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资源观的图书馆功能研究

2012-02-15

图书馆学刊 2012年3期
关键词:人类图书馆资源

柳 英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图书馆,天津 300384)

“资源”一词,在汉语工具书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资财之源”[1]、“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2]、“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3]、“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4]。可以看出,其语义集中在“自然资源”上。而英语中的“资源”(resource)一词,在韦氏大学词典中有以下几种含义[5]:①“a source of supply or support”(供应或支持的来源);②“a natural source of wealth or revenue”(财富或收入的天然来源);③“computable wealth”(可计算的财富);④“a source of information or expertise”(信息或专业知识的来源)。相比之下,英语中对“资源”一词的解释具有更大的开放性。不仅可以指物质性资源,也可以指非物质性资源;不仅可以指自然资源,也可以指信息、知识资源。尽管在语言学意义上,汉语中的“资源”一词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然而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资源”一词的语义早已冲破了“自然资源”的限制,在不同领域和专业得到发展和引申,与世界和时代实现了接轨。这不仅是全球一体化在语言发展上的反映,更是人类资源观不断进步的结果。

英国科学家朱迪·丽丝(Judish Rees)的资源条件理论认为,“任何成分在被归到资源以前,必须满足两个前提:首先,必须有获得和利用它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其次,必须对所产生的物质或服务有某种需求”[6]。这一论断为我们认识资源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即人类的能力与需求的发展不断牵引着资源观的发展。能力决定需求,需求开发能力。然而在需求和能力的辩证发展之外,更有科学技术进步这一深层原因的推动。正是这一深层的推动力引发了传统资源观向现代资源观的转变。

1 现代资源观的含义

资源的范围是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与之对应的资源观也是不断进步的。简而言之,资源观就是人类对资源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有学者对资源观的概念作了更加详细的表述,认为“资源观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在自身所具备的一定认识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资源范围的最为基本的观念。这一基本观念是界定资源概念和确认某一具体物质或事物是否归属资源范围的观念基础”[7]。这一表述不仅有助于我们去认识资源范围的发展,更有利于现代资源观的建立。

传统资源观认为资源就是自然资源。这一观点随着人类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波澜壮阔的发展而日渐显现出其局限性。于是出现了相对于传统资源观的新资源观、大资源观和现代资源观等概念。这些概念之间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别,但却都是对传统资源观的发展和深化。

新资源观是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提出的。针对以往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的高成本、低效益问题,我国开始思考转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模式。不少人撰文阐述新资源观下的资源问题。有人认为“广义而言,人类在生产、生活和精神上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信息、劳力、资金和技术等初始投人,均可称之为资源。狭义的资源指自然资源”[8]。也有人撰文提出“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应有新的资源观”,并讨论了资源的时代观、地位观、辩证观、系统观、层次观、发展观、开放观、价值观、伦理观和法制观等10个资源观,阐述了对资源问题的基本看法[9]。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新资源观不仅扩大了传统资源观的资源范围,而且开拓了资源观研究的多种崭新角度。

大资源观认为,“资源的定义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大,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基础,现代社会需要大资源系统支撑。大资源观由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制度资源构成,包括了支撑社会发展的价值性要素”[10]。我国图书馆学界也曾有人阐述过图书馆学意义上的大资源观,认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概念“一开始就是大资源观的范畴”[11]。不难看出,大资源观和新资源观一样也扩大了资源概念的范围,开阔了人们的资源视野。

现代资源观是与信息资源关系紧密的资源观。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有学者认为“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信息资源概念的确立,而信息资源概念的确立,则完全有赖于现代资源观这一基础科学的坚实”[12]。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也有人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资源观,认为该资源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整体观念、开放观念、发展观念、辩证观念、效益观念等”。提出“实现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合理开发不仅要加强资金投入,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科技含量,而且要突出重点,加强文化资源、精神资源、信息资源的开发,并注重配置和利用的科学性”[13]。还有人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对现代资源观的观点,认为“实现传统资源向信息资源的转换,需要树立科学全面发展的现代资源观与之相适应”,并进一步讨论了信息资源的重要地位,指出信息资源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14]。从上述学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现代资源观和新资源观、大资源观相同的是扩大了资源的范围,不同的是现代资源观突出强调以信息资源为代表的软资源的重要地位。

2 现代资源观的特点

2.1 现代资源观是一个不断发展着的资源观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资源观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原始社会人类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完全依靠“上天的赏赐”,无所谓资源;当人类发现土地可以创造价值,并将土地作为所有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中心之后,人类进入了农业社会,这时虽然没有资源的概念和意识,但人类已经开始将土地作为资源来开发和利用了;当人类在土地之外拓展了自然资源的范围,深化了自然资源的开发深度之后,工业社会便形成了。然而一路走来,人类一直是在自身物质力不断发展的推动下认识资源、利用资源。当人类开始关注自身智力提升的价值后,人类的资源观终于突破了自然资源的限制,开始向无所不包的方向发展,这就使人类社会开始向信息社会迈进。现代资源观的发展性正是体现在无所不包的开放性和为信息社会发展服务的时代性上。正是因为现代资源观的开放性,所有可以为人类创造价值并有一定量的积累的事物都可以被看作资源,今天我们不曾发现或视而不见的事物明天就有可能被视为资源。正是由于现代资源观的时代性,才使得现代资源观不断追随着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步伐。

2.2 现代资源观是将信息资源提升到核心地位的资源观

现代资源观的出现与信息技术革命密切相关。与工业革命拓展人类的物质力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拓展了人类的智力,使得大量的非物质性事物进入了人类的资源视野,其中信息资源备受关注。可以说现代资源观是与信息资源意识相伴而生的。另一方面,在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可以被我们利用的自然资源则变得越来越有限。由于这一原因,人们开始寻找一种集约高效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信息资源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不仅是因为它本身可以创造价值,也是因为它可以提高其他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信息资源在现代资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凸现。现代资源观是对现代资源体系的整体观点,它不仅关注现代资源体系的范围和深度,也对资源体系中的各种资源有一个辩证的看待,即各种资源的地位如何、关系如何,这也就是现代资源观的地位观和辩证观。现代资源观的地位观突出强调信息资源在资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现代资源观的辩证观为增强各种资源的资源合力指明方向。

2.3 现代资源观是一个系统的资源观

现代资源观将人类可以利用的资源当作一个体系来看待。在这一体系中,既有自然资源又有社会资源,既有物质性资源又有非物质性资源。虽然各种资源在开发利用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它们对资源体系的整体发展都不可或缺。现代资源观既不是割裂地看待各种资源,同时又不是主次不分地看待各种资源。在现代资源观的资源体系中,各种资源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功能,同时又需要各自功能的协调来实现资源体系整体功能的最大化。现代资源观对人类的资源体系从各种角度予以揭示,这也是系统与外界交互性的表现。现代资源观改变了传统资源观只关注资源的经济性特征,从资源与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与经济、资源与政治、资源与伦理、资源与法律等多种角度看待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的资源,这就使现代资源观从内到外体现出极强的系统性。

3 从资源的角度看图书馆的功能

现代资源观从为人类生产生活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界定资源,极大地扩大了资源的范围。从现代资源观的角度来看,图书馆要素中有很多可以被视为资源,如文献、人员、技术方法等。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人类客观知识的最大集合,不仅有量的积累,更在当今社会不断创造着价值,为生产和生活服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是由一群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图书馆员以及一定量的机构管理人员组成,他们所从事的信息工作对信息社会发展至关重要;图书馆的技术方法是由古代的校雠方法到近代的分类方法再到现在的知识组织方法不断发展而来的,无论旧方法还是新技术,都为现在的信息资源管理提供了大量的方法资源。整体来看,图书馆就是一个资源系统。在这一系统中,除了上述的3种主要资源外,图书馆文化、图书馆建筑等同样也是资源。图书馆这一资源系统正是靠这些资源要素的发展和协调来实现其功能的。可以说,图书馆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图书馆资源的功能。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资源的角度来审视一下图书馆的功能,思考一下现代资源观给了图书馆功能研究什么启示。

3.1 以开放发展的思维研究图书馆的功能

无论是图书馆的资源要素,还是整个图书馆资源系统,在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中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经历了由单一的纸质资源到纸质资源、缩微资源、视听资源的多样性再到实体资源和虚拟资源并行的过程;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学科背景越来越多元化;图书馆的技术方法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不断吸收其他学科和行业的先进成果。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服务的重点,技术和人员是图书馆服务不可替代的手段,这多方面资源因素的发展和协调也促使图书馆整体资源系统不断完善。图书馆资源要素和资源系统的不断进步,一方面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与人们的资源需求也是分不开的。观念引导需求,正是现代资源观开放性、发展性的特点不断影响着人们的资源意识和需求。现代资源观的开放发展性使得原来不被当作资源看待的事物被提升到了资源的高度加以重视,人们对图书馆资源的认识越来越开放,并开始从资源的角度理解和使用图书馆。图书馆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图书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图书馆功能的不断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开放性、发展性的思维来看待和研究图书馆的功能。

3.2 图书馆功能研究的重心是文献资源功能研究

现代资源观重视非物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将信息资源提升到战略的高度。作为信息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文献资源不仅是图书馆的核心资源,而且理应成为图书馆功能研究的重心。图书馆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信息机构,其技术方法在不断改进,其服务人员在不断变化,而作为其价值集中体现的却始终是它的文献资源。不可否认,图书馆的技术方法和工作人员也是不容忽视的资源,但更多的时候,图书馆的技术方法和工作人员是作为文献资源的开发手段和服务手段来实现其价值的。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技术方法的开发对象,也是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对象,图书馆的一切活动和服务都是围绕文献资源开展的。现代资源观之所以重视以文献资源为代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因为其创造价值的巨大功能,也是因为其提升其他资源效率、再造其他资源价值的功能。我们现在研究图书馆的功能,也应该看到文献资源在这两方面的突出功能,将图书馆文献资源功能作为图书馆功能研究的重心。

3.3 图书馆功能研究要注重各要素功能的整体发挥

图书馆的资源系统是由文献资源、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建筑资源、管理资源等不同类型的资源组成的;各组成要素又可分成不同的层次,如文献资源可分为完整级、研究级、学习级、基础级和最低级,技术资源可分为应用技术和支撑技术,人力资源可分为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等等。现代资源的系统观将人类的资源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既注重不同类型和层次资源的部分价值,更注重各类型层次资源的协调开发。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如上所述,也是由不同类型和层次的资源要素组成,而这一系统要发挥其功能,一方面要求各要素之间要有一个合理的结构,另一方面需要各要素的协调发展,这也正是现代资源观在图书馆系统中的反映。图书馆的功能离不开图书馆的资源,图书馆的资源系统需要各要素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图书馆功能研究要注重各要素功能的整体发挥。

[1]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969.

[2] 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3286.

[3]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第十卷[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205.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1662.

[5] 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公司.韦氏大学词典.第10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997.

[6] 朱迪·丽丝.自然资源:分配、经济学与政策[M].蔡云龙,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21.

[7] 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2.

[8] 杨家纯.树立新的资源观积极推进工业化——学习石宗源同志在省十次党代会上的报告的体会[J].山花,2007(7).

[9] 吕国平.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适应的新资源观[J].资源科学,2001(5).

[10] 覃明兴.大资源观的历史考察[J].社会科学,2002(2).

[11] 王丽华.大资源观与复合图书馆[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

[12] 杨文祥.论信息资源和现代资源观[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3(4).

[13]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资源观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09(5).

[14] 张国友,丁家云.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树立科学全面发展的现代资源观[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3).

猜你喜欢

人类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资源回收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