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他汀治疗对ACS患者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2-06-30陈书桃王波吴柱强

当代医学 2012年36期
关键词:阿托血脂常规

陈书桃 王波 吴柱强

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属冠心病的危重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死率高的特点,其发病机制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汀类调脂药物除降低血脂外,还具有稳定斑块、迅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消除炎症等作用。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有改善心肌细胞功能、拮抗细胞因子、抗炎等非调脂作用[1]。本次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来干预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测定患者血浆氧化应激指标(ox-LDL)、炎性因子(hs-CRP)的变化,以探讨强化他汀治疗的临床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1年12月因ACS住院治疗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符合ACC/AHA关于ACS的诊断标准。其中排除以下情况:(1)严重肝病患者,肝功能检测示ALT、AST>40U/L者;(2)严重的肾脏疾病患者,肾功能检测结果示血清肌酐>2.5mg/dL;(3)过去3个月内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4)过去3个月内服用过炎症抑制药物及抗氧化药物的患者;(5)过去3个月内有过手术史、外伤史、TIA、周围血管疾病的患者;(6)过去3个月内做过射频消融手术或直流电复律的患者;(7)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8)有妊娠、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方法 选取80例住院的AC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各40例,每组患者中分别给予常规治疗(A组,20例,阿托伐他汀钙10mg/d,)与强化治疗(B组,20例,阿托伐他汀钙40mg/d)。另选择同期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正常者作基础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应用阿司匹林、硝酸异山梨脂片、苯那普利、倍他乐克等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冠心病危险因素、心功能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各组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年龄(岁)性别(男/女) 高血压(%)糖尿病(%) 吸烟(%) LVEF UAP组(n=40) A组( n=20) 57.95±4.88 14/6 40 10 45 0.51±0.04B组( n=20) 57.85±1.09 16/4 35 25 40 0.52±0.07 AMI组(n=40)A组( n=20)57.80±0.98 15/5 40 25 35 0.50±0.05 B组( n=20)57.75±1.07 13/7 40 20 40 0.49±0.05对照组(n=20)58.80±0.10 15/5 25 10 30 0.54±0.09

1.3 观察指标 分别监测三组治疗前及UAP组、AMI组治疗3个月结束时的血脂水平及血清ox-LDL、hs-CRP的变化。入选的ACS患者临床随访6个月,每月电话随访1次,病情变化者门诊随诊,并记录心电图或直接行冠脉造影,观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MACE包括心源性猝死、新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和再次血运重建。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F检验及q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3个月后,三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UAP组与AMI组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治疗前后血脂(mmol/L)水平(±s)

注:a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3个月TC TG LDL-C TC TG LDL-C UAP组(n=40) A组(n=20) 6.19±0.22b 2.20±0.85a 3.76±0.58a 5.34±0.72c 1.72±0.33c 2.61±0.51c B组(n=20)6.22±0.25b 2.17±0.64a 3.95±0.62a 4.72±1.01c 1.48±0.41c 2.23±0.64c AMI组(n=40)A组(n=20)6.20±0.24b 2.15±0.75a 3.69±0.71a 5.32±0.65c 1.70±0.30c 2.60±0.63c B组(n=20)6.26±0.20b 2.18±0.53a 4.02±0.83a 4.85±0.96c 1.46±0.63c 2.25±0.40d对照组 3.87±0.22 1.48±0.68 2.05±0.74组别 治疗前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ox-LDL、hs-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AMI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高于U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ox-LDL、 hs-CR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强化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强化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降低更明显(P<0.01),见表3。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 hs-CRP水平比较(±s)

表3 三组治疗前后血清ox-LDL、 hs-CRP水平比较(±s)

注:a与UAP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c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e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3个月后ox-LDL(μg/L)hs-CRP (mg/L)ox-LDL(μg/L)hs-CRP(mg/L)UAP组(n=40) A组(n=20) 439.34±132.26a 26.61±1.84b 323.09±137.72c 17.04±2.02c B组(n=20)428.72±155.24a 27.20±2.36b 231.26±148.62df 14.84±1.78ce AMI组(n=40)A组(n=20)540.72±142.72b 29.29±1.93b 417.87±142.33c 18.81±2.09c B组(n=20)531.93±163.16b 29.18±2.09b 225.53±168.01df 15.03±1.59ce对照组 318.05±159.29 1.52±1.24组别 治疗前

2.2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ox-LDL、hs-CRP水平比较 治疗前AMI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高于UA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ox-LDL、 hs-CR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强化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强化治疗组血浆ox-LDL、hs-CRP水平较常规治疗降低更明显(P<0.01),见表3。

2.3 A、B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 随访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A、B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n/%)

2.4 随访情况 两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未见因明显的肝酶及肌酶升高而导致停药情况的发生。

3 讨论

ACS的病理基础为AS。1993年美国国际著名动脉粥样硬化专家Ross曾指出,AS的发生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受各种危险因子如病毒、机械损伤、免疫复合物,特别是ox-LDL的损伤,而使血管局部产生的一种过度的慢性炎性增生反应,现有研究结果证实,高胆固醇血症主要的危害是易引起冠心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2]。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世界范围进行了许多有关降低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研究,初步的结果表明,血浆胆固醇降低1%,冠心病事件发生的危险性可降低2%。研究表明[3]:ACS患者早期降脂治疗可显著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再发;ACS患者强化降脂治疗可减少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CRP是由细胞因子诱导肝脏细胞产生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炎症组织损伤标记物,是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冠心病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对冠心病的不良事件发生有很强的预测价值[4],本研究结果显示,UAP组和AMI组血脂、ox-LDL、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AMI组血清ox-LDL、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P<0.05);这与国内外研究结果一致,提示ACS及其病情的严重程度与高脂血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常规治疗组与强化治疗组均显著降低血脂、ox-LDL、hs-CRP水平,但强化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脂、ox-LDL、hs-CRP浓度更低(P<0.05),提示强化他汀治疗可通过迅速降低血清血脂、ox-LDL、hs-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更大程度发挥他汀类药物的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凝和稳定斑块等多种作用;ACS早期给予强化他汀治疗均可使临床事件明显减少(P<0.05)[6]。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只观察了阿托伐他汀在ACS患者的近期疗效,应用阿托伐他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进一步研究探索其相互关系对于防止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以及ACS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1]Masaki N,Tatami R,Kumamoto T,et al.Ten-year follow-up of 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patients after intensive cholesterol-lowering therapy [J].Int Heart 2005:46(5):833-843.

[2]武阳丰,赵冬,周北凡,等.中国成人血脂异常诊断和危险分层方案的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428-433.

[3]Bassenge E,Schneider HT,Daiber A.Oxidative stres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J].Dtsch Med Wochenschr,2005,130(50):2904-299.

[4]颜安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07,13(11):1002-1005.

[5]Romano M,Buffoli F,Tomasi L et al.The no-reflow phenomen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fter primary angioplasty:incidence, predictive factors,and long-term outcomes[J].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med icine,Hagersto wn,2008:9(1):59-63.

猜你喜欢

阿托血脂常规
常规之外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你了解“血脂”吗
别受限于常规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