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手机图书馆现状及发展对策*——以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为例

2012-07-26易祖民

图书馆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国图馆藏短信

易祖民

(怀化学院图书馆,湖南 怀化 418008)

易祖民 男,1973年生。本科学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管理。

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设备更方便快捷地获取个性化信息服务。与日新月异的技术相适应,图书馆也在自身的业务发展与服务模式探索中逐步利用相关技术手段来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随着手机的普及,图书馆的服务开始向移动服务领域延伸,手机图书馆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技术手段与应用模式还不成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的人数已经达到3.18亿[1]。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现代信息服务理念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图书馆将为我国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提供一种兼具质量与效率的操作模式。笔者通过对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移动服务的介绍与分析,期望对我国手机图书馆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一些可参考的建议。

1 手机图书馆的相关概念

1.1 手机图书馆的涵义

手机图书馆也称移动图书馆,是图书馆利用移动通讯技术以及手机或其他移动设备作为接收终端的新型服务方式。笔者认为手机图书馆包括狭义和广义两个定义,狭义的手机图书馆指用户利用手机等便携式终端设备,通过3G等无线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关于文献资源信息的获取与相关服务的接受,如在线检索、预约续借等;广义的手机图书馆则指读者与用户利用移动通讯技术和设备实现数字文献资源的在线检索与获取利用,以及利用这种技术和设备获取图书馆其他的信息服务,也就是说,它既包括对文献资源描述性信息的获取,也包括对文献资源本身的获取。目前业界对手机图书馆所进行的研究与探讨大多是以狭义的手机图书馆作为研究对象,笔者认为广义的手机图书馆定义更能反映手机图书馆的内涵,故采取第二种定义。严格来讲,手机图书馆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图书馆类型,而是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以及终端设备的性能优势改善与提升自身服务的一种新型服务方式。

1.2 手机图书馆的服务模式

目前,手机图书馆主要通过SMS、WAP网站服务、i-Mode服务和J2ME服务等方式来提供相关服务[2]。SMS即短信服务方式,指图书馆利用统一构建的短信平台,通过短信收发功能为读者提供短信提醒和咨询服务等基本服务;WAP(Wire 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网站服务是一种向移动终端提供互联网内容和先进增值服务的全球统一的开放式协议标准,是一种简化了的无线Internet协议;i-Mode服务是日本无线技术领导厂商NTT Do Como推出的一项基于无线通信网络的移动电话上网服务。用户可通过东京大学图书馆开通的i-Mode手机书目查询(OPAC)系统[3],以i-Mode方式登录东京大学图书馆查询馆藏书目信息,享受图书馆的在线图书查询、催还、续借、即时通知等服务;J2ME是一种高度优化的Java运行环境,它将Java语言与平台无关的特性移植到小型电子设备上,允许移动无线设备之间共享应用程序。

1.3 手机图书馆的优势

在具体应用领域,手机图书馆主要依靠3G移动通信技术和便携式终端来实现服务范围的扩展、服务内容的深化和服务效率的提高。具体而言,手机图书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

①改变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突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便于图书馆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②利于实现对图书馆显在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加工和潜在文献资源的深层次挖掘与整合,极大地丰富了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③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手机服务的精准特性,提高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水平,实现服务内容的深化与拓展。

④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设备的双向交互功能能够帮助图书馆实现用户信息与需求的反馈,有利于图书馆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职能转变。

2 手机图书馆的发展现状

手机图书馆在国外发展较早,操作模式和应用程度相对较成熟。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于2000年9月开发出i-Mode手机的书目查询(OPAC)系统,东京大学图书馆也于2001年5月开通i-Mode手机书目查询(OPAC)系统。芬兰赫尔辛基技术大学图书馆使用芬兰Portalify公司开发的Liblet TM系统,利用WAP及其他接入技术,通过短信服务的方式向读者提供预约续借、到期提醒、列出读者借阅清单等服务[4]。美国也于2008年7月提出手机图书馆先导计划,该计划的提出对美国手机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波尔州立大学(Ball State University)图书馆创建的移动版网站能够为图书馆用户提供目录搜索、期刊全文搜索及其他馆藏与服务信息。美国里士满大学(University of Richmond)图书馆的移动网站可以提供图书目录搜索,并能以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或短信方式提交参考咨询问题[5]。

在国内,包括国家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东莞市图书馆、深圳市图书馆和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公共或高校图书馆已经陆续开展了手机图书馆服务。其中,国家图书馆近年推出的“掌上国图”移动服务,是我国图书馆从传统文献服务向手机图书馆移动服务过渡与拓展的典型案例。下面以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为例对国内手机图书馆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

2.1 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移动服务

“掌上国图”移动服务包括移动数字图书馆、短信服务、国家图书馆WAP网站、手机阅读和国图漫游5个子模块,其中每个子模块都包括若干个服务项目。详情见图1。

“掌上国图”移动数字图书馆服务以智能手机为载体,采用先进的移动通讯技术,将传统短信的推送服务方式和WAP网站的拉取服务方式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便捷、及时、个性化的新型服务。读者在自己的手机上安装国家图书馆提供的客户端软件,即可根据个人喜好订阅信息频道。“掌上国图”移动数字图书馆目前支持具有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和Symbian S60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需要开通手机上网功能(GPRS)。“掌上国图”移动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括国图动态、文化快递、书刊推荐、资源欣赏、书海拾珍、资源检索、读者服务等模块。

短信服务目前仅向拥有国家图书馆读者卡的中国移动手机用户开放。其基本服务包括预约到达通知、图书催还、图书续借、读者卡挂失、读者卡过期提醒、读者意见与建议等项目。此外,短信平台还向读者提供讲座、展览、演出等公共信息订制,读者通过手机短信或Web方式选择定制某类或全部公共信息后,即可接收到相关信息内容的通知。

国图WAP网站则可向读者展示国家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国图WAP不仅具有信息发布、资源检索、在线展览、在线阅读、软件下载等功能,还可以通过手机为读者推荐“文津图书奖”图书活动,轻松检索国图馆藏书目与资源,便捷地欣赏国图特色资源和展览。

国图手机阅读服务汇集了大量书刊和报纸。目前提供30余种报纸、千余种图书,定期进行更新,读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订阅、下载和阅读。国图手机阅读提供的电子书具有可根据读者手机屏幕改变大小的自适应功能,还能满足读者翻页、定位、书签等阅读需求。

国图漫游是为读者提供的一种离线服务,主要为读者提供国图阅览室定位帮助和读者指南信息。国图漫游模块包括静态导航、动态导航、服务导航、智能定位、无线服务、读者指南等功能,使读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享受国图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2.2 对“掌上国图”移动服务的分析

从“掌上国图”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模式来看,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移动服务已经初步具备了实现手机图书馆较大规模发展与应用所要求的硬件和软件基础。“掌上国图”移动服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掌上国图”突破了狭义的手机图书馆的概念,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应用模式,即它除了包括对文献资源描述性信息及相关服务的获取,还包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对文献资源本身的获取。从这一点来讲,“掌上国图”为我国手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备可操作性的发展模式。

②从服务内容上看,目前“掌上国图”手机阅读服务仅提供30余种报纸和千余种图书的在线阅读和下载,虽然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在线阅读和下载,但其所提供的文献信息资源在数量和范围上与广大读者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③从服务模式上看,“掌上国图”主要通过SMS即短信方式来向读者提供有关服务。短信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提供如预约续借、新书通报等图书馆基本服务,但在面对参考咨询、定题服务等服务需求更加个性化、交互性更强的服务内容时,短信模式容易受到短信字节限制和时效性不强的影响而不利于开展相关服务。

3 国内手机图书馆发展对策

通过对“掌上国图”的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受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和接收终端设备特性的影响,手机图书馆在国内的发展与应用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短信的字节限制和业务量大时的信道阻塞、短信平台的时效性不强、服务内容太过单一、无法在手机上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大量阅读和下载等。因此,在研究国内手机图书馆的发展对策时,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完善手机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功能

目前国内大部分手机图书馆仅提供文献检索、预约续借等基本服务内容,而读者所需求的一些个性化信息服务,如参考咨询、学科服务等内容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图书馆要努力完善手机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功能,尤其是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

3.2 加强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的生命线和服务基础。目前国内手机图书馆尚未实现数字资源的大量阅读和下载,因此图书馆要加强馆藏信息资源建设与整合,尤其是数字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将馆藏纸质文献通过扫描或PDF制作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加工,以丰富馆藏数字资源;二是购买或开发特色数据库,在财力允许的前提下购买读者所需的数据库资源,另外可以利用已有馆藏资源和虚拟馆藏资源进行特色数据库开发;三是加强对开放获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通过提供链接或下载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开放获取资源的获取途径。

3.3 实现资源共享和手机图书馆应用平台的兼容与对接

目前国内的公共与高校图书馆,仅凭单个馆的人力与财力,很难开发出成熟的手机图书馆应用平台,其自身的数字馆藏文献资源更是不足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因此,图书馆要加强馆际交流与合作,在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实现馆藏数字文献资源的共享和系统平台构架的兼容与对接。总之,手机图书馆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方式,将在图书馆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http://www.cnnic.cn/dtygg/dtgg/201107/W02011071952172 5234632.pdf.

[2]陈茫,周力青.WAP手机图书馆的应用研究与实现[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0(7):46-47.

[3]NEGISHI M.Mobile access to libraries:librarians and users experience for“I2Mode”applications in libraries[C]//Libraries for life:democracy,diversity,delivery.68th IFLA council and general conference:conference program and proceedings,Scotland,2002:1-15.

[4]孙淑宁.国内外图书馆手机服务的比较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1):63.

[5]张文彦.美中WAP手机图书馆发展现状比较[J].图书馆杂志,2009(7):65.

猜你喜欢

国图馆藏短信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110岁国图正青春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道歉短信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代发短信
谁是国图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遥远的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