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同价值观:壮大浙江志愿服务的精神基石

2012-07-18

观察与思考 2012年12期
关键词:浙江志愿价值观

□ 周 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浙江已经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社会经济发展位居全国全列。随着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目标提出,浙江社会建设的要求也在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精神是利他主义和公益精神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活动是群众参与和谐社会创建的有效途径。大力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吸引和感召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务行列,是建设“两富”浙江的迫切需求。随着“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浙江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浙江省志愿服务的开展有了强大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基础。共同价值观的提出,是对浙江千百年来社会价值体系的精炼和总结,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浙江社会价值体系的重塑和改造,对于进一步发展志愿服务活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浙江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决定性胜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务实精神:实现志愿服务稳步推进的有力保障

“务实”作为浙江共同价值观之一,其内涵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务实放在浙江共同价值观的首位,源于务实的重心聚焦在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是浙江价值观的来源和基础。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浙江人以务实精神解决了活动的运行成本问题。慈善是需要成本的,目前浙江省各市各地的志愿服务的机构和队伍都面临着这一关乎生存的难题。由于草根公益组织的活动资金一般靠自筹、义卖,甚至自己掏腰包倒贴,没有主管部门支持更难以取得别人的信任,团队的生存也一直面临着挑战。为此,浙江有关部门以务实精神,在2011年制定了《浙江省志愿服务条例》。由政府和民间共同出资,组建“志愿服务基金”,提供经费保障,为志愿者购买保险、提供医疗补贴、工作补贴以及必要培训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以项目招标扶持民间公益组织的发展,成为浙江省发展志愿服务的关键与主流模式。 除此之外,《条例》对志愿服务的对象、范围、评估、表彰等明确、统一了法律的界定和政策保障,确立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高尚地位,切实解决了公益团体的身份问题,从而为活动取得实效提供了保障。

目前,浙江省义工服务事业虽然走在全国前列,但也还处于发育阶段,志愿精神的社会自主培育时间有限,在短时间内志愿精神由社会自主培育价值生成会比较艰难。这就决定了志愿精神的传承更需要政府给予“务实”的引导、呵护和培育,只有在公民志愿精神的培育中以务实的追求作为志愿服务的动力和必要元素,志愿服务才能成为社会公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个重要载体。

二、守信精神:维系志愿服务良性运行的道德支撑

“守信”价值观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点,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伦理支点。守信是社会正常运作的基石。一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都以诚信为本,社会才能顺利运行。传统社会基本上是熟人社会,一个人不守信用就寸步难行,而现代社会是个典型的陌生人社会,光靠道德自律不足以对失信行为构成足够震慑。因此在现代社会,还衍生出以法律为支撑的诚信规范体系,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提供道德选择和价值准则。

守信是最基本的为人之道,志愿服务中,涌现出一批既守信又无私奉献的志愿者,在志愿者的岗位默默奉献,将自己的爱心献给社会。他们用行动证明着自己的个人价值,将自己化身为社会公德的弘扬者。但平心而论,对于志愿服务活动,公众缺乏的并非热心与同情,而是信任与落实。显然,志愿参与需要有效引导与培养,有助于“守信”的重建。

对于志愿活动组织者而言,守信是对参与者的尊重和关怀;对于志愿者而言,守信是对志愿服务事业的忠诚与坚定。 “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守信将不断被赋予体现时代精神的新内涵,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成为提高人们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保障志愿服务内在秩序良性运行的重要支撑。

三、崇学精神:托举志愿服务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崇学是浙江精神不断发展并永葆生机的内在动力。崇学凸显了创新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浙江精神把崇学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要靠“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推动整个浙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发展。

志愿文化正在逐步成为我国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符合当代人追求进步、追求理想、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美好愿望,得到了广大青年和社会公众的普遍认同。浙江省博物馆就拥有700多名来自大学生群体、退休人群以及社会各界的志愿讲解者,通过自身学习浙江的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咨询、文字翻译以及引导服务,把浙江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这其中离不开当代浙江价值观中“崇学”的力量。

大量实践充分证明,志愿服务是一项创新的事业,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精神。志愿服务必须以崇学为引擎,不断进行载体和形式上的创新,以适应不同社区、人群的参与和工作需求。志愿组织和志愿者在从事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以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思维方法与崇高的精神境界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全民的学习能力,激发公民在自由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会民主意识、组织秩序、互相支持,将单一教育模式的“要我学习”转变为“我要学习”的主动价值观教育模式,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从而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人际关系,建设社会共同体,增强国家凝聚力。

四、向善精神:弘扬志愿文化核心理念的价值源泉

向善精神,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进一步挖掘与弘扬浙江优秀的道德文化传统,并赋予尚礼、厚道、宽容、助人等传统美德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主义道德的新内涵。向善的力量一直是浙江巨大的精神力量,这里有着向善的道德文化积淀和良好的道德文化传承。

什么是善?通俗讲,利他之行即善,自私自利即恶。社会利益分化、价值观念复杂、“陌生人社会”的道德篱笆还有许多地方没有扎牢,道德失范现象屡屡出现。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批判道德滑坡、抱怨人心不古、用某一冷漠事件来量度整个社会几乎成了舆论场的习惯。然而当浙江的“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收获了如潮的掌声与祝福时,我们发现这个时代并不缺少高尚,更不缺少对高尚的渴盼,社会主流价值判断其实一刻都没有改变。

在浙江,人性有善、人心向善,依然是社会主流与生活常态。从杭州公交劳模孔胜东的免费修车点到温州街头的义粥摊,从造桥女孩严意娜到为浙江博物馆做免费宣传员的前省长吕祖善,雷锋精神在今天正体现在浙江各种志愿活动和组织之中,这是一种向善的道德魅力,正是雷锋的永恒意义,也是志愿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正是向善精神唤起了人们内心光明的力量,通过参与志愿活动来表达对他人的关爱,对人的生存处境的关怀,对人的利益诉求正当性表达的深切同情,对人的美好未来的积极呼唤。

猜你喜欢

浙江志愿价值观
以志愿,致青春
我的价值观
Mother
Task 2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小行动 大志愿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