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银行 楔入“十二五”金融改革

2012-07-04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十二五农村金融信用

燕 青

关于发展社区银行的讨论,一直受到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而在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也布局了发展社区金融服务组织的目标与路径。可以确定的是,在将来的金融体制改革中,继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社区金融服务组织将成为另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国际经验 成熟可鉴

所谓社区金融服务组织机构,并没有严格的概念界定。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金融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1.孟加拉的乡村银行

孟加拉的乡村银行是发行微型贷款的机构,该组织及其创始人尤努斯获得了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在1974年孟加拉严重饥荒发生后,开始了小额信贷扶贫。1976年乡村银行首先在孟加拉的J o b r a村创建,1983年当局允许其注册为银行。在此之后的30年间,乡村银行逐渐发展成为组织遍及全国的金融机构,服务于全国64个地区的68000个村庄,孟加拉乡村银行向贫穷的人们发行不需要担保的微型贷款,其放款对象主要是在贫困的妇女,其贷款的动机单纯为了支持创业,目标是家庭手工的小企业。虽然借贷金额比较低,但却足以改善其生活,且还款率比较高,达到了97%以上。孟加拉乡村银行作为全球范围内小额信贷的先驱,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美国的社区银行

美国的人均拥有银行的数量超过其他发达国家,但是,极大多数的银行却是社区银行,在美国全部6700家银行中占据约90%以上比例。美国社区银行的起源可追溯到殖民时代,由移民社区中的商人或农民所建立。南北战争以后至上世纪20年代,在美国中西部经济的开发热潮中,社区银行得到了迅速发展。

美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什么是社区银行,还没有统一定义。在实践中基于便利性考虑,通常将规模作为区分社区银行与非社区银行的重要指标,在银行业监管和统计口径上,通常把资产规模小于10亿美元的小商业银行及其他储蓄机构称为社区银行。相对于大银行而言,社区银行具有独特的区域性经营定位;服务面向居民和中小企业,能够与客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利用区域内信息优势和人脉优势,善于从事关系贷款;能够获得来自社区居民的大量稳定的存款。对于推动地方和地区经济繁荣作用重大。

社区银行对小企业、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和个人客户的扶持作用非常明显。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援引“美国小企业管理局咨询办公室”的数据,2011年底,社区银行提供了每笔额度在100万美元以下10万美元以上的小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5%。同时提供了65%的农场房地产贷款和61%的农场运营贷款,还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农场经营性贷款。社区银行在更小额的农场贷款中所占的比重更高,在小于或等于10万美元的贷款中,占到农场房地产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80%以上。

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许多社区银行陷入了困境。随着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社区银行面临监管成本和资金成本的压力,相比大银行社区银行在市场竞争处于劣势,但仍在满足地方金融需求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德国的农村信用合作机构

德国土地金融体系最大的特点是其“自下而上”的组织体系。拟可以分为德国信用合作社和德国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两家银行。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推行土地改革运动,地主的土地逐渐分割转卖给了农民,土地抵押应运而生。1849年德国信用合作社规定,凡在农村拥有价值1500马克以上土地的农民,都可以加入信用合作社,通过自有土地做抵押,融通所需资金。此项规定的实施,使得德国信用合作社日趋平民化,广泛化。在具备了土地抵押信用功能的同时,更多的以贷款融资的形式,协助农民发展生产、兼并土地。德国信用合作社的贷款期限比较长,目前已经被公认为全国农业信用机构和土地金融制度的核心成员。

德国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是覆盖全国的民间合作金融组织,先由各地成立信用合作社,然后联合起来成立覆盖全国的土地抵押信用机构。其性质虽然属于联合合作银行。但只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德国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的抵押贷款,是农民利用最多的长期信用工具,该机构已经成为擅长服务于土地改革的金融机构。

上世纪末,德国农村信贷经历了数量小额性、分布零散性、手续复杂性等困难,导致贷款成本较高。德国土地金融体系的相关成员通过农村金融借款基金将农民组织起来,成立合作组织,承担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协商减免了部分收费项目,为降低信用成本,加强风险管理,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四川尝试 值得剖析

何为中国的社区银行?凡是资产规模较小、为经营区域内中小企业和居民、农户家庭服务的小型银行机构,都可以称之为社区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国开行”)四川省分行积极尝试社区银行,已经喝到了头口水。

那边是求贷无门两手空空,这边是资金宽裕贷不出去。个人创业和中小企业贷款难,手续繁是尽人皆知的事。然而,国开行经过积极尝试,化解这一难题——自2004年4月开始,国家开发银行与四川省达成意向,选中成都武侯区作为该行第一个社区贷款试点项目。当年向21名下岗失业人员发放了首批小额贷款24万元,摸索了以开发性金融支持社区下岗人员再就业的路子。由此,该行开拓社区金融业务,支持个人创业迈出可喜的一步。国开行四川分行走出一条依托社区开展金融服务之路,为我国大中型银行延伸金融业务找到了适宜的载体,其经验值得借鉴。

不需抵押、不需担保,要向银行贷款,谈何容易,更何况借款人还是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国开行四川省分行敢于首吃螃蟹,走进社区为弱势群体提供创业所需的小额信贷业务。经过近8年的实践,社区金融模式已经在成都市和周边区域逐步推广开来,覆盖成都市武侯区、锦江区、金牛区、郫县和甘孜州等地区。截至今年2月底,已投放社区金融贷款7468万元,已支持农民增收、就业再就业、社区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49家,下岗职工1075户,农户39户,增加就业岗位6300多个。其经营特色是:

1.银行叠加政府,组织优势明显。国开行试水社区金融的核心要义是,将各级政府的组织优势和国开行的融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制度建设和组织建设,推动微观层面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形成具有民主评议机制、经济激励机制、风险分担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基层信用体系,实现政府和开发性金融对下岗失业人员、农户等社会弱势群体的金融对接。

2.程序便捷,效率很高。参与社区金融的个人借款人,首先要加入社区创业者协会,承诺遵守协会规章,诚信经商做人。即可向所在社区提出申请,社区经过初审后报街道;街道民主评议小组对申请者的信用度评议。之后申请融资的人按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组成自律小组,每个申请融资人按贷款额的5%缴纳联保资金,专户存入国开行,作为贷款担保基金。作为担保基金的成员,免费参加政府组织的创业培训班,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即可获得借款资格。申请融资的需求,要经过贷款审核小组复审、政府审核小组审批,最终由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审核后放贷。小企业申请贷款由区(县)一级管委会审核,其他程序与个人贷款相同。

3.在“小”字上做文章。作为历来以“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为主要业务的大型国有银行,国开行四川省分行大胆创新,在“小”字上做文章,探索社区微型贷款业务,体现了国有银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为国家、为地方分忧的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增大,微型金融信贷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充分挖掘社会弱势群体的内部就业潜力,有效地扩大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体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国开行四川省分行社区金融小额贷款试点的做法,得到了国家开发银行和四川省两级政府的认可;人民银行与银监局对社区金融贷款试点项目予以了肯定,认为通过社区银行创新的贷款模式,具有较为可行的推广价值。

浙江社区金融 重点在农村

有关研究资料预测,到2020年我国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为15万亿元,而源自于财政的资金只能解决30%的来源。巨大的缺口,主要将有赖于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业加以解决。由此可见,采取措施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规范农村金融市场,将成为我国中长期金融改革需要予以解决的任务。但是完成任务并非易事,以硬件建设为例: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3年内消除金融服务空白乡镇的目标恐难完成。国家银监会曾计划在2009年至2011年间建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的目标为1027家。但截至2011年底,全国实际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786家,其中村镇银行726家,目标并未实现。

浙江农村的金融资源的供给不足,体现在服务网点覆盖率偏低,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面广、量大、额小,正规金融机构难以开展业务;另一方面丰厚的民间资金徘徊于官方融资主渠道之外,小型草根金融组织还没有发展起来,资金短缺由来已久。随着农村经济深入发展,农村金融作为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作用必须发挥出来。农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化解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的矛盾,将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政策落到实处,成为金融体制进一步改革亟须应对的现实问题。

今年的浙江,在温州民资借金融改革之要积极进军银行业的时候,百余公里之外的丽水则实施了面向农村的曲线突围策略。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同意了丽水启动农村金融改革试点,这是浙江省今年继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被批准后,获得的另一个政策红包。国家政策明确:鼓励丽水有条件的地方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组织。

根据《丽水市农村金融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将通过实施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建立多层次、低成本、广覆盖、适度竞争、商业运作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到“十二五”末,丽水有望建成全国农村金融改革先行区、金融创新示范区、金融发展繁荣区、金融生态的优质区、金融运行安全区。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将如何实施?《总体方案》明确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丽水将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建设。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

《总体方案》指出,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动农业银行和邮储银行开展支农金融服务创新,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央行将在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方面,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用模式,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在农村金融市场体系方面,遵循“政府引导、民间参与、市场运作”原则,发展信托、股权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三农”;在农村金融信用体系方面,构建“农户、居民、企业”三位一体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打开了大门,以前不允许做的现在丽水可以做,如股权质押、信用质押、第三方保险公司质押方式贷款,打破了传统银行风险监管的贷款模式。同时方案强调了搭建农村金融的平台,试点内容甚至可以比温州的金融改革还要丰富。

在丽水农村金融改革获批之后,外界不约而同地关注到“社区银行”在浙江将会如何生长。对此《总体方案》第一条第二款已经予以了明确:引导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以县为单位,建立社区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等中小型金融机构和组织。同时强调,社区银行试点中如遇到重大政策的突破事项,要严格按照“一事一报”原则,先批准后实施。

丽水农村金融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民资进军社区银行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浙江凯恩股份有限公司(丽水籍上市公司)捷足先登,通过旗下凯丰纸业投资1280万元,参股8%设立了浙江龙游义商村镇(社区)银行。

作为浙江农村金融有生力量的浙江农村信用联社(以下简称“省联社”),则在发力全省农村社区银行基础建设方面实施了有效投入,省联社系统致力于“全面覆盖”,完善“统筹兼顾”的服务网络,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方面不断优化营业网点布局,加大在小城市、中心镇、城乡接合部的网点布设力度,另一方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将金融“血液”输送到最偏远的山区、海岛、农村,提前完成全省84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的银行网点建设。在“数量”上推进全面覆盖的同时,还着力在“质量”上下功夫,推进各地市一级的农信社总部建设和网点转型,建立健全前台灵活营销、中后台强有力支撑的组织架构。优化再造服务流程,完善视觉形象等硬件建设,提升文明规范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省联社构建现代化金融服务体系,面向农村试点布设便农自助服务终端,在乡镇一级机构大力推广A T M机、P O S机等先进金融机具,建设推广助农取款服务点,推广“丰收小额贷款卡”,初步建成了全省统一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银行服务体系,提供7×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有效满足小额取款等基础性金融需求。截至10月末,全省农信社共有营业网点4100多个,占全省银行业网点总量的40%左右,成为浙江省网点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网点规模与业务覆盖面居全省银行业之首。

省联社还从“数量、机制、素质”入手,致力于“量质并重”,锻造“知农支农”的服务队伍和服务平台。全省农信社现有员工46000多人,客户经理队伍达9500余人,有效扩充了队伍。还研发推广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客户经理提供最及时和真实的金融需求信息。

猜你喜欢

十二五农村金融信用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