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DA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启示

2012-07-26蔡惠霞

图书馆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编目检索规则

蔡惠霞

(广东医学院图书馆,广东 湛江 524023)

蔡惠霞 女,1985年生。研究生在读,助理馆员。

1 引言

数字技术给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和其他信息管理组织的数据库建设与维护以及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著录、检索利用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为满足数字资源的技术著录和内容描述的需要,也为了满足图书馆整理传统资源的需要,“一部新的资源描述与访问的国际标准”——RDA应运而生。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资源描述与检索)是以AACR(Anglo-American Cataloging Rules,英美编目条例)为基础,以国际编目原则声明(ICP)为原则,并基于书目记录功能需求(FRBR)和规范数据功能需求(FRAD)模型而重新修订的,其目的是为各种不同文献类型的资源提供著录与检索的统一使用指南和方法[1]。该标准的出台必将对今后世界文献编目工作在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等领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

2 RDA产生的背景

RDA主要是针对AACR2(《英美编目条例》第2版)进行的修订。AACR一直是国际编目界的主要规则,许多国家的编目条例都参考了AACR,中国的西文编目工作也长期遵循AACR的原则。AACR有两个版本,AACR1和 AACR2。AACR2于1978年出版,30多年来,尽管经过了若干次重大修订,但其主体结构和思想并没有改变。但是,随着数字化文献的大量出现以及计算机编目网络的应用与普及,AACR2的修订本显得难以适应现实需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更好地描述各种类型的文献(特别是电子资源),共享书目记录,兼容各种不同的编目格式,1997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AACR原则与未来发展国际会议上,JSC(The 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AACR,AACR共同修订指导委员会)和 AACR 原则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Principals,CoP)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研究制定AACR的未来发展计划,与会专家建议依据新的国际编目原则制定新版的AACR。从那时起,AACR新版初稿的制定工作就一直在进行。1998年,国际图联(IFLA)正式出版了《书目记录的功能需求》(FRBR),据此FRBR的概念模型和理念为AACR2的修订提供了理论支持。2004年,CoP担任新版本的编写者。2004年12月,AACR3第一部分草案出台并征求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在2005年4月的JSC会议上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讨论。在此次会议上,JSC和CoP综合各方对AACR3草案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决定为新版本的开发确立新的发展方向、新的工作名称RDA。从命名上看,已完全没有了AACR的踪影,可见其目标是希望新规则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因此,原名称中的“英美(Anglo-American)”已经不适宜,并且使用“Description and Access”而不是“Cataloging”,表示资源类型的适用范围更广。RDA第一个完整版于2008年11月公布,其每一部分公布后,都会进行一段时间的讨论,JSC会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JSC于2010年6月公布了RDA的最新版本Toolkit,并有阿拉伯文、中文、德文、法文等多种语言版本的内容说明。2010年12月31日美国国会图书馆结束RDA测试后的过渡时期,标志着RDA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4]。

3 RDA简介

3.1 RDA的性质与任务

RDA自称“一部新的资源描述与访问的国际标准”,其性质就是一个在数字环境下资源著录与检索的新标准。其计划目标是:①建立在原则基础上;②世界范围内使用(但由英语语言习惯衍生);③易于使用与说明;④能在联机、基于网络的环境里应用;⑤适合所有类型的媒介;⑥与其他资源描述标准相兼容;⑦应用范围拓展至图书馆领域外。

RDA的任务是提供一个框架,全方位地支持对不同内容和媒体资源的著录,针对规范控制功能有3个:①作为规范控制的原则性指导;②解释规范记录的结构;③解释规范记录的元素(内容)[2]。

3.2 RDA的内容结构

RDA的内容结构分为10个区:1~4区是与FRBR和FRAD中定义的实体属性相关的元素,5~10区记录FRBR和FRAD中定义的关系相关元素[5],见表1。

这种结构与AACR2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按文献类型描述规则进行排列,也不再按照ISBD的著录项目细分,而是将特定数据元素的说明集中在一起,识别并记录用于描述性编目的数据元素。

表1 RDA的内容结构

3.3 RDA的特点[6-8]

①FRBR化(very FRBRy)。RDA在内容及结构的安排上与FRBR概念模型相一致,并全面支持FRBR的查找、识别、选择和获取的用户任务。FRBR问世后,对国际编目界产生了很大影响,RAD核心元素选自那些与FRBR和FRAD定义的用户任务具有“高”匹配值的属性和关系,可以说它是一部充分体现FRBR概念和结构的编目标准。FRBR和FRAD模型给RAD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使它具有支持全面包括各种类型内容与媒体所需的范围,具有适应新出现的资源特征所需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具有在广泛的技术环境范围内数据的生产和运行所需的适应性。

②以新的“国际编目原则声明”为编制基础。AACR从AACR1到RDA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全面贯彻“国际编目原则声明”的原则和精神。RDA和IFLA的新的国际编目原则草案同时开发,虽然是不同组织的计划,但JSC和IFLA关系密切,两者工作小组成员中有重叠、互补,这样保证了RDA和新的国际编目原则的基本精神保持一致。

③基于网络、适于网络的编目规则。RDA主要是基于网络的产品(Web-based product),虽然也会出版活页印刷型版本,但以网络版为主,使用RDA产生的编目记录适于网络环境(因特网、OPAC等)来获取和利用。

④内容单一,易于掌握。RDA作为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内容标准,独立于通讯格式(如MARC21)之外,这样,它可以作为世界范围内资源描述与检索的唯一内容标准,各种元数据都可以采用这一标准,从而使资源描述标准化的水平、层次更高。相对于AACR1及AACR2的过于繁琐、许多规则模糊不清以及图例不足,RDA更易于编目员熟练掌握。

⑤兼容性强。RDA的编目标准不但可以与业内其他标准兼容,同时也可以与相关行业的标准兼容。它为了最大程度地体现数据在存储和显示上的灵活性,将记录数据和显示数据划分出清楚的界线,与其他资源描述与检索标准兼容,使得各种元数据格式都可以采用这一标准。除此之外,RDA也能用于其他领域的信息系统。除了出版商使用的在线信息交换标准(ONIX),RDA还可与档案界、博物馆界的标准兼容,所用语言去掉不必要的图书馆专业术语,便于艺术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信息机构使用,为跨行业的合作与共享创造了条件。

4 RDA的不足

RDA虽然可以同时满足数字资源的技术著录和内容描述的需要,兼顾数字资源与传统资源,但是笔者认为它仍存在以下不足。

4.1 依旧将描述作为识别资源的基本方法

现有的一些编目规则都是在数字资源处于稳定变化的状态下产生的。在这种状态下,我们依赖于著录信息的使用以识别一种资源,通常以数字或阿拉伯字母识别。在传统编目里,数字或阿拉伯字母也被使用,国际标准期刊编号ISSN和国际标准书号ISBN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实际上,数字资源经常是处于变动中的。因此,为使数字资源识别具有唯一性,当前的识别方法还在变动中,就目前来说还没有一种方法使人满意,而且应该认识到,在元数据描述里那些已获得共识的识别标准,并不总是适合数字信息。但是不管最终的答案是什么,它并不依赖于对原有规则或标准的改变,也不取决于这种“新”资源由什么组成。因此,RDA本身带有的这些缺陷在当前阶段是无法改变的。

4.2 其他

我们也许很少去考虑编目记录只是描述信息的最小单位,更多考虑编目记录是作为描述信息的最佳选择。在信息处理中,对图书馆的用户而言,一条信息“谁说的?”或“什么时候说的?”或“用什么语言?”等这些内容比这条信息是在哪里发现的更重要。但是就RDA目前内容而言,它并不支持这些概念[2]。

5 RDA对中文编目的影响及启示

5.1 促进中国编目规则的修订

国家图书馆本着等效采用ISBD,基本采用、个别改动AACR2的精神,结合本国编目工作的实践,参酌中文资料的特性,在ICP的框架之下,对中国编目规则进行持续修订,与RDA配合。RDA实践ICP的基本原则,将标准化、一致性规定为RDA的原则之一,并将“用户的便利性”确定为最高原则。中文编目规则的修订应全面贯彻标准化、统一化和用户至上三原则,并以“用户至上”为最高原则,在服务于用户的前提下,追求最大范围的标准化与统一化;对编目规则实际应用中的不规范、不统一,须依据用户任务作出评估,求大同存小异,使标准化真正转化为用户的利益[1,9]。

5.2 扩大中文编目范围

中文编目资源共享范围仍很狭窄,应思考扩张的可能性和及时性,并降低成本,应视国际编目环境为单一环境,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尽其义务,并积极与香港、台湾等华语地区合作。笔者建议中文编目工作也应以FRBR(包括其在规范领域的扩展FRAD)为基本架构,以ICP为基本依据,在编目工作的原则、观念与方法上借鉴RDA,使新的编目规则能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下多种资源类型、多种信息传输与显示方式的需求,促进共享。

5.3 常设中文编目工作与规则修订的组织管理机构

AACR在修订时即成立了JSC,作为主持整个修订工作的指导机构,无论是AACR2的制订、修订,还是其后RDA的研究制订,它做了大量的组织、指导与协调工作,或指定编者,或征求意见,或组织研讨,或组织宣传报导。而中文编目规则的制订与修订都只有临时性的编辑委员会,编目规则一经颁布即完成使命,至于规则的实施推广、疑难解答、沟通反馈等都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没有常设的指导机构,造成编目规则在实际应用中不规范、不统一。因此,中文编目需设立常设性指导机构,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保证编目规则顺利实施,而且为使编目规则在制订及修订过程中尽可能全面反映各方的意见与利益,常设性指导机构的沟通、协调、管理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9]。

5.4 对未来中文编目的展望

①技术层面:中文编目规则及编目格式趋向一致,建立单一权威记录,增加转录编目的比例,减少原始编目,在尽可能允许的范围内共享书目记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②读者层面:检索的书目描述应具一致性而且清楚易懂,并有国际性与前瞻性,使所有使用者同时受惠,除合作外,别无选择。③迎接RDA:熟悉并了解FRBR名词与FRBR语言,培养训练人员,密切注意RDA的动向,思考如何让新旧书目记录相容,最大限度地减少由RDA产生的新数据与现有文档整合时的回溯工作量[10]。

尽管在RDA的制定过程中受到了业界等多方质疑,但在听取各方意见并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之后,RDA取代AACR2已是大势所趋。RDA的发展对于国内的编目实践来说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编目工作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积极面对新的变化。

[1]高红.RDA标准及理念对我国文献编目工作的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1):65-69.

[2]冯亚惠.AACR的替代品——资源描述与检索(RDA)介绍[J].图书情报工作,2007(1):129-131.

[3]李蓓.RDA能走多远?——《资源描述和检索》简述[J].图书馆建设,2011(1):66-70.

[4]周馨,陈艳.从RDAToolkit的发布看未来资源描述与检索[J].现代情报,2011(7):66-68.

[5]Joint Steering Committee for development of RDA.RDA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Access Scope and Structure.[2011-10-20].http://www.rda-jsc.org/docs/5rda-scoperev4.pdf.

[6]杨莉萍.资源描述与检索内容的新标准:RDA——由美国国会图书馆RDA测试结果所想到的[J].图书馆学研究,2011(3):47-50.

[7]徐涌.资源描述与检索(RDA)的发展概况与应用前景[J].现代情报,2007(12):16-18,22.

[8]张秀兰.书目描述与检索的最新内容标准——RDA[J].图书情报工作,2006(3):95-97.

[9]王绍平.RDA与中文编目规则[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1(2):9-15.

[10]黄国忠,谢美萍.数字环境下著录新进展——RDA概述[J].图书馆论坛,2007(5):107-109.

猜你喜欢

编目检索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粤剧编目整理之回顾与展望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CALIS联机合作编目中的授权影印书规范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