革命,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靶控输注麻醉通过调节效应室浓度使麻醉深度易于调控,麻醉诱导和恢复平稳、迅速,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1]。然而TIVA可能导致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增高[2],影响了其在临床的使用。静吸复合麻醉可以降低术中知晓的发生[2],然而以往常将七氟醚与丙泊酚匀速输注复合使用,使得静脉麻醉药物血药浓度波动较大,难以维持麻醉的稳定性[3]。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吸入全麻药,诱导迅速、平稳,并可用于麻醉维持,本文拟将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并与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相比较,观察其对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和术后24 h恶心呕吐(24 h PONV)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2月择期行单纯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指数<30 kg/m2。排除标准:①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②长期饮酒和药物滥用史;③术前3周使用影响循环系统或阻断交感神经的药物;④甲亢和术后病理报道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患者。所有病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n=30),S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3.0 μg/mL);R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静脉输注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3.0 μg/mL)。

1.2 方法

患者均不术前用药,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500 mL,接Drager-zeus麻醉工作站,监测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及吸入和呼出气CO2及七氟醚浓度。麻醉诱导:两组均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及咪达唑仑0.1 mg/kg;S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4.0 μg/mL,Marsh药代动力学模型),患者意识消失后面罩给氧6 L/min,吸入6%七氟醚;R组: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为4.0 μg/mL,Marsh药代动力学模型)和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4 μg/mL,Minto药代动力学模型),患者意识消失后面罩给氧6 L/min。脑电双频指数(BIS)值达到60维持3 min后气管插管,插管成功行机械通气,通气频率12次/min,潮气量8 mL/kg,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30~35 mm Hg(1 mm Hg=0.133 kPa)。麻醉维持:两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 (效应室浓度分别为3.0 μg/mL),同时S组吸入七氟醚(七氟醚浓度呼气末浓度为2%~3%)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0 min;R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3~5 μg/mL)维持至缝皮前。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均给予昂丹司琼8 mg,期间若平均动脉压(MAP)低于50mmHg,静脉给予麻黄素 6 mg,若心率(HR)低于 50 次/min,静脉给予阿托品0.5 mg。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 5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 HR和MAP;记录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是指患者自动性睁眼和指令性恢复)、术后24 h PONV及术中知晓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点间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年龄(岁) 身高(cm) 体重(kg)S组R组3030 t值 P值36.13±6.9134.57±6.220.9230.360161.13±4.94161.20±6.290.0460.96458.17±5.9958.53±4.830.2610.795

2.2 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

2.3 两组患者各时点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两组患者各时点HR和MAP的结果见表2和表3。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与T1相比,两组T2时点HR和MAP均明显下降 (P<0.05);S组 T3时点 HR、 两组 T4时点 HR和MAP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无临床意义。组间比较两组S组T2时点HR和MAP均明显高于R组(P<0.05),T2时点S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R组相对平稳。

2.4 术后恢复情况

患者术后完全清醒的时间R组为(15.73±2.39)min,S组为(15.63±2.06)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4,P >0.05)。R组和S组术后24 h PONV发生率分别为16.7%(5/30)、26.7%(8/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 > 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率的变化(,次/min)

表2 两组患者心率的变化(,次/min)

注:与本组 T1比较,aP < 0.05;与 S组 T2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S组R组3030 t值P值81.63±4.3081.93±5.790.2280.82173.10±3.26a 61.73±2.48a*15.1990.00083.64±3.42a 82.96±3.220.8030.42684.20±4.16a 83.32±3.820.8500.399

表3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变化(,mm Hg)

表3 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的变化(,mm Hg)

注:与本组 T1比较,aP <0.05;与 S 组 T2比较,*P <0.05

组别 例数 T1 T2 T3 T4 S组R组3030 t值P值85.70±3.3184.47±3.701.360.17975.57±3.68a 65.40±3.60a*10.8170.00086.15±2.1185.56±2.081.0920.27987.07±2.72a 86.72±2.10a 0.5550.581

3 讨论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卤族吸入麻醉药,对呼吸道刺激小,嗅味好,血/气分配系数仅为0.63,吸入后很快达到肺泡有效浓度,具有麻醉诱导快、患者易接受的优点,故可用于单纯吸入麻醉诱导。研究显示,成人吸入8%七氟醚+6 L/min氧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仅为71 s,而意识消失速度不受性别影响[4]。但研究发现,使用2%、4%、6%和8%的七氟醚+50%的笑气诱导时发现,8%七氟醚组诱导时间最短,但呼吸道的不良反应(包括咳嗽、喉痉挛、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最高;4%的七氟醚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最低,但诱导时间延长,偶有诱导失败;6%的七氟醚诱导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推荐用于全麻诱导[5-6]。因此本研究采取吸入6%七氟醚+6 L/min氧诱导,未发生呼吸道不良反应和诱导失败。

Nishiyama等[7]研究发现,在七氟醚快速诱导时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术后体动、咳嗽等不良反应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七氟醚。

麻醉性镇痛药(阿片类药物)和吸入麻醉药都有一定的致呕作用,而丙泊酚具有一定的抗PONV作用[8],其既可直接抑制呕吐化学感受区迷走神经核,也可通过对皮层下结构和通路的调节而起作用。且本研究在手术结束前给予昂丹司琼8 mg可以较好防止术后24 h PONV的发生。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希望手术能尽快周转出院,因此,出现了快通道麻醉的概念。在一项针对门诊患者的研究中,七氟醚苏醒获得了较高的Aldrete评分[9]。然而以往传统使用的七氟醚挥发罐可控性较差,达到设定的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所需时间较长,并且常需麻醉医生手工洗肺,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使用。新一代麻醉机采用挥发性麻药的直接喷射技术(DIVA)使准确迅速调控麻醉气体浓度成为可能。

本研究发现七氟醚组在T2时点HR和MAP改变较瑞芬太尼组为轻,其原因可能与七氟醚对血压的影响主要是外周阻力下降,而对心肌并无影响,对循环系统抑制程度较小有关[10],而瑞芬太尼可通过降低心率、血压和抑制微循环自动调节较强抑制循环系统[11]。

总之,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可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完全,不良反应较少。

[1]Barakat AR,Sutcliffe N,Schwab M.Effect site concentra tion during propofol TCI sedation:a comparison of sedation score with two pharmacokinetic models[J].Anesthesia,2007,62(7):661-666.

[2]Errando CL,Siql JC,Robles M,et al.Awareness with recall during generalanaesthesia:aprospectiveobservationof4001patients[J].BrJAnaesth,2008,101(2):178-185.

[3]张昱阳,曲茹,许俊玲,等.靶控输注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比较[J].临床麻醉杂志,2007,23(3): 247-248.

[4]Kodaka M,Johansen JW,Sebel PS,et al.The influence of gender on loss of consciousness with sevoflurane or propofol[J].Anesth Analg,2005,101(2):377-381.

[5]Goldman LJ.Anesthetic uptake of sevoflurane and nitrous oxide during an inhaled induction in children[J].Eur J Anaesthesiol,2003,20(7):548-554.

[6]Walpole R,Logan M.Effect of sevoflurane concentration on inhalation induction of anaesthesia in the elderly [J].Br J Anaesth,1999,82(1):20-24.

[7]Nishiyama T,Matsukwa T,Yokoyama T,et al.Rapid inhalation induction with 7%sevoflurane combined with intravenous madazolam [J].J Clin Anesth,2002,14(4):290-295.

[8]Kim SI,Ham TH,Kil HY,et al.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 iting by contious in female patients receiving intravenous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J].Br J Anesth,2000,85(6):898-900.

[9]杨凡,黄文起.七氟醚在成人门诊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6,22(3):239-240.

[10]Sarer JB,Levine M,Davis PI,et al.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t sevofluraneinchildren:acomparisonwithhalothane[J].Anesthesiology,1995,82:3-5.

[11]Degoute CS,Ray MJ,Manchon M,et al.Remifentanil and controlled hypotension;comparison with nitroprusside or esmolol during lampanoplast[J].Can J Anesth,2001,48(1):20-27.

猜你喜欢

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预防MECT术后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