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市场拓展互促中兴专利布局进入良性循环期

2012-07-10倪兰

通信世界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中兴专利申请布局

本刊记者 | 倪兰

“专利授权过程跟我们的市场突破正起到一个互相帮助的作用——我们的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市场获得越多的授权,这些市场的客户对我们的信心和信任也就更加充足,我们获得订单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基于中兴通讯全球市场的发展战略考虑,我们的知识产权也一直在全力以赴地高速发展,‘全球第一’成绩的取得正是这一发展的表现,这并不是一个成果,只是一个表现而已,因为这些数据的背后蕴藏着我们对知识产权的大量需求,而这种需求恰恰是公司主营业务发展的要素之一。”

3月,一条消息引发了国内产业界的新兴奋点:2011年,中国企业中兴通讯凭借2826件PCT国际专利一举超越日本松下的2463件申请量,跃居全球企业国际专利申请量第一位。事实上,中兴成为“年度第一”,对于长期关注专利领域的人而言,并不意外,近5年,中兴通讯PCT年度申请量和排名持续大幅增长,由前三年的52位、38位、23位,2010年迅速飙升至全球“第二”,那么实现2011年的全球“第一”也仅是一步之遥。只不过,这一步之遥的跨越,落于中兴,实现的却是超过50%的年度增幅。

然达到“第一”的新水平和新阶段之后,中兴的专利战略将走向何方?在当前纷乱的专利战争浪潮中,中兴又将如何操好专利这盘棋?

专利申请量“第一”背后的市场拓展需求

“成为世界‘第一’并不是终点。”在2011年的PCT排名公布后,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第一时间即做出如是表态。

对于竞逐于拼杀激烈的高科技市场的企业而言,数量或短期排位从来不是其行为发起的初衷,只能说是一个附带结果。

市场,是惟一动力。

从2010年到2011年,人们之所以会看到中兴PCT申请量飙升的现象,与中兴自身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导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企业专利在全球的储备布局,体现的是其自身内在市场拓展的一种需求,如果企业没有相当的知识产权匹配度,其在全球市场的拓展会遭遇到很大的问题,比如会因为大量的知识产权侵权而退出一个市场,或因为知识产权方面存在很大风险而导致客户信任度和采购意向大幅降低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中兴通讯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向本刊记者表示。

近几年,中兴实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调整转型,一方面重点加强对海外大国大T市场的进攻力度,另一方面力推企业市场等新领域的发展。

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此前向本刊记者表示,海外市场的容量和规模大过国内许多倍,目前尽管中兴已经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市场份额方面仍有很大可争取的空间和潜力。

因此,在这两年间,中兴方面对于发达市场、大国大T的总体投入都非常多,其中也包括专利。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5年来中兴的PCT国际专利申请由50后一跃至第一。

事实上,中兴对于创新和专利的积累与重视是多年一以贯之的,过去十年间中兴在国内的专利排行榜中一直稳居前十,最近五年更是稳居前三,并连续三年第一。只不过中兴早些年的重点是在国内布局,而随着2007、2008年欧美高端市场战略的确立,“首先必须解决这些市场最关注的风险和法律问题,特别是最核心的知识产权”,专利布局随之大规模向海外部署。目前,中兴国际专利(申请)累计近10000件,重点均分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及重要新兴市场国家。

“专利授权过程跟我们的市场突破正起到一个互相帮助的作用——我们的知识产权在发达国家市场获得越多的授权,这些市场的客户对我们的信心和信任也就更加充足,我们获得订单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多。而我们获订单机会的增多,反过来也会促进我们更顺利地在当地取得专利授权。”王海波表示。

中兴的专利与其市场拓展之间已经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走向。

专利进展此番已由官方机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而2011年全年中兴在海外拓展的状况可能很快就将借由财报传达,但由去年不断传出的中兴系统、终端、服务拿下日本软银,欧洲瑞典和黄、西班牙电信、英国Gigaclear,美国at&t、Sprint等运营商大单的消息,也可见此言非虚。

全方位的前瞻布局

专利一事向来需要前瞻。

无论是中国等新兴知识产权国抑或是欧美等知识产权制度比较成熟的地区,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都非常长,往往至少需要两三年时间,因此企业预判未来技术发展走向的眼光和前瞻性布局就非常重要。否则,与市场步点不符,专利就可能成为一页废纸。

在中兴2011年的PCT申请中,具有突出特点的是,其对于未来技术的知识产权的储备力度格外关注。在其近3000项PCT专利申请中,LTE/3G、云计算及物流网、智能终端等为主的新技术领域占比超过六成。

时至今日,LTE已不能算作前瞻性技术,而是进入全球部署现在时了,而作为2G、3G时代的创新跟随者,从数年前为LTE/4G布局时起,中兴体现出了前瞻性的眼光,以致今天中兴在LTE方面的专利拥有量已接近2000项,占全球范围LTE专利总量的7%,已占据主流标准制定者的地位。无疑这对于中兴在LTE/4G时代的进一步发展非常有利。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兴LTE专利的申请量仍是在迅速增长的,专利的公开实际上有一定滞后性,因此这一占比后期一定会有变化,且变化一定是正向的。”王海波强调说。

不过,即使传统移动通信领域发展再如火如荼,也已进入微利时代,传统的通信设备厂商们都在向更广的ICT市场拓展。

对于中兴而言,2010到2011年,其作为综合性厂商由传统电信设备领域向更广大的企业和消费市场的转型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关乎未来转型的几大业务领域增长幅度都相当大。

2011年,在中兴自身的各业务领域中,政企网是增长最快的,其国内业绩同比增长超过90%;其次为终端,其总体业绩同比增长超过50%;增速排第三位的为服务业务,总体业绩同比增长超过40%。此前中兴曾定下到2015年进入行业市场规模前三的目标,而这些新领域的持续强劲成长将是中兴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推动力。

终端的增长无疑是中兴2011年的亮点之一,手机整体同比增长超过50%,智能终端全球出货量超过1200万部,同比增长400%。而根据Gartner最新报告,中兴也已成为苹果之后增速最快的智能手机厂商,2011年第四季度按出货量计已上升为全球第四大手机厂商。

在2011年智能终端初期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其发力重点则是中高端智能手机,以及高端发达市场,这些领域,正是决定未来中兴整体利润率的关键部分,却也是专利战硝烟弥漫、知识产权更加紧要和关键的地方。

所幸的是,中兴在智能终端上的前期研发和专利投入也将开始发挥作用。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中心的最新分析报告,中兴通讯目前以近千件智能手机专利位居全球第四、中国企业第一,且在人机交互等关键智能技术领域拥有较多专利。

相较LTE和智能终端,物联网和云计算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则更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专利及时储备对于数年后这两领域真正大发展时将有诸多裨益。

“在物联网、云计算这一系列上,中兴的储备已非常丰厚,也就是说目前全球范围内关注的技术热点以及还没有热起来的更远的技术点,中兴都已经在进行研发,在进行知识产权的储备,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选择。”王海波向本刊记者表示。

除了在技术领域上,中兴目前在专利的地域布局上也更注重前瞻性,将眼光放长远至各区域市场的发展潜力之上。

根据中兴方面的想法,目前他们更注重所有专利申请的均衡性,以欧美等知识产权制度比较成熟的国家为重点,但是也不放弃其他的重点新兴市场国家,以便在未来若干年的竞争中,各个国家的风险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同时也为中兴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的运作创造更好的机会。

对外许可量大凸显专利价值

在侯为贵看来,今后几年,中兴在海外市场的增长比过去两年还会更快。

随之,未来几年也仍将是中兴继续加强加快专利布局的阶段。

“专利资产是需要不断地靠大规模资金的投入来维持的,我们在2011年度的专利直接投入是以亿来计的,这一投入在接下来的几年中一定会持续再增长。”王海波说,中兴对此已从心理、财务和战略上都做好了准备。

这种巨大的投入的确需要做好各方面准备。为了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扩大全球规模,中兴正在面临利润值下降的状况。但为了长远发展计,从整体而言,中兴仍选择规模为上,做好了牺牲短期利益的准备。

不过,中兴对于专利的巨大投入却并没有带“誓争数量第一”的目的,而是从合理性角度来考虑。

对于目前中兴在通信行业独一家的专利申请冲速,王海波也坦言中兴处在改变或者说优化专利布局结构的过程中,同时由于采取的是以专利组合方式进行申请和部署,因此一些数值的凸显也是必然。而再经过一些年的增长,当达到自己满意的更高的专利体量和质量水平,实现了相对安全后,中兴也会寻求保持一定的平衡。

目前这种专利申请量的高速增长,也使得业界产生中兴专利质量能否得以保障的疑虑。对此,王海波表示,中兴内部有着缜密的制度和流程设计,其中包括严格的评审制度、专门的专利布局操作、外部第三方审查、专利资产管理、价值管理等环节,能够保证其专利质量处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上。

事实上,外部的评价和审视更能反映出中兴专利的真正价值。据了解,一方面从同业厂商而言,仅2011年,中兴对外专利许可的项目数量就达几十个,其中牵涉的专利数量更多;另一方面,由海外审查环节而言,中兴专利在欧美主管部门进行授权申请时通过率极高。这两方面反映出同业厂商和海外专利机构对于中兴专利的认可,更能证明中兴专利的价值。

在目前ICT业界专利战频繁、处处举起专利大棒的大环境下,一家厂商专利的丰厚积累,难免令人联想到其是否会频繁运用专利武器来阻止竞争或直接获利。

对此,王海波也表明了中兴方面的态度。

“实现知识产权这部分资产的价值,这一定是我们考虑的内容。总体来讲,目前我们自身知识产权价值体现得越来越充分,随着中兴全球范围内的知识产权资产的迅速积累,通过交叉许可对于中兴自身盈利能力的贡献应该会越来越大。”王海波表示,“但与此同时,中兴也同样关注这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有序竞争。知识产权价值的变现应该是有度、有序、有节制的。因此我们也呼吁整个通信产业能够一起构建健康的格局,使得知识产权能够成为一个公司的安全状态。”

猜你喜欢

中兴专利申请布局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谢彩霞
中兴通科0元购中兴通税讯60%股权
俞义方不再担任 中兴手机中国区总经理
VR布局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