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情节的特征性要素

2012-06-01章星星

文教资料 2012年9期
关键词:特征性楚王林冲

章星星

摘要: 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情节主要有整一性、因果关系、矛盾冲突这三个特征性要素。整一性要求情节必须具备首尾,因果关系是情节区别于故事的重要标志,情节曲折,不过是环环相扣之因而产生许多意外之果。矛盾冲突是情节的本质,也是因果关系发展的依据。情节中的因果关系只有围绕矛盾冲突来演绎,小说才能引人入胜。

关键词: 小说情节特征性要素整一性因果关系矛盾冲突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情节在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情节是行动的模仿。所谓‘情节,指事件的安排。”[1]高尔基也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節,即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的成长与构成的历史。”[2]因而,对小说情节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小说情节的特征性要素进行探析。

一、整一性

小说情节的第一个特征性要素是整一性。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情节既然是行动的模仿,它所模仿的就只限于一个有机部分。”[3]又说:“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中段,后有尾。所谓‘头,指使事之不必然上承他事,但自然而然地引起他事发生者;所谓‘尾,恰好其反,指事之按照必然规律或常规自然而然地上承他事者;但无他事跟着发生;所谓‘中段,指事之承前启后者。”[4]这段论述的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情节是完整的叙述系统,有头有尾,中间有衔接。概括起来说,就是情节的特征必须完整。整一性是情节的第一特征性要素。

如《搜神记》中《三王墓》,主要叙写铸剑匠干将因铸剑误期被楚王杀害,其子赤在侠客的帮助下为父复仇的故事。“开端”写楚王怒杀干将的原因,以及干将临死前叮嘱莫邪教子报杀父之仇。这里主要人物楚王和赤先后出场并且说明了矛盾冲突是杀父之仇,为以下情节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发展”是赤长大以后其母告知其父被害真相。他便立志要杀楚王为父报仇。其中设置了两个巧合,一是楚王从梦中得知赤要报仇,便悬赏捉拿他;二是赤逃往山中时巧遇侠客相助。为让侠客有机会接近楚王,赤采取了一个极端的方法,自割其头并奉上宝剑,让侠客有机会去面见楚王。此时,赤的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激化了矛盾冲突,冲突在发展的这一部分更加趋于紧张,这一段情节的展开预示着主要冲突更加激烈,情节自然就推向高潮了。“高潮”是侠客得以见到楚王后,用赤的头设法赢得了楚王的信任,然后让楚王靠近煮头的大锅,趁他不备之时将其头砍下落入锅中,然后自杀。至此情节和事件出现了转折点,主要冲突也已经解决,情节的发展在达到了最高临界点后,迅速的转向了结局。“结局”是“三首俱烂,不可识别”。结局在冲突得以解决后,紧张程度开始消退弱化,各种因素之间形成新的平衡与稳定,使故事最终恢复到静止状态,不再发展下去。纵观整个故事,有开端,有发展,有高潮,有结局,故事前后照应,完整统一。这种强调整一性的模式可以帮助读者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能够满足人们的喜欢刨根问底的心理,读者在阅读故事过程中,可以从故事的结局中得到审美的愉悦。

二、因果关系

情节的第二个特征性要素是因果关系。童庆炳先生说:“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5]塞米利安说:“情节是精心结构起来的具有严密因果关系的故事。”[6]王蒙说:“情节往往是指小说里比较完整的有因果关系的那些事件。”[7]等等。那么究竟何为情节的因果关系呢?我们认为“情节”与“故事”是相区别的。英国作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指出:故事是一种低级形式,而情节是比较高级的。“(故事)它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事件的。情节同样要叙述事件,只不过特别强调因果关系罢了”。[8]

如《水浒传》中林冲上梁山的故事:

胡梯上一个年小的后生,独自背立着,把林冲的娘子拦着道:“你且上楼去,和你说话。”林冲娘子红了脸道:“清平世界,是何道理把良人调戏?”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子高衙内。(第七回)

这段文字交代了这个情节的第一个“因”,就是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娘子,但调戏未果,由这个“因”得到的“果”是高衙内生病,丢了魂一样。

且说这高衙内引了一班儿闲汉,自见了林冲娘子,又被他冲散了,心中好生着迷,怏怏不乐,回到府中纳闷。过了两三日,众多闲汉都来伺候,见衙内心焦,没撩没乱,众人散了。(第七回)

高衙内魂牵梦绕这个“果”在此转化成了“因”,于是就有了依靠高太尉的权势,勾结陆虞侯设计谋害林冲的事情。

林冲看时,不是别人,却是本管高太尉。林冲见了,执刀向前喏。太尉喝道:“林冲,你又无呼唤,按干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第七回)

林冲被诱入白虎节堂,这便是高衙内一群人勾结陷害林冲的“果”:太尉喝道:“胡说!什么承局,敢进我府堂里去?左右与我拿下这厮!”正是这个“果”成了接下来林冲被发配到沧州的“因”,就有了林教头刺配沧州道的情节。

就此日府尹回来升厅,叫林冲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房送公人监押前去。(第八回)

在发配沧州的途中,高太尉暗中指使董超、薛霸二人途中杀掉林冲,恰巧遇鲁智深出手搭救,还大闹野猪林,由此可以看出发配沧州这样的“因”得到了一个反常之“果”。

薛霸双手举起棍来,望林冲脑袋上便劈下来。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第九回)

由于以上大闹野猪林的“果”,因此林冲得以获得柴进的帮助。上面的“果”又转为了“因”。高太尉不放过林冲,继续设圈套谋害林冲,就有了安排林冲看守草料场的假善事,然后有了陆虞侯火烧草料场的“果”。

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只见草料场里火起,刮刮杂杂地烧着。但见:雪欺火势,草助火威。偏愁草上有风,更讶雪中送炭。(第十回)

火烧草料场这个“果”又转化“因”,引出了下一个反常之“果”,林冲手刃陆虞侯、差拨、富安三人。正常之果应该是林冲在大火中烧死,而结果恰恰是林冲将他们三人杀死。

林冲骂道:“奸贼,我与你自幼相交,今日倒来害我,怎不干你事?且吃我一刀!”……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来也恁地歹!且吃我一刀。”(第十回)

由上段可见,林冲杀掉了陆谦、富安、差拨三人这个“果”,正是转化为了接下来林冲被迫含恨而上梁山泊的“因”。

林冲道:“若得大官人如此周济,教小人安身立命。只不知投何处去?”柴进道:“是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第十一回)

至此,林冲经历了三次陷害而又处处逢凶化吉,转危为安,最终含恨上了梁山。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所谓情节,就是因果关系主导下的故事发展。如果有多个环环相扣之因,而导致多个环环相扣之果,这便是情节连贯。而如果环环相扣之因却产生了多个出乎意外之果,这便是情节曲折。曲折的情节总是出人意料之外而又合乎情理,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总之,因果关系是情节最根本的特征性要素,是增加小说可读性的重要因素。

三、矛盾冲突

情节的第三个要素是矛盾冲突。前文说过,情节是因果关系主导下的故事发展,如果这个因果关系能够紧紧围绕一对或多重矛盾关系而构建,造成情节中的矛盾冲突,让人物事件在动态的矛盾中演绎变化,那么必然会增加小说情节的可持续性与可读性。

在《红楼梦》中,贯穿于情节里各类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令人眼花缭乱,如在宝玉眼中,黛玉和宝钗的身份和地位就带有强烈的矛盾冲突。

一日,来到警幻仙子处,那仙子知他有些来历,因留他在赤霞宫中,名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他却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看见那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棵绛珠仙草,十分娇娜可爱,遂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幻化人形,僅仅修成女体。(第一回)

这段文字交代了前世中的赤霞宫的神瑛侍者投胎到现实世界中成了贾宝玉,而那株绛珠仙草为了报滴露之恩在现实世界中成了林黛玉,这便构成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前生之盟——木石前盟。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里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乃回头向莺儿笑道:“你不去倒茶,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也嘻嘻地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像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第八回)

这段文字交代了“贾宝玉奇缘识金锁,薛宝钗巧合认通灵”的过程。这两样东西有很多巧合之处,一方面这玉和金对主人来说都是随身佩戴的,其次,通灵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金项圈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成对,无形之间暗示了金配玉的民间习俗,便构成了宝玉和宝钗在现实世界中的缘分——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形成了矛盾,由此组成的“一男二女”这样的三角恋爱关系与爱情的专一属性形成了矛盾,黛玉与宝钗成为了“情敌”关系,这样就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冲突。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恰恰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三位主人公,因而这种冲突贯穿了整部小说,使《红楼梦》成为不朽的经典。

总之,整一性、因果关系性和矛盾冲突性是构成小说情节的三个特征性要素,缺一不可。只有深刻理解这三个要素,才能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小说的情节,也才能更好地分析小说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3][4]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

[2][苏]高尔基.文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5]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美]塞米利安.现代小说美学[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7]王蒙.漫话小说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8][英]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特征性楚王林冲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林冲的世界 一直在下雪
楚王失弓新编
祁连山南坡不同耕地类型土壤理化特征性分析
楚王招贤
楚王围宋(下)
试论林冲的忍与狠
深圳市龙岗区麻疹发病时间与节气特征性的调查分析
植物乳杆菌抗酸相关基因的序列特征性扩增区域(SCAR)标记
林冲的生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