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我国淮山药研究与利用的几点意见

2012-07-02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韦本辉

中国农村科技 2012年4期
关键词:结薯山药品种

■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韦本辉

▲山药及山药生产基地

世界人口已经突破了70亿,粮食供需矛盾将愈加突出,粮食危机将日趋严重,粮食安全问题将成为全世界长期面临的问题。在中国,由于人口逐年增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民种粮积极性低下,粮食安全问题也将更加尖锐。面对这一形势,我国在粮食问题的发展策略上,除了更加重视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单产的有效提高之外,应当注意在一些传统小作物上做好文章,利用发展小作物来大幅度增加食物来源,做到“以小补大”,实现食物总量供给得以有效保障,我们认为,这一策略不失为今后我国维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之一。

淮山药(DioscoreaoppositaThunb),属薯蓣科(Dioscoreaceae),是传统小作物之一。但是,淮山药与其它小作物是有所不同的,它具有粮、菜、药兼用之功效,更多的是“亦粮亦菜”,营养十分丰富,老少皆宜,加上其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一般亩产可达1500~2000公斤,高的可达3000公斤以上,经济价值高(淮山药单位面积经济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比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高1倍以上),每公斤在4~20元不等,种植适应区域范围广,南北各地都有种植,近年来产、供、销十分活跃,形势十分看好。由此可见,淮山药不但经济价值高,是农民增收的一个好作物,而且它可代粮代菜,加强对淮山药的研究与开发,无疑可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积极作用。

近年来,淮山药发展迅速,估计全国淮山药种植面积已在300万亩以上,已成为我国淮山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作物之一,引起了中央领导和农业部的重视,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9月8日在河南视察工作时考察了淮山药生产基地;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和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屈冬玉,2007年3月26日专程到广西考察淮山药新品种新技术。2009年,国家财政部、农业部正式启动了淮山药行业科研专项,由广西、山东、河南、甘肃、江西、江苏等6个省、自治区农业科研机构或高校承担实施。项目实施至今,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全国性淮山药生产技术调查、种质资源收集、新品种选育、栽培新技术、病虫害调查与防控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或重要进展。

与此同时,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下,我国淮山药研究,除了承担淮山药行业科研专项的6个省、自治区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之外,许多省的科研机构和高校都安排了技术力量进行淮山药的研究。这表明我国淮山药研究与开发的队伍在不断壮大,这是一个可喜现象。同时,随着淮山药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淮山药种植水平不断提高,淮山药种植比较效益高,有的亩产值达万元甚至二、三万元,农民种植淮山药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一些企业也在关注淮山药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模性的淮山药种植,如广西武鸣一家企业2011年连片种植淮山药面积就达2000亩。通过一些宣传,淮山药的食用价值、保健价值和其他利用价值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国内外淮山药市场消费在持续扩大。淮山药产品加工业也在开始兴起。可见,我国淮山药作为连接种植、产品加工、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时代,即将到来。

为适应我国淮山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对技术支撑的需要,现就我国淮山药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

(一)认清淮山药在全国的发展现状,科学的做好淮山药生产规划与布局

淮山药作为全国性的一个新兴产业发展,应该考虑解决好科学规划与布局的问题。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我国淮山药从南到北都有分布,南端海南省近几年来淮山药发展势头较大,北端如黑龙江省大庆市也有种植,西边新疆近几年也有规模性的种植,有的连片达一两万亩之多。但是,不同生态区域的淮山药品种种性不同,南方地区淮山药品种生长发育和结薯多数表现对光照长短敏感,生物产量高,部分品种可以适当北移种植,且产量和品质良好,抗性也提高;北方地区淮山药品种,一般对光照长短不敏感,具有边生长边结薯的特性,南移种植容易受高温、高湿影响,有的表现早衰,一般不容易获得高产;在目前淮山药现有的种植主产区,特别是一些老产区,也存在一些品种抗性退化的问题,容易感染病害,要提高单产,必须进行品种的更新或者对老品种进行脱毒,或者改进栽培技术措施等。淮山药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在广东、海南、云南、贵州、黑龙江、新疆、甘肃等地也有种植。2011年,我们首次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进行淮山药试种获得成功,采用粉垄种植技术,5月5日播种,5月20日出苗,9月22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组织专家测产,亩产达3000多公斤,表明我国西北海拔在1000米左右、无霜期在150~180天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淮山药。

关于全国淮山药的生产布局与规划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而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建议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调查研究,按照全国一盘棋、不同适宜生态区域和市场时空供求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布局。从目前情况看,淮山药种植,比较有基础和规模性的有华南种植区、华中种植区、华东种植区;淮山药新兴种植区有西北种植区、东北种植区、西南种植区等。

(二)关于建议淮山药列入粮食作物加以研究与利用及其发展策略

根据淮山药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广,又是“亦粮亦菜”,更多的可以代粮,建议国家将其列入粮食作物这样定位来加以研究与利用;发展策略上,全国种植面积由目前的300万亩发展到1000万亩,为此,在现有生产格局的基础上,考虑一方面实施“南薯北移”,利用广西已经选育出并已在浙江、江西、湖南等地试种亩产可达2000~3000公斤的桂淮系列品种及其它品种,在长江以南地区利用旱地旱坡种植,扩大这一区域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实施“北种西扩”,利用北方地区优良品种,扩大长江以北地区尤其是陕甘宁和新疆等西部这一区域的种植面积,发挥这一区域的土地资源丰富,阳光充足,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对发展淮山药极为有利的优势。以这两个方面的积极效应,就可以大幅度提升我国淮山药产业发展水平,从而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积极作用。

(三)加强淮山药种质资源的收集及品种选育

淮山药产业的发展,与其他作物产业发展一样,必须良种良法相配套,其中品种仍然起核心作用。因此,为适应全国淮山药产业的发展,应该紧紧抓住淮山药品种的选育和利用的这个关键环节。目前,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已经收集了一批淮山药种质资源,同时筛选或选育出了一批淮山药新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下一步,应该争取国家继续支持淮山药的滚动研究,利用现有的研究团队和力量,加上其他更多的省、市、自治区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加入到淮山药的研究行列来以后,聚集人才和力量,条件具备了,应当进一步加大淮山药的种质资源收集和新品种选育工作。

我国淮山药种质资源特别是野生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世界一些国家淮山药种质资源也很多,对我们广泛收集淮山药种质资源十分有利。淮山药新品种选育,特别是杂交育种,目前全国报道的不多,主要是淮山药育种工作的一些基础性工作还没跟上,尤其是淮山药遗传特性、开花特性、授粉受精和雌雄花期的杂交育种基本技术还没弄清楚。因此,这方面的工作,有待于今后协同攻关加以突破。

根据我们的初步研究和掌握的情况,我国淮山药品种,大体上分为北方型品种和南方型品种两大生态类型。北方型品种多表现为小叶型,生物产量相对较低;优点是在长日照条件下能够结薯,利用范围广,可以在很多地区种植,而且表现出边长苗边结薯;缺点是不耐高温高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抗病虫能力减弱。南方型品种,品种类型繁多,有小叶型和大叶型,有中熟型品种和晚熟型品种,产量相对较高,有的可以加工为药材,有的只作为蔬菜食用,多数品种结薯对光照敏感,在短日照条件下才结薯;优点是相对耐高温,有些品种适当北移种植表现产量不减,品质改善,抗病虫能力增强;缺点是在南方地区抗病能力稍弱。

关于淮山药茎叶形态类型,我们按淮山种质(品种)茎蔓形状、叶片特征等性状划分,初步将其分成四大类,即叶片长心型、茎四棱型、叶片三出浅裂型、叶片三出深裂型。

关于淮山药品种和种薯利用问题,通过全国性的联合攻关研究,通过淮山药品种的交流和不同区域的观察,可以有效的提高不同地区的淮山药品种利用率,使更多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得以利用,尤其是通过南北品种的交流评价,可以实现互相利用。在淮山药新品种选育方面,要在掌握大量种质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弄清杂交育种方法,进行有性杂交方面的研究,取得经验后实现新突破;有条件的还可以开展体细胞融合杂交研究以及辐射育种研究等,拓宽育种渠道和途径,以获得更多的淮山药新品种。

对于淮山药的种薯或种子的生产利用,据了解,异地繁育种源,利用异地繁育的种薯回到产地种植,有增产的趋势。因此,可以进行这方面的试验研究,利用一些优良品种进行异地繁育再回本地种植,以提高单产和种植效益。

(四)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淮山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过去,我国淮山药产业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种植技术落后,种植和采收均需要人工深挖沟,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种植效益低下。

经过这些年的研究和探索,淮山种植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部分地区应用了机械化种植。目前,全国淮山药种植技术不同产区、不同土壤条件有所不同,大体上有机械打沟(粉垄)种植、打洞填料种植、定向结薯栽培、传统人工挖沟碎土种植;种植季节,有春(夏)种冬收(主要是北方地区)、夏种冬收(主要是南方地区)、秋种次年春收(主要是南方无霜地区)等。

要提高淮山药种植水平和种植效益,各地区要在现有的栽培技术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技术创新或技术完善。首先,要根据不同生态区进行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在北方地区,要根据淮山药具有边长苗边结薯但生育期相对较短的实际,抓住增加有效生育期或生长期间增加有效积温来提高淮山药单产和品质,也就是我们提出的“21111”栽培理论中,抓两头促中间,实现提高淮山药种植效益的目的。所谓“21111”栽培理论,就是“‘两早’(早催芽出苗,种植后早管理促苗成长)、‘一拱’(经催芽大田种植利用薄膜小拱棚覆盖防寒保湿促苗生长)、‘一防’(防除病虫害)、‘一增’(结薯期增施钾素等肥料)、‘一喷’(生长后期适喷根外叶面肥保叶提高光合能力)的‘抓两头、攻中间’的栽培新技术”。其次,南方地区,根据淮山药前期以地上部分生长为主,后期结薯的特点,在栽培上,生长前期采用全苗齐苗、中期适当控苗、后期以促进结薯为目的的重肥、重水管理措施,进行相关技术研究和探讨。第三,要研究淮山药破眠提早发芽出苗技术。淮山药与其他薯类相似,具有明显的休眠性。休眠制约了淮山药的提前播种种植,北方地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效生育期的增加,南方地区则影响淮山药的提前或者反季节生产,因此,研究淮山药破眠技术是我国淮山药研究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同时也影响全国淮山药市场消除鲜薯上市空档和市场均衡供应的实际问题。

总起来说,我国淮山药生产,北方生态区宜贯彻“前重中促后顾”、南方生态区宜采用“前稳中控后重”高产高效栽培策略。

(五)进一步加强淮山药病虫害的调查和防控研究

普遍说来,淮山药在生产上病害较多,虫害相对较少。淮山药病虫害研究,通过我们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实施,调查获取了很多数据和资料,发现了一些新的病虫害,发现新的病毒已在国际上重要刊物发表;提出淮山药的病虫害防控方法和技术,已经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对推动淮山药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淮山药在不同生态区对病虫害敏感程度不同,南方高温高湿地区、种植老产区容易发生病害,淮山药种植新区、西北干旱地区病害相对较少。南方地区,由于天气高温高湿,空气中滋生着大量病源菌,尤其是容易遭受台风袭击,台风过后大叶型的南方淮山药叶片容易破损,且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伤口不易愈合而遭受病菌入侵引起感病,感染的病害主要是炭疽病,一旦防控不及时,可以使整片毁灭性灾害,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失收。

北方地区由于天气干燥,气温凉爽,空气湿度小,空气中所含病源菌数量少,北方不易遭受台风影响,植株或叶片破损几率小。但是,北方地区一些淮山药产区,由于连年种植,特别是重茬种植,一些地方淮山药病害也相当严重。研究重茬种植减轻病害,是淮山药老产区的病虫害研究重点。

(六)加大开展淮山药储藏、加工与产品开发的研究

淮山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关键在于产品的贮藏、加工和产品开发。淮山药目前以鲜食为主,但是鲜薯生产周期相对固定,每年出现一些收获空档时间,如每年5~9月没有淮山药鲜薯收获上市,因此,淮山药要做到周年均衡供应市场,鲜薯贮藏尤为重要;淮山药虽然已经有些干片、干粉之类的产品,有的还加工成药材,但由于其富含粘液蛋白,自然脱水难度大,无硫化脱水加工技术尚未过关,淮山药作为绿色食品的产品加工有待加强研究。

加大淮山药加工技术研究,是促进淮山药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加以重视。

(七)加强淮山药的宣传

淮山药产量高,营养丰富,可熟食也可生食;淮山药种植的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涌现,种植比较效益明显高于其它一些作物。要建立好淮山药研究与开发的信息网络,为淮山药行业的科研工作者、企业家、种植户等提供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同时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对淮山药的研究成果、技术信息、产品信息、食用方法等进行广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淮山药、食用淮山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和各种媒体的宣传,相信将可以有力促进淮山药的研究和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结薯山药品种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云上黑山羊品种介绍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山药买粗的还是细的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山药记
山药提早上市栽培技术
我的“魔法山药”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