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

2012-07-18董建萍

观察与思考 2012年12期
关键词:报告特色建设

□ 董建萍

党的十八大承载着国人的热切期盼,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政治报告引起全球关注,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政治信息和正能量。作为指引中国人民继续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十八大报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目标明确,部署周全。

一、一以贯之的主题

报告的主题非常鲜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①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报告的主线。自从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我们党独树一面的旗帜。3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进行了伟大的、坚韧的、一以贯之的实践创造和理论创新,走出了一条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我们之所以说这种创造性实践是伟大的,是因为这样一条牵涉到13亿中国人命运的现代化道路,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也没有成熟的理论可以搬用;它既区别于流行的西方现代化模式,又不同于经典的、传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被称为“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如今,它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体系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的发展形态和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就是初步回答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性难题。它今天的成功,不仅给我们带来自信,而且对人类文明也是巨大的贡献。

我们之所以说这种创造性实践是坚韧的,是因为3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碰到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政治风波、经济危机、“入世”风险、国际变局,以及发展的探索性所带来的局限、发展的某些不尽如人意所带来的疑虑、发展的不够均衡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等等。某种意义上我们几乎是在争议中、质疑中、甚至在冷嘲热讽中走到今天。没有坚持和坚韧,是难以取得现在的成就的。

我们之所以说这种创造性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因为历经七次党代会,历届所有中央决策群体,都以全党的意志为基础,坚定不移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凝聚人心、展示方向的旗帜。十二大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入党的党代表还几乎是零,而到十八大,改革开放以后入党的党代表,已经占到72.2%。也就是说,从十二大到十八大,党代表的主体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但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丝毫动摇。“接力奋斗”、“接力探索”是期间鲜明的特点。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诚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我们才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赢得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①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9日。

二、丰富深刻的内涵

报告思想深刻,内容全面,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向度,文辞简练,可读性强,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一篇好文章。

报告对党的指导思想作出了新的补充,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之一,并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作了明确阐述,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报告对党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新的阐述,把求真务实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统一起来,使党的思想路线更全面更贴近现实。报告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奋斗历程及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指出关键在于坚持了科学发展观。报告主要篇幅是对今后五至十年的新部署,具体阐述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及其新要求。

对于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报告的一系列新提法、新观点、新阐述、新概括尤其发人深省,给人启示,催人深思。比如,报告提出要“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有很深广的理论空间。过去我们讲三大规律: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是建立在三大规律之上的中国现代化规律,对于这个规律的认识将更有助于我们把握国情,抓住机遇,发展奋进。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新概括,实际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性的重要总结: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我们要牢牢抓好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强调总任务,是因为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按照 “三步走”战略部署,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我们国家的奋斗目标,都聚焦于这个总任务、归结于这个总任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了精辟概括,指出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相互关系作了最新阐明,并将它们定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鲜明特色,这些都给我们继续深入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指导,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了依据。

三、实实在在的目标体系

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根据人民意愿和事业发展需要,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奋斗目标,团结带领人民为之奋斗。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既有今后五到十年的全局性目标,也有某一方面的单项目标。

就全局性目标而言,首先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报告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与之前相比,“建设”与“建成”一字之差,却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过程性的,后者是结果性的;前者的逐步积累,最终为了后者的结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立在十六大十七大的基础之上,虽然是水到渠成,但还缺最后的冲刺。为此报告提出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要求,它们互相联系,整体非常突出。2020年距今仅有8年,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上了一个“大台阶”,完成了“三步走”中关键的第二步,非常鼓舞人心。

就单项目标而言,报告对某些重要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单项指标。比如社会热议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这里面包括了经济总量指标和人民生活指标,两个指标的指导性、方向性非常鲜明,尤其是将人均收入翻一番指标写入党代会报告,前所未有,分量巨重,彰显出党中央既关注经济发展,更注重百姓的生活幸福度。此外,诸如“工业化基本实现”、“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社会保障全覆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生态环保事业取得重大进展”等等,几乎没有模凌两可的语气,都是硬性规定,老百姓看得见检验得到。总之,处处彰显经济发展是基础,人民幸福才是最终目标。

四、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

十八大报告对接下来如何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全面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从过去的“四位一体”正式扩展成“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建设注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发展;政治建设仍然强调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建设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为抓手,推进政治体制包括政府体制改革;文化建设强调文化强国目标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注重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在社会建设领域,除了民生重点外,加上了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使社会建设的内涵更加完整。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单列一节,专门阐述,这在党代会报告中是首次,显示了党对现代化建设认识的深化。报告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口号,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大计。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此,报告第一次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一次提出要“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并提出了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等概念,总体要求是生产和生活要更节约、更自然、更环保、更和谐。

事业何以推进,唯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完善途径。但是围绕改革开放一直存在争议,最大的争议曾经是“姓社姓资”。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是否有利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巩固)标准,用以回击、说服反对的意见。之后每次党代会,也几乎都要面临种种对改革开放的质疑,从全盘否定到对具体领域、具体政策的反对。从积极的角度讲,这也可以视作对党的方针政策的一种检验和纠错。我们党从不避讳自己经验不足、措施不力导致的结果不理想,以及局部存在的某些失误,但坚持认为改革开放的国策不能动摇。因为从根本上说,改革开放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进步方式,这一事实是举世公认的,这一路线得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总体支持。我们“既不走复辟回头的老路,也不走全盘西化的邪路”。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总之,十八大报告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动员令,它引起全球关注、全民共鸣是必然的。报告中体现出来的国家责任、人民情怀令人印象深刻,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生动阐释和庄严承诺。正如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有理由对十八大以后的中国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报告特色建设
特色种植促增收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报告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报告
报告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