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抑郁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影响的调查及健康教育

2012-05-24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7期
关键词:慢性病情绪老年人

王 岩 张 云 车 媛

①北京军区总医院护理部 北京 100700

②北京军区总医院康复科 北京 100125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老年人已成为社会护理重点对象之一。目前,抑郁症已是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1],研究证实,抑郁情绪是影响各种疾病临床过程和恢复的重要因素[2]。对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将我科对合并抑郁症与未合并抑郁症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调查分析及护理策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消除抑郁症对病情的危害,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调查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287例,糖尿病患者290例,年龄为60~92岁,平均年龄73.5±5.20岁;所有患者均为男性;文化程度:文盲60例,小学240例,初中129例,高中70例,大学78例;退休前职业:干部132例,工人289例,农民112例,自由职业者44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信度、效度较好的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入院时由工作人员给每位老年患者发放调查表,测评时间范围是评定对象过去一周的实际感觉,评定后由工作人员逐份检查,及时补漏纠错,确定资料合格有效,进行抑郁筛查,然后再采用自设护理问卷的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统计学处理,合并抑郁症与未合并抑郁症的血压及血糖差异有显著性(见表1、表2)。

表1 高血压合并抑郁者与未合并抑郁者结果比较()

表1 高血压合并抑郁者与未合并抑郁者结果比较()

注:△:与抑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例数 收缩压(kPa) 舒张压(kPa)抑郁者 145 19.51±3.60 11.76±1.84非抑郁者 142 17.96±3.49△ 10.88±1.31△t值 7.75 5.89 P值 <0.01 <0.01

表2 糖尿病合并抑郁者与未合并抑郁者结果比较()

表2 糖尿病合并抑郁者与未合并抑郁者结果比较()

注:△:与抑郁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例数 餐前(mmol/L) 餐后(mmol/L)抑郁者 147 7.82±0.90 10.0±1.0非抑郁者 143 7.04±0.66△ 9.2±0.7△t值 7.47 7.26 P值 <0.01 <0.01

3 护理方法

3.1 调整患者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氛围

老年人突出的心理需求是被尊敬、被重视[3]。护士应根据患者的职业特点,对他们有恰当尊敬的称呼,热情耐心地与其交谈,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使其有被重视感,从而对护理人产生信任心理,为治疗原发疾病创造良好的环境[4]。

3.2 心理护理

老年人受慢性病困扰,易产生消极认知观点,研究表明[5]:年龄与生活质量的健康主观感受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健康主观感受越差,提示高龄患者自我感受不良,疾病对其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得到更多的关注。老年患者会有老而无用感、抑郁感、孤独感、自卑感等。对此心理状况,护士对老年人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向其讲解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提供医疗心理咨询,鼓励其多参加社会活动及娱乐活动,使老年人体验到生活的意义和乐趣。通过心理护理使其负性情绪得到改善,唤起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

3.3 加强社会、亲属的支持工作

老年患者住院后远离亲人,陌生的周围环境会使患者产生孤独和忧郁的心理[6]。护理人员应掌握好患者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疏导,做好转化工作。同时也应积极动员家庭、社会的力量,关心、照顾和支持老年人,使其心理困扰有诉说的对象和场所, 尤其让高龄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避免和降低负性情绪,激发其生活的信心[7],使患者充满温暖的家庭感,从而减弱患者的悲哀、孤独、无价值感和被遗弃感,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3.4 注重语言交流,消除患者心理危机

老年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糖、血压控制不佳,会有合并症的发生,极易产生心理障碍,以致对治疗缺乏信心。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干预时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和科学性,调动患者诉求的主动性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研究表明,集体运动能够让患者增加沟通,彼此得到心理支持。运动的同时辅以专业的心理指导,使抑郁和焦虑情绪得到减轻,患者通过锻炼自我效能得到提高[8-9]。

3.5 鼓励患者释放情绪,解除精神痛苦

护理人员应加强责任心,始终把患者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有自伤、自杀企图,并有幻觉、幻听严重的患者,应24 h看护,要密切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及异常言行,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做到重点交接班。对不同身份、地位的患者,护理人员均应一视同仁,诚恳相待,以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身修养感染患者,使患者自觉遵守院规,配合医护人员,服从治疗,化担心、疑心为舒心、安心。

3.6 鼓励患者释放情绪,解除精神痛苦

遵从患者的中心地位,让其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感受,对患者的情绪发泄不加以评论、指责和控制,但需表示理解、同情并乐于倾听,以使患者感受自由、安全的氛围,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恢复并增强患者的信心和责任感,从而发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甚至做到自我指导、自我克服和自我改善,实现早日康复。

3.7 做好宣教工作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基础知识、治疗措施及自我护理等。健康教育不仅可以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能改善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能够积极纠正不良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心理障碍。廖浩峰等[10]在167例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中发现,接受过糖尿病教育者抑郁症发生率比未接受过糖尿病健康教育者低,说明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改善患者健康自我评价。同时应加强患者社会责任感的诱导,使其有顽强的斗志与疾病进行抗争。

4 结语

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言语沟通等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制定护理对策,可消除抑郁症对各种病情的危害,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1]Grigsby AB,Anderson RJ,Freedland KE,et al. Prevalence of anxiety in adults with diabetes:a systematic review[J].J Psychosom Res,2002,53(6):1053-1060.

[2]Golden SH, Lazo M, Carnethon M, et al. Examining a bidirectional association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diabetes[J].JAMA,2008,299(23):2751-2759.

[3]刘玉珍,李锐.脑血管意外患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J].中华医药杂志,2003,3(1):97-98.

[4]张惠娣,王明,王菊芬.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心理障碍的特征与心理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3,2(5):263-264.

[5]王丹芬,雷晓明,刘临兰,等.中国人的抑郁症及其社会文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4,7(5):315-317.

[6]颜顺荣,张洪凤,孙荣.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实用全科医学,2006,4(2):235-236.

[7]陈丽华,廖晓春.养老院老年人抑郁状况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842-2843.

[8]孟共林,邓雨云,陈红涛,等.集体运动疗法对糖尿病病人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下旬版,2009,23(5):1339-1341.

[9]陈引东,李林红.社区糖尿病病人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全科护理,2010,8(15):1395-1397.

[10]廖浩峰,杨水泉,陈小嫦,等.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抑郁症状调查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2,18(6):641-642.

猜你喜欢

慢性病情绪老年人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